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与实现路径

2018-04-02范娇阳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德立德思政

范娇阳(武汉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守高校思想阵地,积极探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一、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与意义

在这样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新旧思想交替,要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立德树人”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立德”最早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把“立德”做为个人修身成才的首要条件。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即培养人才就要德育先行。我国古代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德育的培养,不恐智不达,唯恐德不修。今天“立德树人”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是关系到培养承担中国未来发展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质量。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育是百年大计,非常的不易,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兴亡。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树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树人显得尤其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拔尖领军人才。并且指出青年一代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拥有国际视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二者不能偏废。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敏锐,智力发展趋向成熟,对新生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对新思想有超强的接受能力。但因为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重视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另一方面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无一不在发生深层次的改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讲,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新媒体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弘扬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在大学校园,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范围愈来愈深,愈来愈广,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所以我们应加强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使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依托移动互联网展开的“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多渠道、多平台进行。郑州大学就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开展了多项工作。尤其是团委微信公众号和学生会公众号,受众较广,方便简洁,能与学生即时交流互动,很受学生欢迎。这些公众号在校团委老师的指导下紧跟国际国内形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础,跟踪热点,分析形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此外在学生交流互动方面新媒体平台也非常活跃,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反映意见等,并且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和生活上的疑惑都可以及时得到回应。总之,我们要多利用新媒体这个阵地,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服务学生。

(二)改革课堂教学,把“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内外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主阵地。余文森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教学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教书。如英语老师不是教英语,而是用英语教人;数学老师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教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每一堂课中,高校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3]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各种外来理论不断涌进我们的大学课堂,老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力,明辨是非,坚决摒弃那些错误言论。老师要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具有核心地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流于泛化,概念化和空洞化,缺乏说服力,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之本,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提升学生获得感。思政课实践性也很强,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变化。“立德树人”不仅仅体现在“教”上,还体现在“做”上。要积极探索课外的思政教育模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和收听十九大有关报告,都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大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此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拓展课外思政教育模式。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动性强,好奇心盛,热爱户外活动。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体验式教学。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教学中了解党的光荣历史以及体验中国革命的艰难困苦,激发爱国意识。总之,思政教学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可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的氛围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开拓眼界,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加强师德建设,做好学生领路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践行者,只有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思想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是“做榜样”给学生看。尤其是思政课老师以及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所以加强师德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代教育家所提倡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等都是良好的师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都应该用这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理性,有道德,有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学生教育上言教和身教并举。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的行动指南。高校要建立系统评价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科学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的的工作做细做实。积极倡导教师要立业德为先,执教品为先,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现在高校普遍采用学生网上评教的方法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评或者缺乏,或者比较空泛、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并便于操作的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将教师的师德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可以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晋升和评优奖惩的重要标准,激发高校教师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另外,要加强师德教育,学校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邀请师德典范人物做专题报告的活动,深度挖掘和报道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可以借此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总之,高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长期坚持,营造以师德高尚为荣的环境,激发教师积极、健康、向上的职业追求,营造高校教师敬业爱生、修身崇德的良好氛围。

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国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把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优化网络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要打造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前,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时代的特点,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70.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师德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