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权结构的法理思考*

2018-04-02谭小军周安平

现代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全民权利

◎ 谭小军 周安平

面对阅读危机,我国政府将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2013年将全民阅读列入国家立法计划,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提出“要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阅读权作为全民阅读立法的法理基础和逻辑起点,我们必须从法理上对阅读权的结构作深入探讨,以期能从理论上助推我国全民阅读的法制化进程。

法律权利结构指法律权利是由哪些因素构成,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有机联系的。“通常认为,法律权利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利益、权能和自由行为。其中,利益是权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动力源泉;权能是权利的基础,是权利实现和行使的基本条件;自由行为作为权利的表现形式,它既是权利主体利益追求的手段、方式,又是权能的外化形式,自由行为是权利的核心部分。”

一、利益是阅读权的动力源泉

权利主体所行使的任何权利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利益追求,而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我们从表面上看权利主体行使的是某项权利,其实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利益因素。阅读利益是指阅读对个人以及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很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将阅读看作个体行为,认为阅读是个人的事情。由于阅读行为的正外部性特征,阅读不仅仅关涉个人利益,还与社会、国家、民族利益息息相关。曾祥芹曾将阅读的价值概括为两个方面:“阅读对完善个人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从德智体各方面完善读者自我素质,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二,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是生产之力,阅读是治国之术,强民之法。”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阅读的价值,并不是从功利的角度认为阅读有利益我们才倡导阅读,相反,全民阅读应该回归其最本质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读书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价值和利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促进个人发展

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常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阅读心理”条目对阅读的定义如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一方面,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阅读,我们可获得非由自己亲自实践而得到的间接知识,拓展知识源。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人体的延伸,阅读可以让人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人对话,与后人论道。据专家测量,一个人的知识建构,从自身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的经验不足20%,而通过阅读这一方式获得的间接经验约占80%。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他所指的巨人的肩膀,就是指大量阅读科学著作,吸收前人的思想。另一方面,阅读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等。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在阅读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总之,按国际阅读素养相关评估机构的解释,阅读为个人当下和未来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准备。

2.阅读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是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国际阅读协会曾做过一个报告,称“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提升政治文明等。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教育的最基本手段就是阅读。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指出,“阅读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只有大力倡导阅读,提升个体的知识结构和阅读水平,才能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阅读推动文化传承。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代相传,流动着最具生命活力和价值的东西。而阅读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经典之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世代相传的。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阅读让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养育与熏陶,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让人类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最后,阅读推动政治文明。公民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素质是推动政治文明的内在因素。公民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素质又与公民的阅读和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公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和识字能力是促进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因素。

二、权能是阅读权实现的基础

权能是权利主体行使权利的资格和能力,分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又称权利资格,是权利主体行使权利的前提条件。行为能力指权利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与法律关系,取得法律权利或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阅读权权能是阅读权主体行使其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分为阅读权利能力和阅读行为能力。

1.阅读权利能力

阅读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阅读资格,它是公民行使阅读权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从国际法角度看,阅读权的渊源来自受教育权、文化权等人权条约,属于人权范畴。按照自然法的思想,人的基本权利(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人权,具有固有性、普遍性等特征,那么,阅读权的享有主体是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国际图书年发布的《图书宪章》明确宣布“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另一方面,从国家和宪法的角度而言,享有阅读权的主体应是国家的公民。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公民的阅读权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阅读行为能力

阅读行为能力是指公民独立进行阅读行为的能力。阅读行为能力受年龄、智力、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阅读行为能力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阅读自由行为的自由选择,具有完全阅读行为能力的人应该充分实现自己的阅读选择权;二是强调保护阅读弱势群体的利益,限制阅读行为能力的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其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根据《民法总则》中公民行为能力之规定,结合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的标准,我们认为:16周岁以下的公民应属于阅读权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兴趣等相应的选择,如对阅读的领域、方式等应有一定的选择权,家长、学校、社会应该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但是,家长、学校、社会仍在阅读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具有指导权,并也应履行相应的指导义务;16岁以上的公民属于阅读权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享有自主选择和决定权,但由于精神原因、智力、教育程度等因素而不能独立进行阅读行为的判断和选择的,属于阅读权的限制行为能力人,社会应有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即使是阅读权的完全行为能力人,国家和社会也应履行保障和指导义务,保障其阅读权的充分实现。

三、自由行为是阅读权的内核

“自由行为是指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为或不为,也可以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还可以请求国家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行为,等等。”

阅读自由行为作为阅读权的表现形式,是阅读权利主体实现阅读利益的手段和方式,是阅读权能的外化或对象化的形式,是阅读权的内核,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阅读自由选择权

自由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渴求。约翰·密尔在其《论自由》中从四个方面对人为什么需要自由做了论证。其中他从个人伦理的角度认为,本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关心者、判断者和决定者,个人应该自由决定其生活规划,以追求个性化发展和幸福。英国思想家伯林(I.Berlin)提出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伯林看来,“自由应该是消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在于指出自由应该是什么,而在于指出政府权力或其他权力不应该限制什么、损害什么、剥夺什么,强调自由乃是免于外来的强制。所以,个人自由应该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可侵犯的最小范围,我们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和公众的权威之间划一道界线”。

