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8-04-02陈中根
陈中根
(长乐第一中学,福建 长乐 350200)
新一轮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和考查目标,“核心素养”处于统领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评价的基础地位。“导学案”将学案、教案有机结合,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载体,“导学案”模式突出“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要求学生围绕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情景、任务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在教师“导”与学生“学”中推进课堂,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导学案”模式能有效地开展“能力与素养立意”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1]化学学科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从化学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化学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它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素养、化学信息素养、跨学科创新素养等学科特色品质。教育部组织专家讨论、研制,从五个维度概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2]
二、基于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导学案”不同于常规的“教案”,它将学案、教案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实施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等。用“学案”来“导学”,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学习前置和情境问题前置、任务驱动和主动探究,有助于师生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证据推理,加深学生对化学信息素养和对相关模型的认知,更好地宏微结合、体验变化可控与平衡思想,从而提升学生化学思维品质和理性分析精神。
2.启发性原则
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说:“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化学知识终究会忘记,只有化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受益终生。所以,“导学案”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启发性”原则,无论是选择的生活化、科学性情境材料还是由此设置的问题任务,都能启发思维,培养顿悟性,力求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并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要么升华了对化学知识原理的理解,要么提升了化学学科能力,要么增强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或者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些才应该成为“评价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个性化原则
中国儒家倡导“因材施教”思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最大程度地个性化教学,教育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化学“导学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资质、兴趣、潜能等不同特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设置“个性化”情境材料或问题,也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针对性练习讲评等,尽量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探究过程中合作程度的加深、思维能力和发展性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议
要从“导学案”各教学流程去思考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技巧和实施策略。“导学案”编制、“导学案”运用、课后总结提升等每个阶段,都要关注“教学目标设置—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在提升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实效。
1.导学案的编写要坚持“以案导学”,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导学案”与教材有区别,作为学案、教案的有机结合,它更多的是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讲学方案。编制内容依据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编制时要关注本校、本班不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课型和要求进行具体设计,力求让讲学稿成为师生合作互动的“生动脚本”。“导学案”编制一般分为课题及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设置依据、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自我检测与学习反思等5个部分。更多地把课堂定位为主题式探究活动,尽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相互质疑或动手实验,教师要把控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引导、归纳、提升。
2.导学案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与核心素养有机整合,突出化学学科素养
在“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依然着眼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要有意识地注意把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整合,突出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化学思想、化学价值观、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可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点进行表达,即顺序排列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
因为导学案教学突出“学习前置”,学生在课堂中是“依案自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置,可以让学生一拿到导学案就看到这个学习目标,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性思考。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不再是唯一追求,知识原理的学习是“路径”,培养学科能力、形成化学思维和化学学科素养、提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才是“学业成就的出发点和归宿”。
3.导学案要整合课程资源和情境案例,构建“生活化”课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年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测试应注意选择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阅历决定他们还不善于利用“化学眼光”来观察生活,化学教师不能把导学案变成教材知识点的罗列,要拓展与本课时相关的化学发展史、热门科学话题作为情境导入,要善于联系生活案例、关注社会热点作为情境资源背景,设置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
生活化情境案例和时政性资源整合,更多的是突显出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用化学思维观察生活能力和用化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化学课堂“生活化”,不是简单地用生活实例替代教材内容,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开放式课堂理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3]
4.导学案教学实践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活动探究
导学案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依案自学—自主思考、活动探究—信息反馈、点拨精讲—构建知识体系—练习检测、反思领悟等。导学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教师在导学案中以情境资源为背景设置的问题,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思考和活动探究时间,层次较高的综合性问题和需要知识迁移的问题,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合作中获得思维过程与情感经历,在思维差异的碰撞中获得新思路,在活动探究中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学习小组最好能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探究心得。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点拨、启发、引导、总结、提升,将“导”和“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5.导学案教学要坚持系统优化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仁慈地给他。既明确每个知识要素,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只要给出一个思维起点,学生均能通过思维发散,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内化、升华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自觉地用化学的思想、思维分析问题并证据推理。这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能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理解知识,把握宏观体系又掌握知识细节,促进学生透过宏观现象把握微观本质。
[1]樊兰君.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1).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4).
[3]吴晗清,肖美超.联系生活的化学教学研究[J].化学教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