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2018-04-02任梦源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任梦源(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引言
在当前大众传媒全球化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紧密,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激烈的竞争,既有经济发展硬实力层面的竞争,也有文化发展软实力层面的竞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传媒工作人员承担着跨越文化、民族、国别来传播文化的任务,其中双语广播主持人凭借其固有的语言优势,在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竞争中崭露头角,在全球新闻广播、国际采访、大型晚会当中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国家文化话语权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双语播音主持的重要性
在“媒介传播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传媒工作者正进行着无国界、同时蕴含着多种不同文化的富传媒化工作,在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拓展文化的外延及影响力。汉语热出现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汉语甚至成为了部分国家的外语必修课。截止到2017年10月,包括华人华侨在内,海外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数达到了1亿人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交流也必然会促进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一方面需要海外华人华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需要大众传媒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来发出中国声音,这就离不开双语播音主持人。
双语播音主持人是指那些善于运用双语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与跨文化传播的传媒工作者。他们与普通的翻译人员不同。在“媒体传播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媒体工作者正在从事“富媒体工作”,他们需要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也要丰富文化交流渠道,促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外延。大量国际友人开始对中国文化展现出浓厚兴趣,学习中文、庆祝中国节日甚至不远万里前来深入学习交流,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文化的交流需要语言来引导,双语播音为全球文化交流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动力。
如何定义双语播音主持人,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是指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与跨文化传播的媒体专业人士。双语播音绝不单单只是进行翻译,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外国文化和意识形态时的即时战斗力。无论是在新闻现场报道,还是在演播室直播,主持人的双语播音能力、双语即兴评述能力,不仅能够解决在紧急情况下争取信息资源而交流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还能熟练的切换双语进入军事、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谈,有力的加强了我国与西方媒体间的国际新闻报道竞争力,成为引进国际渠道、树立国家真实形象的有力手段。因此,发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优秀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成为了重中之重。
二、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历史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与公派留学制度,新一波的英语热出现,教育部门制定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双语教学计划。在政策的支持下,双语广播节目开始出现,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讲座”到中央电视台的“跟我学”双语教学节目,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首个双语音乐节目“欢乐调频”,初期的双语播音探索历经坎坷。
自2008年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多元化国际的需求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双语播音节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大量双语播报的新闻大事件的主持与播报,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晚会中也能够找到双语播音的身影。比如每年两会、春晚等大型会议或晚会中都实行双语播音,这也表明经济发展对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土壤。
与双语播音节目的初期探索不同的是,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较同时期的节目发展较为滞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顿时紧迫起来,在传媒领域,具有良好播音技能和外语能力的双语播音员、主持人屈指可数。以中国传媒大学为首的高校顺势开设了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目的是为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培养一批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能够熟练运用中文和英语从事新闻采访、播音、节目主持、编辑等工作的涉外传媒人才。
在语言分类上,目前主要的还是以英汉播音为主,个别院校还设有法汉播音、日语播音、韩语播音和西班牙语播音等小语种类别。在专业院校上,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已经将双语播音主持作为常设专业并已经培养了大量人才。
双语播音主持是一个新生学科,我国对于双语播音主持的学术研究始于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仅有百余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随着业内对双语播音主持的逐渐重视,从2015年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双语播音主持”相关的研究点,包括教学模式、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人文素养、国家文化安全、跨文化意识、双语教学等内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在学术研究进程中,赵琳、罗幸、贾睿、李丹丹、费运舒等学者推动并引领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双语播音”的跨学科研究也发展迅速,当前已与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衍生出包括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政治学等多领域视角。
然而,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在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市场定位和社会认可等方面较传统汉语播音专业而言还有着非常明显的距离,在加上很多艺考生在报考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时有些顾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
