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质检发现的问题谈编辑如何提升编校能力

2018-04-02程晶晶

现代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知识性编校差错

◎ 程晶晶

教育部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中心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要求,对教育部主管在京19家出版社开展图书质量检查工作。总结近几年的质检差错,从编辑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包括:出版单位不够重视质量管理,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编辑承担图书品种过多,加工量超负荷;电脑技术普及对人工文案质量的影响;作者来稿问题多、质量差。主观原因包括:编辑责任心缺失,工作不专心、不细心;编辑经验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编辑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发现其他学科的问题。

虽然客观原因较多,且间接影响编辑的主观意识,但是,客观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编辑只能从自身寻找解决办法,提升业务素质和编校能力。笔者将质检差错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文字差错,知识性、语法性、逻辑性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其他小类别差错不再赘述。

一、文字差错

文字差错主要表现为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等,此处的文字概念包括汉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少数民族文字、外文等。

质检发现,文字差错是数量最多的差错类型,约占三分之一,且错误类别多样。过去,研究者将文字差错分为形近误用、音近误用、义近误用等类别,从五笔打字、拼音打字、复制粘贴导致文字转码错误等来分析原因。与此不同,笔者按照难易程度,将文字差错划分为普通、中等和高等难度文字差错。

1.普通文字差错

普通文字差错是指语句中没有干扰编辑判断的因素,只要编辑足够认真就能发现的文字差错。例如:

(1)书记部的工作万分忙碌,差不多天天有特派员排出。(派)

(2)他对多少人正在收听节日从来不大感兴趣。(目)

(3)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能性较低较。(较)

(4)与辛弃并称“苏辛”。(辛弃疾)

(5)还有一个关于广播不听者的实验,即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不听广播。(不听广播者)

上述例子涵盖音近误用、形近误用、多字、漏字、倒字五种错误类别,但是,从难易程度来看,这些都属于普通难度文字差错。编辑看出这些差错不需要查阅工具书,凭借基本常识便能判断和改正。所以,这类文字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编辑看稿时不专心、不认真,出现跳读、浏览阅读的情况。

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编辑看稿时要专心,将其他事情暂时搁置,做到心无旁骛;第二,编辑改稿应该像点校一样,逐字逐句阅读书稿,不能一目十行,更不能只抽查部分章节。

2.中等难度文字差错

中等难度文字差错是指编辑有疑问,但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

(1)他的博士论文在密西根大学经济学院通过答辩。(歇)

(2)雨击打在窗棱上。(棂)

(3)脑袋胀得厉害,几乎能感觉到头皮上的裂缝了。(涨)

(4)《古文辞类篡》(纂)

例(1)涉及翻译规范问题,常用英语名词如人名、地名的译称应遵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此处应翻译为约定俗成的“密歇根大学”。

例(2)“窗棱”(lén g)看似正确,但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可以发现,应该为“窗棂”(líng),读音也不一样。

例(3)“胀”与“涨”读音相似,并且“胀”为月字旁,看似更正确。但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涨”有一层含义,即“(头部)充血”,并有词例“头昏脑涨”。

例(4)为书名,编辑会将此处看作知识性问题,本能地相信作者。但此处用“篡”(cuàn)实为不通,编辑产生怀疑,查询网络便可发现,此处的书名应为《古文辞类纂》,即“编纂”的意思。

中等难度文字差错出现的原因在于编辑敏感度不够,发现不了问题;主动性不强,产生疑问不能及时查阅工具书、资料库解决。所以,编辑审读书稿时不能盲目相信作者,遇到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的内容,要及时查阅工具书和网站,不能遗留问题、搁置问题。而对于文字加工来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辞海》(第6版)、《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英语地名译名手册》等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编辑应该储备一些,方便处理问题。同时,中等难度文字差错不容易记忆,编辑应及时整理总结,时常翻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高等难度文字差错

高等难度文字差错表面看是文字差错,但其实属于知识性差错,需要调动编辑的专业知识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1)列宁反对这样一种立场:如果资本主义是如此野蛮的一种制度,那么资本主义应该被完全地挡在俄罗斯之外。(俄国)

(2)《尚书·酒诺》(诰)

(3)所以侯王要自称“孤”“寡”“不谷”,“不敢为天下先”。(毂)

(4)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壈)

