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研究
2018-04-02方硕瑾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方硕瑾(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进一步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1]由此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予以了更高程度的重视,并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学生是大众创业的宝贵人力资源,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管理,对促进高职创业意向管理的深层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应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启示下,完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的路径,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和巩固创业意愿,使高职学生在浩瀚的大众创业洪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充分认识计划行为理论的意蕴
计划行为理论诞生于90年代初期,研究者Ajzen以主体的行为意愿为研究核心,建立并创新性发展了主体的理性行为模型,表明了主体的意愿是决定其是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关键因素。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体的行为意向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变量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突出了主体从态度到实践转化的五重要素:
第一,主体态度。指的是主体对自我行为所持有的一种心态,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可以理解为主体“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体现着主体对某一行为的心理认知与信念。第二,主观规范。指的是主体对是否采取进行某一实践而面对的外部压力,在对他人进行行为预测的过程中,判断外部影响力对自我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第三,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主体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潜在的发展障碍,当主体认为自身所掌握的现有资源与机会增多,那么其对预期中的行为实践的心理阻碍将越小,对个人的行为控制力则越强。第四,行为意向。指的是主体对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其综合反映了主体对某行为的自主意愿。第五,行为。指的是主体经由观念形成、外部因素影响等,将意向转化成为实践的行为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向管理与培育目标
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的目标应与计划行为理论相适应。第一,要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创业心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增强高职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形成倾向于自主创业的理性社会心态。第二,向高职学生传递创业思想,使外部积极因素更充分地激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发挥出外部主导因素的积极影响,促进高职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意向和动力,主动生成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性意愿。第三,依靠专业系统的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创业自信,进一步生成鲜明的创业意向。第四,进行常态化的创新心理引导,鼓励高职学生将创业意向不断转化为真实的创业实践。实现知行一致,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现实的创业奋斗中检验自我创业意向的正确与否。
三、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与培育措施
“计划行为理论广泛应用在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社会环境学、职业教育学等研究领域,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效果。”[2]是当前开展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及管理创新,要从计划行为理论入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在措施创新方面遵循计划行为理论的主体态度生成、主观规范干预、意向行为控制、行为实践转化的基本流程。要注重发展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构建多维教育主体模式,建立完整的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引导链。多维教育机制构建的主体应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以及新媒体四方面。多维教育机制则包括政府主导教育、学校系统教育、家庭日常教育以及媒体的协同教育。应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使政府、媒体、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管理,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挖掘高职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
(一)态度生成机制:政府主导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积极创业态度
其一,政府应主导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体的态度越积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表明外界施加的力量将对学生就业意向和态度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因此,政府需要主导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想社会环境,为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和态度的形成创造条件。“创业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学校政策、社会氛围以及亲属支持等方面。”[3]政府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加强对高职学生创业问题的关注和倾斜,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培育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性,形成珍惜和爱护高职人才的统一思想。
其二,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推进社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既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速度,又要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与创业政策,使高职学生、农民工、海外人才、技能技术型人才以及文化产业人才等创业群体因制度创新而受益。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被激活,造就了一大批敢想、敢干、敢拼的优秀创业人才,“制度+人才”模式对大众创业的关键作用逐渐显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要想使高职学生人尽其才,对人才进行因材施用,必须要增强制度保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为人才松绑”,使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高职学生生成主动参与创业的意向和态度。
(二)主观规范机制:以新媒体宣传引导高职学生的创业行为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职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内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对社会领域创业趋势的正确认知,使自身的主观创业意向得到规范,促使其主动吸收和消化创业知识教育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社会实践,完成从态度、认识、思辨再到行动的创业意向生成过程。因此,新媒体要积极承担起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培育的重任,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和引导。
