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疗效
2018-04-02马坤
马 坤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吉林 梅河口 135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再次发作心绞痛,即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早期心绞痛的出现提示患者动脉当中出现了斑块破裂,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被血凝块阻塞[1]。相关的研究发现,大约有超过4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早期心绞痛,加重患者病情和治疗难度[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倍他乐克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度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共14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其中,对照组男52例,女20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为(63.7±1.4)岁。观察组男51例,女21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为(63.8±1.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患者胸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在心绞痛发作时给药,对照组治疗药物为脉栓通,每日3次饭后口服,剂量为0.1~0.2 g。观察组为倍他乐克,每日3次口服,每次剂量为6.27~12.20 mg。
1.3 评价指标
将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显效:患者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幅度超过75%,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幅度超过75%;有效标准: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超过50%未及75%,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50%,静息时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缺血性ST段下降;无效标准: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改变,硝酸甘油使用率显著增加[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3 讨 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出现早期心绞痛可能引发心肌再次梗死或者心衰,对其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而早期心绞痛的发病原因与Q波梗死、非Q波梗死、高血压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病特点包括:通常在发病后前两周出现早期心绞痛;非Q波梗死的发生风险更高;非Q波梗死患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缺血情况。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倍他乐克治疗,经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1%,x2=8.180,P=0.004。倍他乐克属于β-受体阻滞剂,能够延长患者心率,显著减缓舒张期的持续灌注时间,进而使患者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有研究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倍他乐克能够有效缓解胸痛,并减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且早期治疗能够限制心肌梗死病情的进展和梗死面积,因此治疗开展得越早患者的受益越大[5]。该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为3小时~5小时,能够在肝脏中代谢,其排出速率不会受到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所以即使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在治疗中也不用调整药物剂量。另一方面,该药物对糖类代谢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均较小,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样可用。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1] 王 巍,吕东阳,荣根满,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09):99-100.
[2] 高娟娥.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6(06):507-507.
[3] 魏广武,杨素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0(12):11.
[4] 景桂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17(14):106-107.
[5] 徐玉玮.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35(04):20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