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体验·表达
——谈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

2018-04-02黄潇枞

黄河之声 2018年1期
关键词:联觉音程音高

黄潇枞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体现。当听觉系统接收到音乐信息时,首先会激发不同层面的器官感知觉,进而激发内心感知觉体验。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本质被认为是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这也让笔者意识到,音乐是不能剥离感知与体验而存在的。音乐在时间的维度中进行,旋律和节奏代表着变化和运动,透过音乐的音色、音调、细致地感受音乐,声音便有了具体的形状,厚重或纤细;而音域的宽窄,和声的重叠造就了空间的维度。

我们对于音乐感知、审美的层次也是逐一递进的,从物理感官到心理知觉,再到情感升华,音乐的表达内容才会完整。对于它们的关系,笔者做将在文中逐一阐述。

一、感知——听感觉的辨别

视唱练耳的基本学习,包括听(听觉对音响的分辨)、视(视觉对音乐符号的理解)、唱(嗓音对音高的模唱)三个方面,通过接收音响信息,细致地解读音响符号,而达到准确地表达这些信息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审美与心理体验的概念,会有如下体现:

(一)虚拟空间的构建

在听觉上,音高与音响是我们对乐音的基础感知。系统地学习音乐,建立基本的音感体系,既需要表象的体现,也需要虚拟的想象。

1.独立音响的辨别与模仿

能够组合成为乐音的音高,必然有它规律的发声方式,因此对音高差别的感受能力是形成音乐感的基本因素。以模唱Do MI So三音为例,首先要区别这三音独立的音响、音高差别,其次把握这三音之间的运动规律。对此,笔者构建了一个阶梯式的模拟图:

通过对这三音的音响听辨再结合上图,可以模拟出它们音高的基本定位,把握音高的运动规律,这样,我们的脑海里会对这三音的关系形成准确的印象。以“听”形成基本印象,以“唱”校正音高感并模拟音响的运动,这就是“模唱”的基本形式,当我们发声的频率与音响音高的频率基本一致时,音准的概念就形成了。

2.音响结构的感知觉

音乐的有序性不仅表现在声音振动方面更表现在声音组合的结构样式方面,其中单音响即是横向进行,复合音响即使纵向深入。

(1)结构排列

横向:① 把独立的音响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了单一的运动线型;

② 再把这些音响按照一定时间节点有秩序地组合起来,按照某种周期规律划分,音响有了运动的形状,即产生旋律、节拍、节奏,构成音乐的基本秩序。

纵向:为了使音乐的空间更丰富立体,复合线型的展开就是音乐结构形式的必然,音程是复合音响的基础形式,和声则是复合音响的终极体现,复合音响的排列方式与性质的不同,都会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感受。

① 排列

音高之间的间距越窄,音响越实密,声部之间越融合;而间距越宽,音响则越通透,空间感愈宽阔:

② 性质

不同的和声的性质会造成不同的听觉印象:音程方面,协和音程悦耳柔和,不协和音程刺耳焦灼;和弦方面,协和和弦平安祥和,不协和和弦紧张迷茫:

(2)养成方法

在培养和声听感觉时多以协和音程进行听唱构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钢琴上弹奏出一个音响,再构唱出与之呈一定音程关系的另一音响。

① 独立音响的构唱

与开始听辨独立音响一样,和声的构唱也是从独立音响开始,由浅入深。我们只有掌握和声音响的基本构造与听感觉,才能在音响运动的虚拟时空中找到明确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将原有音响进行模唱,明确音高定位;再次,分别在钢琴上弹奏原有音响和需要构唱出的音响;最后,以钢琴弹奏原有音响,根据相应音程关系向上或向下构唱出与原音响相对应的音高音响。

对每个独立音响的音高感与构唱练习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脑海中的和声听觉印象。

② 旋律音响的构唱

有了独立音响的和声听感觉作为基础,在构唱旋律音响时才能有效地展开。考虑到旋律进行时会有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过渡,所以在构唱时要更多地考虑音响进行的稳定性,因此不能仅使用单一的音程度数,且要考虑嗓音音域的承受范围。

