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绳带捆绑技术应用于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018-04-02王晓丹

关键词:绳带步速步长

王晓丹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目前,在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的同时,脑梗死的不仅患病率明显所有上升,而且致残率也随之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原始反射产生或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进而促使了异常步态的形成。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步行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较低等,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1]。而在本文中,就从我院选取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探究分析了绳带捆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种,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60.3±6.7)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为(61.4±6.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绳带捆绑技术。其中,常规治疗的方法主要可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桥式运动训练、重心转移等,一天两次,一次40 min,共连续治疗30天。绳带捆绑技术,则主要指采用5 cm宽的弹力松紧带,松紧带的一头在偏瘫侧脚跖趾关节内外侧稍后方缠绕一圈后打结等,一天治疗2次,一次40 min,共连续治疗30天[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速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长、步宽、步速以及运动功能评分(±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长、步宽、步速以及运动功能评分(±s)

组别 病例数 步长(cm) 步宽(cm) 步速(m/min)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 接受治疗前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 50 31.0±5.4 36.51±5.1 8.4±1.8 11.3±2.3 27.9±4.5 35.3±4.3 17.2±3.8 23.6±3.7对照组 50 30.8±5.4 34.3±6.0 8.3±1.7 10.0±2.0 28.5±4.9 31.8±4.6 17.6±3.6 21.3±3.8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影响,具有较高死亡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在面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况下,虽然采用静脉溶栓和神经介入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却容易导致后遗症的产生。同时,因为肢体张力发生了变化,减弱了肢体控制能力,所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步行稳定性下降、步态异常等情况。

在面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因为足下垂和踝内翻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所以康复治疗也就成了难道和重点工作[3]。目前,康复治疗主要可包括,体位转换、关节主动活动、平衡功能训练以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而绳带捆绑技术则主要指通过较强的弹力作用稳定和支持踝关节,帮助踝足关节主动运动,从而促使换关节的功能恢复,达到改善踝内翻、足下垂症状,最终实现患者步行功能训练、保持重心平稳、控制异常步态的作用。具体而言,该方法主要采用弹性绷带,将其缠绕在患者肢体的不同部位,改善患者运动控制能力的康复治疗方法。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通过感觉刺激,促进了本体感觉输入,达到了姿势和步行模式的修正作用[4]。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速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具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绳带捆绑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步态,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刘学燕.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康复训练指导的应用[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579.

[2] 张俊华,邱桂才,于 明,等.绳带捆绑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6):3227-3230.

[3] 赵丽梅.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299-300.

[4] 张亚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37+139.

猜你喜欢

绳带步速步长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校服绳带安全要求及控制措施
婴童服装使用说明和绳带安全市场调研及建议
专家解读婴童服装绳带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