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18-04-02罗乔丽孙笑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
罗乔丽 孙笑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300)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的奇迹,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长征过程中孕育和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1]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道路上,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长征精神,发挥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长征精神形成于革命年代,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鼓励他们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长征精神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不少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内容上比较陈旧、单一,教育内容脱离现实。长征精神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入长征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好的结合历史和实际,让学生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团结奋斗,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心系民族、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实事求是、用于创新、独立自主的精神,进而能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
(二)长征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价值观方向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稳定因素也增多。虽然大学生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等逐渐成熟,但由于涉世不深,参与社会实践较少,以及互联网以及新媒体传媒的冲击,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思潮影响,从而对社会及自身现状产生不满情绪,这对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2]长征精神为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价值观方向。
长征过程中,红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那样的艰难困苦的考验,正是因为有了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长征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取向是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长征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统化、形式化,单向度的灌输式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蒙上了刻板、单一、枯燥无味的形象,更难以被当代青年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其真正实效已经出现显著下滑。
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有利于增强其实效性。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史学资料、影视和图片资料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典型案例、史学研究等方法对学生开展教育,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经典作品、重走长征路、阅读人物访谈录回忆录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对长征精神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切身体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的层面,也能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落地生根,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发展与教育。在十九大报告的最后,习总书记专门用一段话来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长征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如何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高其实效性实现长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必然要求。
第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德育的主要场所和重要渠道。目前,课堂教学中单向度、一统化的灌输式教育使得我们的思政教育作用大大下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长征精神这一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运用长征过程中的史实、经典事例、感人事迹及其外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长征精神与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结合。比如可以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道路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等专题中切入长征精神及其外延,带领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国情从而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巩固教学成果。此外,除了必修课教学,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通识课程或者开设专题讲座,扩充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必修课堂的有力补充。
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学生日常使用的平台,宣传和赏析长征的有关影视资料、文艺作品、图集等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具体、直观,从而改变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授课形式。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培养骨干学生,以点带面。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力量,因此,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社团干部。
可以围绕长征胜利日这一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品牌活动。同时,可以在学校宣传栏、网站主页、校报校刊等结合长征精神做长征精神、长征革命历史、长征典型人物故事等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下,潜移默化接收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此外,应当选拔优秀的学生社团干部,通过干部培训、党校团校培训的方式,进行长征精神及其史实的教育。通过主要学生干部深入学生群体,传播长征精神、传播革命精神,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全覆盖的效果。
第三,搭建教育实践平台,巩固教育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就会变成教条化、枯燥无味,就很难真正融入学生。教育者应当借助长征这一系列的红色资源搭建教育实践平台,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纯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可以通过参观考察长征革命基地、历史纪念馆、革命文物、爱国教育基地等,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征的历史、感人事迹、当代价值,用生动、鲜活的事例现场教学,引导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结语
本文指出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提出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加强长征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新起点、新正常,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高校要继续以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借助新媒体教学工具提升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2]段海超,杨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变迁规律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10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