三、当前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的困境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现阶段主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和广电播音主持、新闻传播、语言学理论,致力于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影视中心从事双语播音与主持、进行涉外新闻采访和编译,且具有一定的对外传播策划知识的媒体从业人才,并能在涉外事务中从事外语工作的全面型、专业型人才。当前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专业定位不明确。传媒工作职能各异,大部分高校在专业培养上使用无区分教材与相似的培养方案,无法使学生清晰了解各课程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播音员、主持人以及记者是双语播音专业的三大发展走向,但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难以得到明确体现。孙习成提出,英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着眼于英语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访谈类、娱乐性以及竞技类节目的主持人并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完成新闻价值观和基本人文素养培养后,进行专业内的初期定向分组与选修显得尤为必要。
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各方面建设还有待改进,一方面急需具有丰富双语播音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没有系统的理论教材为指导。由于考生与家长对双语播音专业的热衷,部分高校在没有教学资源和设备的背景下,为了自身效益,匆忙设立双语播音专业,没有合理的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无规划,教材、教学不规范,教师、教学难以保证。
当前开设了双语播音专业(含双语播音方向)的院校有二十余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张墨飞经过分析认为双语播音专业的师资力量应该由70%左右的专职教师和30%左右的兼职教师构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盲目开设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中严重缺乏专职教师,教学难以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普通城市的院校,其自身资源难以吸引到具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只能通过原有教师的再培训进行分配。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双语播音专业培养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学生难以获取完整的专业培养,整个双语播音专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社会认可度亟待提高
双语节目受众较少。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精通外语并且愿意与文化交流互动的人群激增,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精英分子对双语播音节目的需求增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传媒节目中,双语播音节目的受众仅仅占有很小比例,与普通大众化的播音节目相比,受众人群的基数明显受限。
市场定位存在疑问。由于双语节目的传播普及率较低,在有限的节目受众中需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目前来看,访谈类的双语节目占据了大半江山,一些双语节目无深度、无时效性,给观众一种晦涩生硬的既视感。这就需要确认节目市场地位的基础上,提升双语节目的生命力,以专业双语主持人为主导,将文化艺术融入节目,注重社会效应的同时贴近生活。
人才就业问题显著。双语播音行业市场宽广潜力大,但要从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档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也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大部分毕业生最终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领域,而是将外语作为优势,寻求其他非专业性工作。
(三)专业人才培养侧重存在偏差
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和专业技巧。理论与实践应当相辅相成,若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那无异于纸上谈兵。双语播音专业设立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从事多种工作的涉外人才,是一门实践课程优于理论课程的应用型学科。但目前有前很多学院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方案上以理论学习为主,将播音主持专业和外语专业的培养方案简单的糅合在一起,这使得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能力的需求,实践课程严重不足,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导致“专业的人才不专业”。
缺少文化素养的培养。双语播音人才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提升民族文化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因此,仅一味地学习外语、强化播音技巧是不够的。优秀的双语播音人才应当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文化素养中达到平衡,时刻重视文化底蕴的积累和良好价值观的塑造。否则,人才培养侧重点的偏差会使对外的文化传播适得其反。
四、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策略
从当前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入手,有针对性的解决专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当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三个维度着手,为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在宏观层面,国家的支持与政府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在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上就必须向双语播音产业予以一定倾斜。一方面文化部门对双语节目进行有力推广,加强节目竞争力;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为相关专业高效提供科研、教学的资源支持。
在中观层面,需要各高校加强管理与统筹,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语言为工具,理论为基础,专业实践为基石,通过不断创新,形成适用自己的专业教育模式。为市场培养一批专业优秀的双语播音工作者,在稳定输出的同时,加强社会资源的获取,提升高校、人才的专业竞争力。
在微观层面,要求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双语节目注重的并不是主持人的焦点位置,而是重在传递信息,要向外传递本土的文化与思想精髓,引入国外的优秀思想。这就需要专业工作者不断学习与适应,在重视人格塑造和德育修养的前提下,拓展知识、积累文化底蕴。
从早期的与国际接轨到如今的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都需要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其他媒体人士和广大的海外华人华侨一起协力合作。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具有高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发展专业和培养人才方面各大相关院校要紧跟时代需求,为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输送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扎实的双语播音主持能力以及较高的传统文化涵养的复合型涉外传媒人才。
注释:
①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外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EB/OL].http://news.cctv.com/2017/10/28/ARTIUuIlgFPLlWKv25vXJ6Lm171028.shtml.
参考文献:
[1]蒯望舒.我国双语播音专业办学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06-106.
[2]王懿蕊.浅析国内中英双语播音主持分类、000000人才培养现状及走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106-106.
[3]武春成.浅析双语节目的发展及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J].新闻传播,2016(17):71-72.
[4]孙习成.英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08(5):205-205.
[5]仪雪.英语教学中对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4):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