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业指导理念提升职业指导实效
——以职业咨询案例入手浅谈高职高专职业指导类课程现状
2018-04-02戴铮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戴铮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案例记录
咨询师:以下以字母“D”简称
当事人基本情况:贾芳(以下以字母“J”简称),26岁,本科毕业,目前任某大专院校辅导员。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毕业后到高校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比较繁琐,除了每天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外,还要留校居住(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此外,兼任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师。每天忙于完成任务,缺乏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教授职业指导课时,自己常常反问自己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目前的困惑是:继续这种大家看似比较稳定的生活?还是应该尝试自己想要的有目标的生活?
咨询基本思路:建立督导关系——探讨当事人当前的困惑和期待——选择其最想解决的困惑——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利用的资源——找出最坏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评价当前的状态——如何从做一件事情跨出第一步
咨询时间:2015年6月13日下午3:30——5:00
咨询过程节选:
节选一:
J:戴老师,你好!
D:贾老师,你好!今天要谈点什么呢?
J:哎!最近的烦恼比较多。其实这些烦恼一直都在,只是之前不想管。现在临近期末了,想趁暑假做做调整。但自己越想越复杂,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
D:好,那说说有什么烦恼?
J:毕业就来到这个学校做辅导员,刚开始还觉得比较轻松,慢慢的各种事务就多起来。要上课,要留校居住。我没有私人时间去发展自己,每天都是被推着在生活,在工作。这学期又上了就业指导课。我是很喜欢上讲台的感觉,和学生相处也不错。但就业指导课,对于我来说,自己都是一团遭。上课给学生讲要如何规划,其实我自己都觉得理不清。此外,我父母催我恋爱,可我没有机会接触很多的人。
咨询师分析:从以上对话,不难看出当事人目前的工作比较多,教学工作有兴趣但无成就感,还面临生活压力。
节选二:
D:做辅导员,上就业指导课,或者尝试你的专业从事旅游,这三个选择中,你更倾向于哪个?或者说,你干哪一行会觉得快乐有成就感?
J:说起我的专业旅游,我目前可能不适合。我还是比较喜欢有规律稳定的生活,从事旅游太奔波。在学校呆了几年,比较习惯呆在学校了。所以这三个中,我比较理想的是能做专职教师,虽然很难。我觉得就业指导类的课程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但我这种水平,是不能很好给学生提供帮助的,有点愧对他们。如果可以,我好好学习,充充电,我想我可以给学生更多东西。但在这个学校,从辅导员转成专职教师是比较难的。
D:好,你还是比较明确的告诉了我你是喜欢做就业指导教师的,只是希望是专职的。对吗?
J:对。
D:你想想,你们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实例,从辅导员转成专职教师?
J:有啊,有好几个。
D:所以,刚才你说比较难,但实际上是有这个可能的。
J:对。
咨询师分析:当事人的喜好是比较明确的,只是被所谓的“条条框框”约束。督导师引导她去找真实的例子,是想让她跳出“不可能”的圈子。“很难”不等于“不可能”。
节选三:
D:打定主意,要往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发展,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
J:暑假多看点有关于这方面的书,参加培训。但我不能马上就辞掉辅导员的工作,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没有专门的部门。我只能边干辅导员,边上就业指导课。
D:这如何理解?没有专门的部门?
J: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现实情况,就业指导课老师目前没有独立部门,都是各部门各专业教师兼任。
D:那既然决定要往就业指导课发展,那就要重新规划工作的比重,适当的时候,可以推掉一些工作,你觉得呢?
J:推掉一些工作比较难。
石西岳不笑,也不讲话,一时间冷了场。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众多粗嗓门中夹杂着一个尖细的声音。刘雁衡侧耳听了听,快步走出室外。
D:那就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个呢?
J:怎么讲?
D:我所知道的,一些辅导员可以做得很轻松,把很多工作放权给学生干部,自己只做决策和监督。你是这样做的吗?
J:真没有,我好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咨询师分析:遇到职业困惑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情况是自己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这是咨询师自身的经验。因此,试探性地提问最终将当事人的问题归结到“优化工作效率”。
个案小结:通过这一次的咨询,当人事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一方面充实自己的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技能。随时关注学校的动态,有机会的时候,调任专职教师。
督导师的反思:从该个案表面看来,是当事人个体的问题。但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和教师群体的现状。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实施单位部门管理机制不全;学生急需职业知识,教师紧缺专业培训。教师个体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成就感是教授这门课程的基础。
引言
从国家层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系统和各具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教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从学校层面,学校的生命线与招生率挂钩,招生率又与就业率息息相关。因此,学校积极贯彻上级部门的精神,开展就业指导类课程。从社会层面,社会需要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展示推销自己能力的毕业生;更需要“会不断学习”的毕业生。从家长层面,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不但有一份较稳定或符合孩子特点的工作,还希望孩子能从中体会快乐,并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几大层面都指向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就业指导类课程在我国的发展较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就业指导类课程现状
(一)课程重指导,轻职业生涯规划
(二)课程内容陈旧、形式枯燥
在众多的就业指导类教材中,内容千篇一律、陈旧。教学形式上一般采用大班教学,因此多为讲授。教师苦心设计一些讨论,也因为人数过多,流于形式。至于那些非常理想的实训课,就更难开展了。
(三)教师队伍不稳定
职业指导类教师一般由负责就业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教师兼任,或者由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兼任。由于都是兼任,职业指导类的课程既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也不是他们的专长。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有一些就业工作的实际案例,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没有实际经验,二没有系统的知识,仅有一些组织管理学生的技巧。这样的师资背景,很难承担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大任。
(四)课程考核缺乏实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一般采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指导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制作个人简历;创业指导课考核一般采用撰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考核表面看来灵活实际,贴合学生需求。但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困难,最后为了完成作业,粘贴复制的居多。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文中指出:“大学真正的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2]他认为大学教育应以心智训练和理智发展为目标。而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功能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以发展学生的心智和理智为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传授职业发展知识、应用职业发展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系统的思维能力。后两个方面的功能意味着要通过大量训练来内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3)但纵观我们的现状,不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从教师队伍、课程考核,都无法发挥课程的功能。
二、教师、学生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反馈
(一)职业指导类教师访谈反馈
1.课时紧张,缺乏灵活性。课程中了解就业环境和职场环境时,老师为了完成既定课时,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真正的融入职场环境,这一章就匆匆而过。由于学生没有实际体会,教师也无从指导。
2.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大一的学生刚刚入校,一切都是新的,即使通过学习,对自我和对应的行业有一些了解,但要求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操之过急?
