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变革探究
2018-04-02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0
刘 涛(喀什大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革命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更是成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展的里程碑,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大范围的工业园区内得以实现。伴随着深度学习、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趋势,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高校自然不能离开对前沿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的过去和未来
人工智能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碍于技术限制,并未得到发展。进入21世纪后迅速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等。2016年到2017年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接连战胜世界冠军,并且不断升级,具备了自我博弈的计算能力。2017年7月7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期《人工智能改变了科学》专刊,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每个科学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方面的重大突破。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科学来讲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机器达到人脑的某些或部分功能,如推理、判断、计划、学习等。也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两个类型,即前者实现的是特定的功能,后者是在多领域实现智能作用。其次从应用的研究领域来看,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问题求解、逻辑推理、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机器人、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检索等领域。[1]人工智能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科学或技术,而是建立在相关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上的,起到辅助支撑该硬件或软件系统,提高运行效率的应用技术。例如,深度学习就是主要通过对现实中的海量数据的计算和抽象表达,来模拟人脑学习的神经网络,利用语言识别和图像识别实现上下层、相邻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自我学习技术。
二、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变革的启示
(一)人工智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
据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期待,呈现出了多元性的特点:端正“三观”的占49.5%,提高法律修养的占44.9%,提高道德境界的占42.2%,培养健全人格的占31.7%,解答思想困惑的占28.3%,[2]这是由生源地和专业不同造成的差异。但高校思政教师实现不了照顾每个同学的思想和要求,故需要更多的补充教学方式来满足高校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未来的学习,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个性化是发展方向,需要打破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趋向开放化和定制化。
在教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将线上网络与线下课堂充分结合,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业成绩测评,推出线上教学助理机器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人工智能可推动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其中期末考核都是封闭式的标准答案或半封闭式的参考答案,而人工智能技术随着语法,语义识别能力的提升和语音、图像的采集,通过学生使用VR、AR技术可以实现对开放式测试题目的线上测评。其次,人工智能可实时监测学生反馈,个性化定制教学方案。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识别意思,更能够通过表情来感知人类情绪,如果机器识别到了学生厌恶、烦躁的情绪,自然就不能继续推送相关的学习内容,可以改为趣味性强的内容,实现符合不同学生个性的区别化教学。此外,人工智能可与现有教师资源整合,共同完成对多个学生的个性化服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一名教授开设了一门线上课程,教授人工智能知识,每年约三百名学生同步学习,并且发布问题,其容量远超过助教的处理能力,为了减轻工作负担,该名教授开发了一个虚拟助教,能够第一时间回复论坛问题和邮件,并且可以使用生活语言,没有刻板语法,以至于没有学生发现这名“助教”是个机器人。[3]以批改作业为例,人工智能利用语言处理技术和作业数据库互为参照,进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即时的测评并且针对内容和分析结果,提供建议进行完善。教师与助教机器人要取得协同优势,助教机器人完成日常的作业练习、批改、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教师负责宏观的教学设计和线下学生团队协作式的学习任务,将助教机器人完成的高效率简单脑力劳动与教师的决策性和创造性劳动结合,发挥最大优势。
(二)人工智能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变革
从大学生步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根据新生入学的考试成绩、志愿情况、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等信息自动完成班级组建、宿舍分配等事务性工作。依靠人工智能完成该项工作比人力完成具有更多优势,首先效率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从传统意义来说,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老师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而人工智能在信息收集完毕后几秒钟就能完成,并且生成的信息格式规范、错误率极低。其次,其生成的结果更具同质性。用传统方法完成这项工作,靠的是老师们随机分配建立起来的班级关系和宿舍关系,同质性较差,同寝室、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数据库和各种算法得出来的分配结果,做出的分配都是有“据”可循的,不论是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还是对未来学校管理都大有帮助。在一定分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级和宿舍,其同质性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此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高校的宿舍门禁、晚归现象、贫困生的认定、奖学金的评定等工作,都是让高校辅导员较为困扰的事情。人工智能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此类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规避学生舆论。最后,从传统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来看,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能更多的是倾听同学们的意见,根据其客观表现来判断,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感性偏颇,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精准识别学生各项信息,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出恰当的学生管理意见和建议,[4]就能与辅导员对学生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互补,解决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三)人工智能构建学生个性化思想可视模型
人工智能对高校大学生可视化思想模型的构建可借鉴企业对用户画像的做法,通过对高校学生的信息化数据进行标签识别,构建一个类似于自画像似的个人模型。这个个性化可视模型是学生的一个虚拟画像。对高校学生个性化可视模型的构建需要采用学校各个部门采集的学生信息,将静态数据(性别、年龄、专业等)与动态数据(食堂刷卡、图书馆借阅、校园网访问等)同步,并利用人工智能加以分析,构建出一套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可视模型。
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可视模型是需要分层建立的,最底层就是每个学生的原始数据,诸如学生基本信息、专业情况等,中间层就是包含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内容,从早上起床离开宿舍到食堂,全体上课内容到课余活动全部被记录在该模型的中间数据层,经过预先的程序设计,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同时对比其他同学的相关性分析,最终得出最上层的可视化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可变的模型,比如学生早饭时间与期末成绩的关联,社团活动时间与G PA的关系,所有相关性都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在各项相关分析结果中,寻找和发现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对学生有效的进行预测和监督,有的放矢的完成各项思想政治工作。
(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智能”型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更好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福利,必然离不开高校人才队伍培养和多领域、多层次地人才梯队建设。加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意识培训,特别是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宣传学习,让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深入浅出的了解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建立“智能校园”。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5.
[2]陈代波,余佳,刘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期待视野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09).
[3]刘勇,李青,于翠波.深度学习技术教育应用:现状和前景[J].开放教育研究,2017(10).
[4]LiuX,DuY,SunF,et al.Design of Adaptive Learn System based on Big Dat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cm,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