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创产品助力公益帮扶的探索与实践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化商学院“春蕾行动”项目为例
2018-04-02何雯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何雯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1]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树立学生的社会意识,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化商学院结合办学理念与专业特色,组建了以文化市场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会计与审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团队。团队以文创项目为基础,依托课堂和校外实践平台,拓展构建了“文创项目+公益帮扶+创新创业大赛”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项目组对大量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现象在我国农村已经十分普遍,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显现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具体到本次扶贫试点的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通过对该校学生“留守儿童”情况调研,发现该校共有学生6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为300余人,约占据总数的50%。这个过半的数字,使得前期调研的结果得到了再次印证,同时更意识到刻不容缓的紧迫感。
项目组对沐川县永福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其中有42%的孩子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有18.9%的孩子表达了对老师的依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从情感倾向上来讲,迫切需要父母的照顾与关爱,长期外出务工的父母是他们真正牵挂的对象。然而,绝大多数孩子只能长期生活在这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无助与哀伤之中。
(二)帮助留守儿童适应自我发展的心理需要
埃里克森的心理理论提出,“处于中小学时期的孩子,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获取成功。”[2]
“春蕾行动”项目的开展在力求实现物质资助目的同时,通过搭建留守儿童自主创作平台,以留守儿童该阶段的心理规律为依据,帮助他们进一步强化自我意识的形成,推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将公益帮扶拓展到关注留守儿童思维发展、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领域,实现“公益帮扶+”效应。
(三)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指出,“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3]
通过长期的社会观察发现,造血式帮扶相比传统的输血式帮扶更具有可持续性。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朝阳产业,项目组旨在利用文化产业自身的可持续性特点为帮扶地造福,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师生创设实现社会价值的校外实践平台。
二、项目开展的主要做法
为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在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之前,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特点以及个人特长,将“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团队成员分别编入创作小组、产品小组、推广小组和后勤小组,四个小组分工合作,同步、有序、高效地推进项目的实施。
项目组邀请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的留守儿童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生共同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制作。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完成后,由“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团队通过义卖的方式开展公益众筹,并将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购买书籍回馈帮扶对象,同时也是文创产品的共同开发者——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学生。在后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团队还将依托该文创项目,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达到以赛促学的实践目的。
(一)第一阶段:文创产品素材收集和二次创作
“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团队通过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的老师多次商议,最终决定了由该校具备一定绘画能力的学生以“感恩与祝福”为主题进行明信片初稿的创作。
永福学校学生用时30天完成了全部初稿的绘制。在收到绘制作品后,“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团队的创作小组在文产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充分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对初稿进行了二次加工。产品小组负责联系广告商,将定稿的画作印制为优质的明信片。推广小组负责拓展校内校外的各种渠道,做好义卖活动的宣传工作和氛围营造。
(二)第二阶段:公益帮扶
项目团队通过二次创作将留守儿童的画作设计、制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再借助公益义卖平台将文化创意产品转化为文化创意商品进行售卖,最终达到公益帮扶的预期目的。
2014年12月,“关爱留守儿童·手绘明信片义卖活动”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举行,活动共计销售221套明信片,筹集善款2215元。2015年5月,项目团队师生代表前往永福学校,开展了“放飞爱·你们和我们一样”的公益行动,师生们带去了制作而成的精美明信片,将其赠与参与明信片初稿绘制的学生,并将用义卖善款购置的110余本图书全部捐赠给永福学校,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极大地拓展了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第三阶段:教师带领团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在推进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增强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鼓励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平台形式和内容,支持各类创业创新大赛。”[4]“春蕾行动”——文创助学基金项目于2015年3月申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全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
三、项目开展的实践效果
(一)为留守儿童创造“公益帮扶+”效应
1.树立了自立意识。孩子们用创造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换取社会资助,可以帮助他们确信自身价值,培养自力更生意识,从而减少身为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寻。
2.提供了创作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了得以施展才华的创作平台,进一步扩宽思维,增加正能量与幸福感。在收到展示自我创作的文创产品后,孩子们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收获到了社会的认可。
3.拓展了沟通渠道。参与创作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声,能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二)为高职学生提供爱心育人实践平台
1.依托文创项目,成功实践了对人才培养方案“三品转化”模式的探索与应用。项目通过搭建沐川县永福学校学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师生、社会爱心人士三者的良性互动平台,在以文化商学院师生为主导的过程中实践了“三品转化”模式的应用:即收集整理留守儿童“绘画作品”,通过二次创作将其设计、制作为“文创产品”,再借助公益义卖平台将其转化为“文创商品”,最终实现文化创意助力“公益+”的效应。
2.以赛促学,鼓励教师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春蕾行动”项目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训过程,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意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是理实一体教学理念的有益尝试。
3.拓展了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中,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引导学生就如何利用文化产业特性为推进公益帮扶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团队成员将最新的文化创意元素运用到绘画作品的二次创作中,制作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并运用专业知识,策划和实施商品义卖活动。
4.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关注国家发展,了解社会需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一技之长,充分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三)为公益帮扶扩大社会影响
新颖的公益帮扶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与支持,50%以上的爱心活动参与者将留守儿童创作的手绘明信片寄给了亲人、朋友,使公益活动的传播度与影响力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20%的购买者则书写了祝福语回寄给留守儿童,增进了彼此交流,给予了孩子们鼓励与爱。
“春蕾行动”项目正是以创新的形式扩大了社会参与力量,构建了帮扶对象、在校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的良性互动,用文化创意理念创造了“公益帮扶+”效应。
参考文献:
[1]“平语”近人——习近平的扶贫思考[EB/OL].新华网,2016-07-2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5.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2016-02-14.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