第一,新媒体主流平台要发挥出创业意向引导主阵地的作用。不断加推创业引导信息,对社会领域和高职学生群体中涌现出的创业人才和先进事迹,要加强信息推送,使高职学生在浏览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深刻了解创业对自我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第二,新媒体公众人物要承担起“关键责任”,在日常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主动转发和发起创业话题。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公益交流平台,用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主导形成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的新媒体话语流,进一步扩大高职学生创业的新媒体话题影响力。第三,多方努力搭建高职学生创业的新媒体信息咨询平台。发挥媒体的信息整合与传播功能,为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实现社会领域创业信息的资源共享,优化对高职学生的创业信息服务。建立新媒体高职学生创业互动交流平台,为高职学生表达创业诉求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要加强与青年创业相关的新媒体文化产品制作,利用网络剧、纪录片等形式,向高职学生传递创业思想,增强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创业的主体意向。
(三)意向行为控制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非个人意志完全控制的行为不但要受行为意向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执行行为的主体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这表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意向和行为进行系统的引导十分关键。高职院校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摇篮,在创业意识教育管理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应为高职学生创业意向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做出积极的努力。高职院校系统的专业教学有助于增强人才创业的“基本功”,同时高职院校良好的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氛围,有利于使受教育者树立敢想、敢拼、求变、求新的发展观念,巩固受教育者的创业意向。因此,高职院校要自觉承担起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时代责任,努力在创业人才、创业文化以及平台建设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第一,将创业意识教育管理融入高职院校长期发展规划,为巩固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打造高职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便利条件。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特点,立足社会对创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对创业意识教育管理计划做出系统的设计。把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纳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中,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自觉为己任,广泛联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机构,为高职学生创业拓展校外实践培训基地,进一步丰富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将智慧与热情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第二,实施“互联网+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高职院校为主导,联合新媒体、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等主体,定期举办大众创业创新技能大赛。全面开辟互联网在线创业文化交流、技术研讨、合作洽谈、人才培训与技术升级板块,为创业人才展现创业才能搭建平台,实现高职院校创业人才与社会的有机对接。使社会领域中“创客”的首创精神与拼搏精神感染更多的学生,引领形成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第三,完善高职院校的创业能力教育体系。一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坚定创业意向,从小做起,积累创业经验,形成不怕输、主动担责、敢于探索、不惧风险的创业态度。二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试运营能力、争取合作能力、资源整合协调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广邀知名企业家、专家以及平凡的励志创业者到校演讲,进一步激励和巩固青年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三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者的包容品质和成熟、理性的社会心态,增强高职学生创业人才的抗挫折能力,用开阔的胸怀面对失败、包容他人,从而形成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扩展能力为特色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管理体系。
(四)行为转化机制:依靠家风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意向变为现实目标
第一,家长应具备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计划行为理论表明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行为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并最终影响主体的行为意向和行为转化。因此,家长应主动通过家庭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和行为施加积极的干预,促进高职学生将创业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创业实践。家长要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新的创业信息,保持与子女的密切互动,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家庭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子女人生规划教育的成熟经验,进一步依靠学习完善创业知识储备,增强自身在子女创业行为实践方面的指导能力。第二,家长要主动树立创业家风,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4]家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在新时代中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资源。家风的熏陶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此,家长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家风建设的过程之中,从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创业故事中寻找教育素材。注重塑造敢想、敢拼的奋斗家风。第三,帮助高职学生将创业意向转化为行为实践。建立常态化的创业意识培养模式,提供高职学生创业发展所需要的初步条件,以支持的态度、科学的指导以及系统的人生规划,帮助高职学生确定创业意向,并最终将创业意向转化为个人的奋斗实践。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中,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高职学生个人创造性价值,争取人生出彩机会的科学方法。为此,要借助计划行为理论的启示,从政府、媒体、学校及家庭四方面,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创业意愿,增强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指导和心理关怀。重点解决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使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的实践技能优势,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通过创业实践磨砺,锻造出更优秀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刘加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2017(5):117.
[3]王心焕,薄赋徭等.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创业认知差异分析[J].技术经济,2016(3):48.
[4]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