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的战略意义
2018-04-02闵玉清
闵玉清
(1.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2.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北京 100053)
第一个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家政治的制胜之道》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企业亦然,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历程,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管理形态和文化个性,这种特有的文化是企业亲和力、凝聚力、创造力、发展力的重要源泉。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完成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实现国家利益,即企业愿景的战略决策和文化执行中,更应该表现为基于国际社会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影响力、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践行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工作,是打造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追求,也是体现和提升国有经济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竞争力、发展力的重要途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一、文化优势和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一定要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才有绵延不息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国有企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将会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和管理形态为世界企业管理史、社会发展史贡献丰富的实践成果,提供应有的理论价值,使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国有企业上榜数量已从2003年的11家上升到2018年的83家,国有企业发展取得的骄人业绩,离不开国有企业拥有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这些优势是国有企业共性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央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国有企业的直接体现。进一步树立国家形象、体现制度优势、传播国有企业品牌,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国有企业所具备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巩固国有经济发展成果,把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打造成最坚实、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管理优越性、文化优越性,最具影响力、带动力和活力的市场经济实体。由于天然的文化优势和文化自信,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化,责无旁贷。
二、提升形象和改善舆论的治本之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舆论环境。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取得骄人业绩,博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深度关注。但同时阶段性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怎样促进社会分配更加公平问题、进一步杜绝腐败问题、降低管理成本与提升效率问题、加大社会保障问题等,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被放大,滋生出一些负面国际舆论附加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借机质疑扭曲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国有企业的外部舆论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阻碍和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企业形象的好坏,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度,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度,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这种舆论环境下,需要国有企业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品质上讲究政治智慧、政治艺术和战略意识,强化文化元素,创新文化表达,进一步加强符合市场规律和文化规律的企业价值观建设,充分利用文化的人文精神丰富、市场吸引力大、传播力强的特点,培育和发展国际社会市场体系认可的价值观,并通过文化沟通、文化融合、文化践行即通过生产效率、经营行为、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员工行为等要素进行价值传播,传递国有企业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和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理念。国有企业要善用文化的力量消除国际国内社会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误解,取得与社会公众的价值沟通与互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三、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和管理升级的根本路径
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战略选择。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在全球性经济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对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宽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通过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对外投资,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还在于通过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培育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主体,提升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和内涵蕴藏在企业维护良好形象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中,决策力体现了文化引领战略的能力,执行力反映了文化支撑管理的能力。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持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运用文化的规律、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感染力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打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是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核心,也是国有企业的神圣使命。
没有一流的文化就没有一流的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很难成就一流的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现。国有企业管理升级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和转化,理念先行,价值观引领,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成为管理活动的价值标准,促进管理提升指标的全面落实和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是企业文化传播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要素。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面向国际化、面向公众、面向未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战略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更彰显企业自身做强做优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需要挖掘吸收五千年文化精髓和资源,传承近一百年革命历史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并将其融入改革开放40年来与世界文明对话所形成的先进文化中,着眼于战略发展,抽象形成企业的文化个性,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时代意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文化个性,在市场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技术走出去、装备走出去的同时,加大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影响力,通过价值观的推广与传播,赢得市场、赢得尊重,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总之,国有企业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通过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展现“四个自信”是历史的必然,是正确的价值判断,明确的价值选择,必将在企业高质量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价值追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无愧于国有企业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