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管理的实践性认识

2018-04-02沈茂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长师生学校

沈茂德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人们一直在探讨管理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自身的管理感悟,努力诠释着“管理”这一博大精深的概念,并力图透析它的精髓。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的实践者,笔者一直认为,真实的学校管理,其实应该很朴素,品质性的学校管理,应该走向文化引导。

一、大道至简,清晰学校管理之本义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其价值差异,企业管理更多的指向效率与效益,学校管理则更多的指向引导与服务,基于这样的价值定位,学校管理的实践,应该是两个词,即管和理。所谓“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规章的制定与结果的考核,而是要能通过管理者的感官敏锐地发现学校运作中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地予以解决和“预警”。这个过程既要高度体现管理者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更要体现管理者强烈的人性光辉,即所有的“望、闻、问、切”决不是出于评价与控制的目的,而是出于善意的诊断,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所谓“理”,就是针对“病症”和病源,及时“下汤下药”,理清各种工作思路,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这个过程要求管理者有相当的智慧和组织、协调能力,体现服务、引领。一句话,现代学校管理者应该像医生那样,在学校运作过程中,要真正深入课堂,真正深入师生生活,要真正洞悉学校生活的真实情况,在深入的过程中,不断“望、闻、问、切”,既为学校的每一天“诊断”,也真心实意地帮助每一个人在学习与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真实的“病灶”,并在深刻的自我反省与校长及管理团队的真诚服务中自我痊愈。

二、纲举目张,抓住学校管理之根本

1.建设引领发展的共同愿景

学校管理的功能首先体现在确定科学的学校发展愿景。学校愿景的确定绝非来自校长的冥思苦想,而应来自群众的智慧。

当无锡市政府征地450亩,投资3亿多建设新校区时,学校传承“天人合一”的校名内涵,提出了建设“生态校园”的愿景,并着力在“绿”(建植物园)“水”(建映天湖)“趣”(校园内放养小动物、增加灵性)三个字上下功夫。新校区建设十年多,已形成了有300多种植物组成的观花区、赏叶(色彩)区、观果(采摘)区,校园丰富的植物课程已经彰显。映天湖内锦鲤游弋,湖畔野鸭觅食,草坪小羊漫步,三千学子与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悦人的生态课程。

2016年寒假,学校又一次召开了教代会,会议的主题是“十三五学校发展战略研讨”,经教代会代表认真研讨,集思广益,形成了“高举学术性旗帜,全面探索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决议,并清晰了“高品质高中”的基本愿景和八个着力点。

2.建设学校发展的文化力量

分析一些优秀的学校,我们可以看到,显著的办学成绩犹如漂浮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样显山露水,而支撑它的关键因素——学校文化(软实力)则隐于海平面之下。当讨论高品质学校建设时,研究成功学校的办学之路和学校文化可能比简单地交流管理机制、校园建设重要得多。

从功能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生活中一根柔软的细丝,它串连着学校生活中的人和物。从性质来说,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复数,它是绝大多数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内涵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发生在校园生活中人和物的故事,它既有基因式的传承又有发展融合的含义。在真实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大约有三个元素最重要。

一是建设共同的教育信仰(即学校绝大多数人相信什么)。在天一文化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因性的信仰文化:如“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学生,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每一个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应该用热腾腾的情感呵护他,耐心期盼他的成长、成熟、成功。“我们相信教育是农业”,即反对“标准化”,反对“一刀切”,反对“简单化”,坚定地相信“因材施教”是最基础性的教育原则,指向学生个性发展的“适合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坚定方向。“我们相信渐进才是教育改革与探索的良好方式”,坚守宁静的办学风格,坚持“专注”的教研方式。

二是努力提升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常态生活中呈现的精神风貌和行事标准。几代天一人的传承,已形成了在教育界颇有影响的“天一精神”(“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十二字精神),可以说,“天一精神”已成为天一办学的真实生产力和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许多到天一挂职的干部在浸润天一一段时间后,都会说“天一的工作标准很高”。长期的实践证明,学校常态运行的品质,学校专项工作的推进,无一不与“行事标准”相关,在一个价值信仰稳定的学校,师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事标准就真实地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是努力优化校园环境、墙壁布置、师生各项活动中反映的教育观点和课程信息。当启动新校区建设时,经过广泛讨论,形成“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数字校园、文化圣园”的校园梦想。十多年来,以课程思想引导校园建设,专注营建,校园已处处凸显了“四园理念”的内涵;改变了墙壁布置传统的“说教式”的口号形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思想已彰显,学生的作品、学生的事迹、学生活动的信息已成为天一墙壁文化的主要内容。学校的师生活动则处处体现笔者学校“丰富课程(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的课程思想,力图让师生有更宽广的视野,有更多的体验、创造的平台和舞台,有更深切的成长体验和成功感受。

三、溯本求源,寻找学校管理之智慧

在笔者看来,一线的校长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和管理能力,基础是长期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有这样五条途径:

一是研读名校的教育哲学。纵观国内外无数名校,其发展都是建立在有自己独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哲学基础上的。学习、研读众多名校的教育哲学,往往会给一线校长注入许多新鲜教育理念,从而产生许多科学的教育行为。

二是聆听世界声音。现在的学校都有了较多的国际交流。德国巴伐利亚州施密特校长说:“以前,课本就是世界;现在,世界就是课本”,美国新泽西州迈克尔校长说:“当孩子们对某一领域有兴趣时,学习就犹如在度假”,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招生官说:“剑桥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标准就是对科学无限向往”,英国贝德福德学校校长菲利普说:“听话,扼杀创造力”。当笔者一次一次地分享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理念,似乎对教育本义和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是汲取教师理念。笔者最喜欢的事就是参加学校各部门、学科教研组召开的各种学术性会议,出自一线教师的金玉良言,透射着他们对教育常态的敏锐观察、深刻思考,当汲取源于实践、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学校管理往往增加了更多的民主与科学元素。走进教师,是天一发展的真谛。依靠教师,应该是管理者坚守的基本原则。无论何种经历的校长,心中应该坚信:真正的教学力来自一线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四是反省管理行为。不管校长有多深的管理资历,无论校长的能力有多强,在一个规模化的学校,面对复杂的教育改革,小至节水节电,大至学校课程建设,常态运行中仍然会有诸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如果校长没有反省的意识和反省的行为,学校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一日三省吾身”就应该成为校长的基本素养。

五是愉纳各方批评。近几年,天一中学形成了学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项目学术顾问等社会参与机制。校内形成了校务会议、教代会、校长小助理、行政干部周报表、学生周记批阅制度、各类主题座谈会等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听取各方批评与建议,优化了学校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态机制。可以肯定地说,广开渠道,听取各种建议,吸纳各种批评,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

长期的校长实践,笔者深悟,管理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促进师生发展,其基本形式就是“诊断”与“服务”,学校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校长则是主体行为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相信群众应该是校长内心永远的声音,学习与行走应该是校长自我修炼的基本形态,不断丰厚优秀的学校文化则是管理的境界性追求。

猜你喜欢

校长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麻辣师生
论校长的修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校长给力“九个一”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