此例旋律音型密集,排列有序,音级之间波动较小,因此构唱音程关系也较能使用统一的三度关系,偶尔四度。

听感觉层面的音响辨别只是音乐审美的初级层次,要达到更深刻的内心感受,还需要对音响性质有着明确认知。

二、体验——认知至内心

音程的间距体现了音高张力,决定了音响的宽度;和弦的层次则决定了音响的厚度。我们已经初步分析了音程与和弦性质不同所带来的听感觉的差别;然而能够分析和声音响性质,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中的结构功能就上升到了认知层面。

(一)和弦与调式

和弦连接在进行中对于不协和和弦会有解决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初级心理倾的体验——由紧张到平和的过度。和弦只有存在于调式中才能显示出这样的过程。

在传统大小调式体系中,音乐进行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平稳,对立,缓和,回归。(对应于“起,承,转,合”音乐思维)是调式调性的体现。

以听辨四部和声和弦连接的方式形成听觉印象是感受这种倾向性最显著的方式。

在和弦连接中,根音决定了和弦的性质,也就决定了该和音的音响效果,和弦根音进行的方式,决定了和音音响效果的横向运动规律:“起”通常是稳定的,“承”是带有扩张性质的,“转”是不稳定的,紧张的,最后解决至“合”,此外,音高的纵向空间也是由密集至开阔的,听觉上的体验是由最初紧密直至通透的感觉。

(二)紧张感的比较

受和弦连接规律的启发,笔者做了以下试验:

① 纵向音响性质对比

设计三组不同性质的四部和声和弦,其中每组冠音均为同一音高,根音、三音则以不同性质随机组合,模唱冠音,钢琴分别弹奏不同性质的根音与三音,之后对比不同的听感造成不同的紧张度。

通过对比得出,从组合方式上看,七和弦的紧张度最高(同理Ⅶ级上构成的和弦倾向需求最明显),三和弦次之;从排列方式上看,转位和弦的紧张度则高于原位和弦。

② 横向旋律练习

复调,由旋律进行的方式体现,即两条以上(含)独立的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复调常用于多声思维训练,由于旋律进行的时间序列不再统一,造成空间延伸叠加交错,在练习与构唱时要着重把握打破调性平衡的变化节点和支撑起旋律走向的和声节点。

以巴赫三部创意视唱曲某一片段为例:

要保持调性调性平衡,根本在于对和声音响性质和听感觉的掌握。旋律的进行离不开和声做支柱,同理和声性质的变化也影响着旋律的起伏走向。当我们的脑海里已经能够区别调式中各级音音高音响的差异,也就能明显的感受音乐进行的变化莫测,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体验。

三、表达——生成情境感

任何的音乐作品,作曲家总是在不断延长听众的心理期待值,不断地制造不同层次的紧张感,以达到丰富音乐内容的目的,紧张音响刺激的情态体验转化成为完整的情绪体验。所以在唱奏视唱作品时,也要抱着期待心理。

(一)联觉效应的运用

在音乐中,联觉是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中介环节,如果没有联觉,音乐审美中的理解就没有规律可循。

想要生动地表达出音乐信息,生成音乐情境感,首先以音响带给自身的听感知觉为基准,其次以乐谱中的音乐符号为规范,对音乐意境进行合理的想象,最后在唱奏过程中将联觉与想象相结合,即完全投入情境中。

在视唱练耳活动中产生的联觉,主要体现在音高、音长、节奏、和声方面:

1.音高:旋律的进行主要由音高和节奏组成,其高低起伏,长短快慢会产生相应的联觉。

① 音越高,情绪倾向兴奋;音越低,情绪倾向于抑制。

② 音越高,空间感越高,音越低,空间感越低。

根据以上原理,要求我们在视唱中握乐句的情态,唱奏时根据旋律线条的变化赋予它们相应的情绪起伏,例如旋律向上时,应大胆构想空间高度,伴随着情绪逐渐上扬,反之,则要小心抑制,缩小空间高度。这样才能表达出一个乐句完整的内容。

