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合剂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IL-6、IL-10含量的影响
2018-04-02杨春云
杨春云
赤芍合剂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功效。本院赤芍合剂用于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高粘血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很多资料证明赤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抗动脉硬化、降脂是其众多药理作用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赤芍合剂对脑梗死高血脂患者的调脂及炎性抑制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77例,男46例,女31例;年龄44~88岁,平均(60.3±5.8)岁。纳入标准[1]: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72 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64 mmoL/L,4项中1项高即可纳入;能服用口服药;脑梗死诊断经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红斑狼疮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等;④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和高血压;⑤严重肝脏疾病病史(肝硬化、阻塞性肝病)及活动性肝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7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1例。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低盐低脂饮食,常规使用改善循环、护脑药物,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者必要时进行常规降压、降糖治疗,不使用其他调脂、消炎、抗氧化药物。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批号:120970)20 mg/d,实验组加用口服赤芍合剂(医院制剂室按照制剂工艺提取浓缩、配料、成品检测、分装而成,批号130108、130517、130801,规格:100 mL/瓶,成人每次30 mL,每日3次),均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与指标测定
2组患者禁食12 h后采静脉血6 mL,分装入2个试管各3 mL,一个试管用于检测血脂水平,另一个试管用于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20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机由北京医用离心机厂制造。血清分装在EP管中,-20℃保存。
血脂测定:取适量待测血清。采用TC、TG、HDL-C、LDL-C测定用试剂盒(购于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使用OLYMPUS AU400生化分析仪(购于日本OLympus公司),测定血清TC、TG、HDL-C、LDL-C水平。
血清IL-6、IL-10测定:取适量待测血清。采用IL-6、IL-10免疫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的检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
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脂、IL-6、IL-10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TC、TG、LDL-C、HDL-C、IL-6、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HDL-C显著升高(P<0.05),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见表2。
2.2 2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2组患者全部按疗程完成观察,均未发现因服药而出现的肾功能损害及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等不良事件。其中实验组有2例出现恶心、腹痛,未停药,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对照组有1例出现肝酶轻度升高,经常规护肝处理后肝酶正常,未停药。
3 讨论
表1 2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IL-6、IL-10水平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IL-6、IL-10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例数31 46 TC/(mmoL/L)4.48±0.56 4.07±0.75 2.5931<0.01 TG/(mmoL/L)1.56±0.61 1.29±0.42 2.3023<0.05 LDL-C/(mmoL/L)2.32±0.59 2.01±0.38 2.8069<0.01 HDL-C/(mmoL/L)1.36±0.41 1.53±0.30 2.1010<0.05 IL-6/(pg/mL)36.73±7.48 31.32±8.57 2.8561<0.01 IL-10/(pg/mL)22.12±4.34 25.06±5.82 2.3971<0.01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故血脂异常成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慢性炎症过程,近年研究表明众多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在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互拮抗、相互协调,两者彼此消长明显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脑梗死早期引起的炎性反应是致中心梗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因此,有关脑梗死后的炎性因子、抗炎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以IL-6、IL-10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的研究结果最为肯定[2]。IL-6、IL-10是由T细胞、单核细胞、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产生的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IL-6在脑梗死中具有炎性因子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防御及机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IL-10是脑梗死后脑细胞缺血损伤中重要抗炎因子,具有保护脑神经和营养神经细胞的双重作用[4];高胆固醇血症与IL-6、IL-10含量存在相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IL-6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降低,提高血清IL-10浓度可能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5]。
赤芍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院自制的赤芍合剂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6]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芍药苷的药理作用经分析证实,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肿瘤、护肝等作用[7]。早在2002年即有研究证实芍药苷具有抗高血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8]。韩国蔚山大学的学者同样发现芍药苷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芍药苷对于TC、LDL和TG水平显示明显降低作用[9]。国外也有很多文献研究芍药苷的护肝[10]、抗细胞毒性、抗基因毒性[11]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2],可用于防治阿尔茨海默尔病,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芍药苷对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近年来也有相关体外研究报道,研究认为赤芍总苷对多种因素造成的体外缺血性损伤模型均显示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对抗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损伤有关[13]。
随着对赤芍新的化学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及新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赤芍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观察其调脂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对脑梗死血脂异常有显著调脂作用(P<0.01),无特殊毒副作用,降低IL-6含量(P<0.01),升高IL-10含量(P<0.01),这与多数临床试验结果相符[14,15]。可见,赤芍合剂对于脑梗死患者不仅有调脂作用,同时通过调节脑梗死后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有脑保护作用,为赤芍合剂治疗脑梗死提供更深层理论依据。
本研究病例数有限,无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亦有待于更多实验研究。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175.
[2] 陈蓓蕾,李晓波,李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IL6、IL8和IL10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47-250.
[3] 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54-56.
[4] 刘爱菊.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1-5112,5115.
[5] 刘时武,丁世芳,蒋桔泉,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89-2091.
[6] 吴绍敏,杨红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合剂中芍药苷含量[J].中国药业,2011,20:20-21.
[7] 阮金兰,赵钟祥,曾庆忠,等.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65-970.
[8] 梁日欣,黄璐琦,刘菊福,等.药对川芎和赤芍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抗氧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43-45.
[9] Yang HO,Ko NK,Kim JY.Paeoniflorin:an antihyperlipidemic agent from Paeonia lactiflora[J].Fitoterapia,2004,75:45-49.
[10] Kim ID,Ha BJ.The effects of paeoniflorin on LPS-induced liver inflammatory reactions[J].Arch Pharm Res,2010,33:959-966.
[11] Kim ID,Ha BJ.Paeoniflorin protects RAN 264.7 macrophages from LPS-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J].Toxicol in Vitro,2009,23:1014-1019.
[12] 马伟,马卫东,苗珍花,等.芍药苷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32-135.
[13] 沈爱宗.赤芍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894-897.
[14] Kim J,Song TJ,Song D,et al.Nonrelevant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is a strong prognostic factor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Stroke,2013,44:2013-2015.
[15] Xie G,Myint PK,Zaman MJ,et al.Relationship of serum interleukin-10 and its genetic variation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a Chinese general population[J].PLoS One,2013,8:e7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