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及品牌创建实践研究

2018-04-02王晓兵王志红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王晓兵, 王志红

(1.昭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通人民广播电台,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通过一系列学习与实践活动,使高校党建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高校党建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离“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思想建设方面。首先,比较看重入党前的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党员,面临学业、就业的压力,后续教育已成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严重短板;还有一些党员认为一旦入党即万事大吉,进而放低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要求,甚至触犯组织纪律等。其次,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浮于表面,没有针对党员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调整,教育内容晦涩难懂,教育形式呆板单一,从而严重挫伤了党员接受教育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不力,有些高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做到真学实做等。

第二,组织建设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有着党的领导作用弱化、重视学校发展而轻视党建工作的现象。其次,部分高校发展党员的工作都不够科学、合理,如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评价标准存在导向上的偏差,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表现等,或者发展名额分配不合理,优先考虑高年级的学生,而给低年级的学生的名额较少等。再次,高校的党组织活动普遍缺乏成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等。最后,监督机制、责任机制不健全,党务和业务分离,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不到位等。

第三,作风建设方面。一方面,有些党员的入党动机不够纯粹,存在某种程度的“功利性”倾向,或者盲目跟风、随大流的现象,从而导致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不够突出,难以成为他人的表率;另一方面,在发展党员时,或者在党员的日常管理与党组织的活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脱离群众路线的情况,从而导致在民主测评等环节中没有吸纳更多群众的意见,缺乏群众的参与与监督,降低了党组织及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影响力等。

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能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以上问题,高校要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就必须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高校党建思想,真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具体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夯实思想建党的基础。从思想上建党,既是我党的光荣传统与政治优势,也是党建的基本原则与经验,更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内涵与组织、作风及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主体,抓好理论武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锻炼,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及行动上保持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从根本上推进思想建党。

第二,落实并完善党委领导。党领导高校的根本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具有政治优势,又具有制度优势。高校党委要准确把握其职责定位,在强化责任担当的同时又注意方式方法,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同时又注意与个人分工负责的结合,在统领全局、进行战略指导的同时又注意党政分工、不干预不独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集体领导、党政合作、科学决策”,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第三,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高校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视为各项工作核心,党建工作更要紧紧围绕其来展开,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不断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进而明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境界、新局面。

第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与阵地意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互联网的普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趋频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各种矛盾的叠加与激化,出现各种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受不同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活动异常活跃,网络舆论格局愈发复杂。面对这一复杂情势,高校更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大力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强化高校师生的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种意识”,增强其政治敏锐度与鉴别力,坚定立场,坚持底线,坚决同错误思想、歪风邪气作斗争。尤其是要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管理,占领“网络舆论场”这个阵地,密切注意高校师生关注度高的舆情动向,要勇于并善于回应师生关心的热点话题,高校党建工作者,特别是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主要生力军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要积极充分网络意见领袖,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行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第五,有效开展基层党务工作。作为我党在基层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其党务工作,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影响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直接联系、引导以及组织师生群众的重任,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在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多样化趋势,高校党委要有“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导向,将党建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基层,从基层组织建设、换届选举、发展党员、党员管理与教育,以及其他基层党务等方面来巩固基层、加强基层、夯实基层,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入到基层每一个党支部与党员,着力探索、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富有活力且具有典型特色的品牌基层党组织体系。

第六,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管党”“治党”,须从党内的政治生活管起、严起。高校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遵循党的章程,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及群众路线,努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及战斗性,增强党的自我净化、完善、革新及提高能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跟腐败势力作斗争,进而营造风清弊绝的政治生态。

三、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实践路径探索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内涵与价值

高校党建工作的品牌化,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能的必经之路与大势所趋。所谓品牌,是一个市场经济领域的词汇,是一种用来表示差异性的名称、标志、象征、设计及其组合的载体。品牌承载着人们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认可,是产品(或服务)品质的体现,是企业及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运营核心与体现形式。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就是将品牌理念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之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党建特色,改进目前的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富有时代性、规律性及创造性的党建工作机制与方法,进而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精品化发展的进程,成为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是高校基于自身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运用成功的工作模式,形成的凝聚力强、号召力大、影响广泛,示范与导向作用较好,获得广大党员群众认同,而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党建工作的理念、标识、载体及其综合体,是高校党建工作内涵与外延的总体反映。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在于:一是高校党建工作以培育品牌为抓手,能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地发展;二是开展品牌创建能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探索、研究新的载体、亮点及工作机制,进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三是建设品牌的过程,也是各级党组织引导、带领党员干部明确目标、凝聚共识、总结经验、提升层次的过程,能够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及吸引力,进而树立党组织在广大师生群众中的威信与荣光,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筑牢党在高校中的执政基础。

(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实践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具有独特的品牌特性及其创建路径,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长期性。总体来说,品牌最具持久性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其价值、文化与个性等方面,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也要基于这几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形成能够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总体思路,要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纵、横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基于品牌创建过程(包括定位、运作及传播等)的时间纵观和基于品牌创建机构与个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干部及党员等)的纵向协同;另一方面,是品牌创建各个环节的内部整体规划与横向发展。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强化品牌意识。只有强化高校党建工作者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品牌意识,才能将创建品牌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并统筹协调党建的各个环节与各项工作,促进党建工作向长期有效的战略指向发展,形成高校党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第二,明确品牌定位。要详细分析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党建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以及其他具体实际情况,明确党建品牌的目标定位,找准务虚与务实间的平衡,突出本校党建品牌的特色与个性,进而确立党建品牌的主题、名称、标志及内涵等。

第三,实施项目运作。通过运用市场经济中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将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视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按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分解,打破部门壁垒,基于党建工作的共性化规律,创建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方式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第四,塑造品牌形象。要塑造良好的党建品牌形象,需要高校师生、校友及他人的共同努力,平衡好传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设计、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宣传品牌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凸显规模效应,使其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进而赢得公众的信任。

第五,注重品牌宣传。要借助品牌营销理念,在校内校外,通过讲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携、即时的“两微一端”等自媒体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党建品牌,进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其教育效果。

第六,健全保障机制。为使高校党建品牌获得广大党员群众的肯定,就必须革除旧的弊端,做好基础的制度化保障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有“一以贯之”的系统思维、与时俱进的“战略布局”,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管理与保障机制,确保品牌影响力的稳定、持久。

四、结语

总之,面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校情、舆情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明确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效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品牌化的理念,创建契合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高水平、高层次、有价值、影响力大的党建品牌,为建立长期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高效地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