例(1)俄罗斯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称呼,此段上文提到时间为1899年列宁的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此处应该用“俄国”。

例(2)(3)(4)是同一类问题,都属于古汉语范畴,例(2)(4)为错别字,例(3)为繁简错用。

如何发现并解决高等难度文字差错?首先,编辑应承担与自身专业相匹配的稿件。面对例(2)(3)(4),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编辑会比其他专业的编辑有优势,编辑要量力而为,不能盲目承接稿件。其次,编辑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尽量拓宽知识面。编辑面对的是不同作者,一本专业书稿也会涉及其他学科,所以编辑要尽量成为学科专家、涉猎各领域的杂家。这是对编辑业务能力的最高要求,需要编辑不断努力。

二、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

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的归类,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属于文字差错的范畴,但是无论从难易程度,还是计错分值,此类差错都要高于文字差错。因此,笔者单独分析此类差错。

1.知识性差错

知识性差错是指容易给读者造成知识理解错误的差错类型。与文字差错不同,知识性差错会导致读者对知识的错误记忆、理解,影响深远。例如:

(1)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中即记载了今思茅、普洱、西双版纳地区茶的生产和饮茶方法。(思茅是普洱市的市辖区,不能并列)

(2)他知道7×8=(8×8)-8或(7×7)+7或(15×4)-14.(4)

(3)铜雀:台名,在今陕西临潼县。(河北临漳)

例(1)思茅区是普洱市的市辖区,和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不能并列。质检专家能挑出错误,是因为怀疑而进行了查核。

例(2)属于计算公式错误,这是文科书中的例子。理科书稿中计算类差错更多,甚至有答案错误的情况。这也是知识性差错的典型类别。

例(3)铜雀台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而不是陕西省临潼县。

上述差错在质检申诉环节,编辑以“尊重作者”“文责自负”为由进行申辩,实为逃避责任的狡辩。作者的不负责任不能成为编辑不作为的借口,不然就是对读者、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要发现并解决高难度文字差错,笔者认为,编辑要拓宽知识面。但是,即使编辑再努力,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解决知识性问题,编辑首先不能盲目相信作者,要养成勤于查核的习惯。遇到不熟悉的知识,在网络上进行检索,可以大大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书稿质量。编辑应该成为勤于动手、勤于动口的人。

2.语法性差错

语法性差错是指语法成分违背语言结构规则的差错。例如:

(1)小飞象、比诺曹、彼得潘,都是坐在一个行动的车里,然后进入这些动画人物所在的世界。(行进)

(2)金斯受到严重批评。(严厉)

(3)这样一本书,断断续续地写了三年,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考虑这本书的事。(因为)

例(1)(2)属于搭配不当语法错误,例(1)中“行动”和人搭配,不能和车搭配。例(2)中“批评”的修饰词是“严厉”,不是“严重”。例(3)句式杂糅导致结构混乱,“一个原因是”和“是因为”杂糅在一起。

每种语言都有语法规则,统一的语法规则便于人们交流和传播信息。但是,不同作者对汉语语法掌握的水平不同,加之方言、翻译英文文献等原因,书稿中常常出现拗口的句子。汉语语法问题主要表现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五种类型。编辑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依靠平时的积累,遇到拗口的句子可以分析一下句子成分,或者请教一下同事。

有些书稿质量差,通篇句子不通顺,修改语法问题等于重写,建议编辑标出典型错误,说明语法问题,请作者仔细修改稿件。如果编辑心存侥幸,觉得印量不多而坚持出版,那最后还是由编辑自食恶果。

3.逻辑性问题

经常有研究者把逻辑问题归入语法问题,但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为“语法”做了范围描述,其中说道:“语法不是逻辑,虽然实际上离不开逻辑。”逻辑性错误一般表现为语法结构正确,但是从事理上讲不通。例如:

(1)为了安全,绝不要横穿马路,更不能跨越马路中间的跨栏和隔离带。(护)

(2)行人一定要小心,因为你不能立刻判断开车的是不是一个有素质的司机,尤其是当车离你还很远的时候。(哪怕)

(3)船上架着几把水炮,你必须持续不断地用力摇水炮上的一个把手,水就会从炮口上射出。(才)

例(1)“跨栏”是为了跨越而设的栏,此处是禁止跨越的意思,应用“护栏”。例(2)当车离得还很远时属于并不危险的情况,用“尤其”表示强调,逻辑不通。例(3)“才”能表现出不容易的含义,“就”没有这层含义,与上半句承接,逻辑不通。