2.音长:音的长短与视觉空间的延伸收缩有相对应的联觉关系。

① 长音使空间开阔,短音使空间狭

② 长音使静止平和,短音运动不安

3.节奏:根据音长时间与活动状态的联觉可以类推出,平安祥和的情绪为慢速,且节奏类型单一;激动活跃的情绪为快速,且节奏类型丰富。

这要求我们在视唱中,面对长时值的音响要保持足够的气息,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短时值音响中,则要调整呼吸,唱出对比与变化。

由此谱例可以看出,长时值音响占主体,且有个别延音音响延伸、拓宽了音乐空间,体现为此旋律是悠扬舒缓的风格,唱奏时自然要有充足的气息。

此条谱例与上一条相反,几乎每小节都有短小时值的休止符,且以个别音符间的小连线用于鲜明其节奏特征(反拍上出现音高),给躁动的旋律加以缓冲,尤其是在结尾的两组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中更为明显。此曲表现的的正是明快,活泼的风格,唱奏时也需要投入兴奋的状态。

4.和声:听觉音响的协和性与音乐紧张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高密度、高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使人紧张、局促;协和、松密度的音响使人舒畅,开阔。

此特征在视唱弹唱作品中有显著的体现:

此片段节选自亨利·雷蒙恩《法国视唱5A》第10首,此旋律的三个乐句,既有运动形态的区分,也有和声性质的区分:前两句同样短小,节奏型相同,但音高走向不一,可遵循上“扬”下“抑”的原则;第三乐句为一个长线条,起伏较大,情绪较前两句应更为激动。配合伴奏声部来看,第二小节的末尾至第四小节的开头,和声音响一直处于Ⅶ级这样高度紧张的位置中,作者在此有意增加紧张度,延长心里期待值,直至第五小节才得以解决。唱奏时,自身也要投入到一种迷离不安的氛围中,才能深切地感受此段音乐的复杂情绪。

(二)表达方法

视唱的过程也是一个表演的过程,通过唱的方式将我们所捕捉到的音乐信息进行深入脑海,结合联觉与想象在欣赏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即使是一段简单的,无任何表情术语的旋律,我们也能将其表现的生机丰富。

首先,对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地研读,体现在建立具体的时空感(音高、旋律、节奏等)。

其次,想象自身处于虚拟空间的运动中,去感知,记忆其中的变化点。比如旋律上行,下行,停顿,前进。如果乐曲中有明确的音乐表情术语,则要在表情术语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内心想象。

最后,广泛积累音乐素材,并应用联觉原理结合相应的鲜明符号特征展开表达:例如,艺术歌曲体现在旋律线条的舒展上,因此要注意气息的匀称;舞曲、进行曲风格则体现在节拍脉动上,因此要准确把握其时间节点;情绪的扩张与抑制,则是要根据具体的表情术语、音乐题材与音乐动机来展现。

当我们能够在视唱中完整的表达音乐内容,并产生明确的内心体验,音乐的审美就上升到了理解音乐内容的最高层面。

四、教学内容拓展设想

经过此文阐述,笔者认为,音乐的学习,其根本在于抓住音响运动的本质,并以培养和谐听感为主要途径,投入并理解音乐。因此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技能训练层面。

当今的视唱练耳教材中的旋律,大多由经典音乐作品改编而来,因此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可适当增加以下教学内容:

1、可加入音乐片段欣赏、音乐作品示范(演唱、演奏)环节;

2、可结合和声、曲式、音乐美学分析等学科进行教学辅助;

3、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即兴表演(构唱)环节等,例如笔者在文中提到的构唱练习法,如此手段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挖掘学生对音响空间的联想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结语

任何音乐活动的产生都围绕着音响的本质进行,在音乐中如果缺乏对音响的敏感度,任何形式的音乐的学习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对音乐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其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树立审美观念,首先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细致地深入音响本质,体会音乐情态情绪;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变化训练方式在基础乐科的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完善。然而要将音乐审美心理理念融入至视唱课堂教学中,仅通过音响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还将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探索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联觉音程音高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你是联觉人吗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你我脑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