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的实现路径
2018-04-02王红娟胡瑜杰
王红娟 ,胡瑜杰
(1.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2.兰州财经大学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一、引言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构建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基本需要的满足向追求高品质生活转变,对于农产品的消费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动态系统,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流通环节,具有实现农产品价值与满足消费需求的双向调节作用。然而,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呈现出能源消耗高、运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特点,农产品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双低”的矛盾成为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流通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制约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见,促进农产品绿色流通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的提出
所谓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就是指在农产品的产-消流通体系中,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基础上实现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消费,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不同于已有农产品绿色物流、农产品绿色消费等概念,仅分析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某一个环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则是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一方面要注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使用的适度化、规范化,提供健康绿色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在农产品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初级农产品的转化率、合理规划和完善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因此,农产品流通实现绿色增值不仅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生产者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扭转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高消耗、低收益的现象。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建设的滞后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行融合,开创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以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在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流通体系贯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消费,在整个流通体系中广大的从业者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知和理解,一切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忽略农业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和污染。农产品生产过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降低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大量农药化肥施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药品对农产品催熟增甜,严重影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降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买信心,不利于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同时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缺少参与主体的共鸣,必定使得生态文明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建设是滞后的。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滞后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产品的采购、加工、物流、经销等环节。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城市超市为主,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但由于加工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农产品原材料浪费现象普遍,不利于农产品价值的增值;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消费需求严重错位导致农产品滞销,大量富余农产品滞留在土地,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由此产生的问题不仅是经济效益减少,更重要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农产品供应链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充分满足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的特点对供应链技术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冷链物流技术与设施比较缺乏,果蔬产品和肉禽冷链物流运输率仅为 5%和15%,而发达国家高达 95%和100%。农产品运输率偏低成为制约农产品增值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药品等为农产品保鲜,增加农产品安全风险。因此,构建绿色供应链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监管制度建设的滞后
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果蔬农药残留高、增甜催熟、化学试剂保鲜增色等,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关键是相关监督制度建设的滞后。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从农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要经过多个环节,加之农产品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追溯难度较大,不利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2017年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都是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农药使用作出严格规定,拒绝高毒剧毒农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使用,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对于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滞后的。最后,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不到位,农产品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易统一,由于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导致农产品的采购、加工环节不安全性提高,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质量安全监督制度是实现农产品绿色增值的基本保障。
四、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体系绿色增值的思想保障。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参与主体的环境意识,有益于农产品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多层面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首先,农民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树立,农民作为农产品源头的生产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只有让农民意识到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掠夺和破坏,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起永续利用的发展关系;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树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树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有利于企业进行加工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增加农产品经济价值的同时减轻加工剩余对环境的污染;最后,物流环节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树立,物流环节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树立参与主体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合理使用运输工具、选择仓储地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
(二)引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
农产品供应链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引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价值增值的关键。一方面,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农产品采购、加工的质量安全标准,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改变原有加工高消耗、低产出的弱质加工的现状,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降低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供应链基本模式之一,直接联系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市场,也是“农超”对接的纽带,全国7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向消费终端,农贸市场80%的货源、超市60%的货源均来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需要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准入制度,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溯源体系,严格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强化市场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处置农产品批发废弃物,建立再利用、可循环的环境保护机制。
(三)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监督管理机制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环节多且相互依托的庞大系统,每个环节都存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因此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做好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处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最低端,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基层农产品生产质量监督机制,普及农产品生产标准,明确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剂量、成分,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根据国家、地区以及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对于符合规定的农产品通过许可证颁发的方式给予农产品销售的资格,成立具有针对性的农产品质量抽检部门,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物排放量标准,控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农产品废弃物的数量,督促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通过资源节约实现农产品绿色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