3.由于兼职上课,无法对该课程进行深入钻研。在备课时,感觉自己远远没有达到“一桶水”的水平。此外,教师教授某一专业时,缺乏该专业的行业信息和技术支持。
4.兼任教师缺乏与学校就业部门的联系,对学校各专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学生更关心本校的就业形势,而不仅仅是一些宏观的大数据。
5.就业指导类教师需要上级督导师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定期督导,但一般学校没有这个体制,教师的境况就变成了“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二)学生访谈反馈
1.对专业以及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老师太泛泛而谈,自己又没有机会提前接触到行业。
2.就业指导类课程脱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度不够。
3.众多的测评结果,学生自己很难综合,缺乏实际的指导性。
三、现状成因分析
结合现状和教师学生的主观感受,目前职业指导类课程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指导理念滞后
职业指导是本着体现把握时代脉搏、探查市场需求的原则指导学生更好就业。[4]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本有的先进性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成了鲜明的反差。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甚至有部分高校根本还没有开设。在应付检查的过程中,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利用尽量少的老师教授尽量多的学生,因此常常采用的是10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甚至用几次大型讲座完成课时。学校一边在大力抓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各专业的就业率,一边殊不知认真开展就业指导类课其实是解决就业率的重要方式之一。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提出,“就业观念的改变是课程的核心。”观念的本质转变离不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专业课程提供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观念的转变缺是依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开设。一名成绩平平,性格内向的学生,极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往往他的自我认可程度也偏低,就业期望也偏低。但是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或许动手能力比较强,或许写作能力强,或许心思缜密,那这样的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考虑需要这些能力的相关职业。笔者曾今有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内向、文笔好,最终从事了财经类杂志的编辑。这就是观念更新的优势。
(二)教师角色定位模糊
职业指导教师没有专门的职称序列。如果只上职业指导类课程,想走教育学、心理学评定职称,就必须还要上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如果走行政序列,就必须在行政部门工作。因此,大多数教师选择职业指导类课程时多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总课时,充实工作量之举。随着学校考核制度的改变,教师会在岗位之间调动,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师队伍就极不稳定。比如:一名就业处的教师调岗到后勤处,他不会再选就业指导类课程;一些讲师,为了完成要求课时,选择上一些就业指导类课程,但一旦评上副高,总课时要求降低,便不再选就业指导类课程。归根结底,就业指导类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部门,专门的职称评定、考核待遇办法,总是游离在个学科各岗位之间。
(三)教师的个人成长空间有限
对于一名合格并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指导师来说应该具备:兼具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知识背景;有比较正向的个人职业发展经历;在自己的职业或事业中有一定的成就感;有比较完善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5]。目前许多教师自己无法达成这样的状态,即使他非常努力想上好这类课程,也难以达到目标。正如一名前辈说:“因为没有选择而来上职业指导类课程的老师,连自己都没有规划好,连自己都无法从自己的岗位中体会到成就,这样的教师本身就没有资格上这类课程。”这类教师如果想在这类课程中向前发展,就需要个人成长,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各院校也花费物力和财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测评软件等培训,通过这样的培养让教师们的理论知识有了提高,但个人基本素养方面,还需教师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积累,慢慢修炼。
即便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这类课程的教师,但在指导学生选择职业、规划生涯这件严肃的事情上,也会碰到自己的弱势,这就是往往缺乏一个团队的互助和上级职业督导师进行督导。很少有院校有这样的互助和督导体制。
在高职高专院校任教的教师,面对的都是专业学生。但在职业辅导时,教师本身对学生的专业缺乏了解,需要专业课的教师提供资源或指导。但这是一个断层,职业指导类课程教师往往集中从大范围讲就业,讲规划,讲技巧,但很少从他们的自身专业入手。对于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的指导性大大降低。
(四)实训缺乏经费支持
就业指导类课程内容单一枯燥,实训是有效的实践手段。比如:将学生带到他们将来可能就业的行业中体验,或者组织模拟招聘会,或者邀请行业精英到校讲座,或者邀请各行业各层面的就业者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以上好的手段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举步维艰。导致课程现状是一切问题都在传统课堂中解决。
四、结束语
透过个案咨询,结合教师、学生反馈,发现职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存在的原因。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找出一条合理可操作的解决之路。诚然,职业指导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课程、讲座、实训,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永远没有相应的标准和统一的方法,因为我们的学生各有特色。好的思路、好的方法还有待于同行们继续探索,勇于总结,乐于分享,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海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4):116-118.
[2][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邰葆清.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4]刘珍杰.高职高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5]邰葆清.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