逻辑性差错在质检中数量不多,属于较难发现的差错。预防这类差错重要的是从心理上,编辑应承认并且重视这类问题的存在。有些编辑认为此类差错属于“过度较真”,从主观上就会放过差错。

三、标点符号差错

标点符号虽然种类多、用法多,但是错误类别却比较集中,这说明编辑能够掌握大多数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差错按照难度也分为普通标点符号差错、中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和高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

1.普通标点符号差错

普通标点符号差错和普通文字差错一样,都是非常简单的差错。例如:

(1) 你能告诉我谁摘走了这些苹果吗?”(“)

(2)农村的半日制小学,巡回制小学、季节性小学等也都应运而生。(、)

(3)西汉文、景之治打下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文景之治)

普通难度标点符号差错数量较少,主要表现为标点符号多余、缺失、前后不统一。这类差错出现都是由于编辑不认真、不细心。

2.中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

中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是指编辑未掌握《标点符号用法》标准而导致的错误。例如:

(1)台下的听众开始骚动起来,有人骂她:“浆糊脑袋”、“榆木脑袋”、“花岗岩脑袋”。(顿号应删除)

(2)钱锺书先生所指出的另一条材料:蔡京《延福宫曲宴记》云:“上命近侍取茶具……”(冒号套用)

《标点符号用法》标准明确规定:“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所以,这类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编辑没有认真研习标准。

3.高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

高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是指国标未有相似案例,情况更复杂的标点符号用法错误。例如:

(1)文革刚结束,瞿弦和收到了朗诵郭小川诗作《团泊洼的秋天》的邀约。(“文革”二字应加引号)

(2)在唐明清时代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人口大量增加。(“唐明清”中间应加顿号)

例(1)“文革”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文化方面的大革命,应加引号。例(2)唐朝和明清间隔几个朝代,省略顿号不合适,应改为“唐、明、清”。

高等难度标点符号差错情况比较复杂,编辑不能一下子判断或从国标中寻找到依据。所以,编辑应能够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规则,遇到特殊情况的标点符号用法时及时汇总整理,慢慢积累,形成经验。

四、格式差错

质检发现,格式差错集中表现为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例如,图书封面、扉页、版权页关键信息不一致;版权页缺字数项;图书缺汉语拼音书名;内文标题下的文字接排与回行不统一;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最新国家标准要求等。

在格式方面,国家出台了《图书书名页》《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标准,编辑应认真学习执行。而在内文版式方面,国家未出台相关国标严格限制。但是,《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修订版)》对封面、目录、书眉、标题、注释等内容排版做了原则要求,编辑应学习掌握编排原则,不可随意突破。

五、小结

通过总结质检差错和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新老编辑都会出现编校差错,但是二者所犯差错难度等级不同。那么,他们提升编校能力的方法也不同。

新编辑应打好基础。首先,整理、学习图书出版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了解编辑加工的硬性规定。其次,调整心态,不要盲目相信作者,应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遇到问题勤查工具书,请教有经验的编辑。最后,新编辑要学会积累经验,正如“韬奋杯”青年编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毛术芳所说:“谁也不可能一个错误都不犯,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尽量不犯相同的错误。”

老编辑应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首先,要领会出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和原则,灵活、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其次,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跟上学科的研究进度,与作者平等对话,才能发现知识性差错。最后,扩大知识面,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主动查核,才能解决书稿中相关专业问题。

文章最后,笔者提醒所有编辑,难度最低的普通差错与编校能力无关,与编辑的责任心、专心程度有关。所以,在提升编校能力之前,首先要调整状态、心态、工作时的环境等,为编辑加工做好充足的准备。

(程晶晶,教育部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中心编辑)

注释:

① 李满意.浅析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成因和预警管理[J].中国编辑,2017(5):46.

② ③ 吴长安,陈国良,姜宛辰.图书质检中的语法差错判定[J].现代出版,2017(5):42-43,42.

④ 左志红.毛术芳:编校工作“不贰过”[N/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1-25[2017-11-23].http://www.chinaxwcb.com/2016-01/25/content_333301.htm.

猜你喜欢

知识性编校差错
丁是丁,卯是卯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短文改错练习题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