阅读自由选择权指公民享有的自主决定阅读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以及参与阅读活动、使用阅读设施等的选择权利。阅读自由不仅包括阅读各阶段的自由即阅读前寻求消息和思想的自由、阅读中接受消息和思想的自由、阅读后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还包括阅读形式的自由即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或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

阅读自由选择权属于消极的自由,国家只要充分履行尊重义务,即可实现。马克思曾说:“读者是文本的最高评判者。”作品好与坏全由读者说了算,读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对象。然而,国家对阅读进行强制和干预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且都对历史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如古代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等等。又如在1966年开始的“破四旧”运动让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沦为“毒草”,因藏书、读书而获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图书资源的极度匮乏,这是近现代数次“书厄”中最严重的一次。所以,对阅读自由选择权的尊重,是实现阅读权的最基本条件。

2.平等享有阅读机会权

现代平等观念随着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的出现才真正形成。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道德平等。道德平等要求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对待,每个人作为人都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等如何。正如卢梭所说:“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2)机会平等。机会平等要求社会职位和机会的提供仅仅基于个人能力,而不能基于与之无关的其他因素。(3)福利平等。福利平等指的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的平等。一个社会在面对形式机会与实际机会而导致问题时,需要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和保护。

在古代,由于传播技术的落后,读书和学习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种奢侈的行为,阅读成为少数人的特权。精英化的学习模式不仅对普通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障碍,也极大地妨碍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今,在建构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和学习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平等享有阅读机会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是作为人权的平等。《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其他如《宪法》《教育法》都对公民受教育权和文化权的平等性做了规定。其次,阅读机会平等。阅读平等是形式平等,而不是实质平等。不是要求每个人读的书要完全一样,而是国家和社会要提供平等的阅读机会,包括但不限于阅读资源、阅读场所等的供给,让民众能保持学习和阅读的能力。最后是对阅读特殊群体的扶持。平等是阅读权的基本价值之一,当外部条件有碍公民阅读平等权的实现时,阅读推广资源应向弱势群体倾斜,以达到社会公正的结果。阅读弱势群体通常包含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地理环境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身体残疾者以及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法正常利用阅读资源和设施的人群如囚犯等。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早在1931年就成立了“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部”,倡导图书馆应为一个地区的所有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利用正常服务的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从全民阅读立法现状来看,对阅读弱势群体的扶持也是立法的重点内容。

3.阅读保障请求权

阅读保障请求权是指公民依法请求国家采取一定措施实现自己的阅读权,对应的则是国家的义务。从基本权利的分类来说,阅读权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的性质。自由权又被称为消极权利,社会权又被称为积极权利,二者在产生背景、目的、国家所负义务以及权利保障的实现上都有所不同。简言之,作为自由权性质的阅读权的实现,仅需要国家不侵犯公民的自由权即可,是一种不作为义务。而作为社会权性质的阅读权的实现,需要政府履行积极的作为义务。政府应提供人、财、物等基本保障条件,另外还需要制定阅读推广总体规划,做好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

4.阅读救济权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一古老的法律谚语说明了权利救济对法定权利转变为现实权利的重要意义。阅读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本质上也需要具有法律救济的途径。

权利救济途径包括直接救济和间接救济,通过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属于阅读权的间接救济措施。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地方性全民阅读立法采取的是促进型立法,总体特征是以促进和激励为主,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偏软。通常来说,制定法律规范是立法活动的核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法律后果是行为模式实现的最终保障,没有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就失去了强制性效力。法律责任是法律对于某一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是法律国家强制性的直接依据。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必然对应着国家的义务,而对于国家义务的长久忽视和虚化,是我国较长时间以来的制度设计和研究的缺陷。所以,在全民阅读立法中,加强对政府的义务的规范,强化法律责任,是公民阅读权救济的必然措施。

目前,阅读权的救济还缺乏对侵犯公民阅读自由选择权、平等享有阅读机会权、阅读保障请求权的直接救济手段,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特别是阅读权公益诉讼制度,但对阅读立法这类促进型立法来说,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阅读权的救济也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结语

阅读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全民阅读,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每个公民有相应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阅读权作为一项基础性权利,它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知情权、参政权、发展权等权利。同时,它也是一项隐性权利,目前大多数公民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国家要设法唤醒民众对阅读权的权利属性和主体地位的认识,而全民阅读立法正是唤醒公民阅读权利意识和实现阅读权保障的重要举措。

( 谭小军,西南大学副编审,博士生;通讯作者:周安平,西南大学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数字时代全民阅读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C87001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民阅读立法研究”(项目编号:SWU170934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7.

② 聂震宁.国民阅读的状况与全民阅读的意义[J].现代出版,2015(01):8-9.

③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3.

④ 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8.

⑤ 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66.

⑥ 高俊宽.图书馆与公民阅读权[J].图书馆,2012(01):10.

⑦ 徐彦,童翠萍.中国当代阅读史[J].图书馆杂志,2009(09):5.

⑧ 参见袁立.公民基本权利视野下国家义务的边界[J].现代法学,2011(01).

⑨ 郝振省.对全民阅读的几点理论思考[J].现代出版,2016(04):7.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全民权利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权利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