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浅谈

2018-04-01张晓娟甘肃省秦安县凤山景区管理所甘肃秦安7416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丝路文物

张晓娟(甘肃省秦安县凤山景区管理所,甘肃 秦安 741600)

文物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丝绸之路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有关丝路文化的文物资源有很多,但遗留至今的并不多,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因此,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将遗留的文物资源保护好,修缮完整。要想以历史文化为题开发旅游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所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广大游客的眼球,能够深刻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而丝路文化就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现阶段丝路文化以及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政府相关部门关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争议。2、对丝路文化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不足。3、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存在偏差。

一、认清现状,解决现状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都将目光投降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丝路文化就极具代表性,有关部门就保护还是开发发出了各自的见解,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不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关于文物资源到底是开发还是保护,文物保护部门和旅游产品开发部门有着很大的争议,在文物保护部门看来,丝路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外加长期以来的不重视保护,导致现阶段的丝路文化已极其脆弱,因此应以保护为主,不应大举规模开发,倘若以丝路文化为背景开发旅游资源不异于杀鸡取卵。而旅游开发部门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如何更好的创设更大的经济效益,刺激本地经济消费,为本地居民创设更大的资金收入才是最为主要的。

两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角度不同罢了。那么,我们为何不利用旅游开发来进行文物资源保护呢?我们都知道,单纯的文物资源修缮的资金不好申请,倘若开发旅游资源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现有文物进行修缮、加固,利用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来更好的服务文物保护。这样,不仅文物得到了保护,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再者也让丝路文化被更多的人做了解,让更多的人被丝路文化所感染,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产权方面存在争议。我们都清楚,一般旅游开发都是以私企的方式进行,而文物保护部门则认为,风景名胜、文物等都是国有资产,归属权应属国家,不应划分给个人或企业,认为这是找借口独家经营,说到底,还是对企业的不信任,害怕对文物保护度不足,使现有文物遭到损坏,而旅游开发部门则认为文物归属权应属大众,要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国家乃至大众创设更加丰厚的回报。那我们为何不这样呢?对景区的归属权进行规划,不让私企参与或者国家要绝对控股,对景区经营者要划分任务协定,勒令其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好文物设施,让其不受损害,

3、对其效益的划分存在争议。文物保护部门认为旅游所得资金应大部分归属文物保护部门,以来维护更多的文物,而旅游开发部门则认为该资金应更好的应用于景区维护,多余的资金上交,为国家创设更多的资金收益,其实在我看来,旅游部门的这方面观点倒是正确的,但也可以划分给文物保护部门更多的资金让其运用于文物保护,保护更多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文物资源,这样,在后期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有更多的素材不是吗?

二、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丝绸之路

丝路文化享誉中外,近年来,西北各省都有开发丝路文化的措施,但由于市场成熟度不足,技术条件不达标,资金不足等问题均为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恰恰正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开发一条成功的旅游路线,在此同时,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保护好文物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开发旅游资源有利于文物保护。丝绸之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遗留下来了诸多的宝贵文物及其遗址。这些文物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的已不足十分之一,对于一些古建筑,还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倘若不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文物不说保护,不被损坏已经是最好的可能了。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引进大量的资金与专业的人才对现有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同时,还有专门的人员去监管,致使人为损毁成为了不可能。不会造成人类文化的损失。

2、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丝路文化是汉唐文化开放的见证,是中国古代“全球化”的起点,人们通商、传播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的起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物保护与资源开发能够更好的传播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让先辈们的优秀文化被我们后人所熟知,起到警醒的作用。其次,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想发展就要先学习,善于借助他人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不能固步自封,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很好的反例,值得深思。丝绸之路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像张骞、班超、玄奘、慧超、马可波罗、长春真人等,我们可以为这些人物修建各自的纪念馆,介绍其历史事件,这样,不就提供了又一条旅游资源吗?

三、丝路文化开发的几点意见或建议

1、保持本土文化特色。文化是旅游之魂,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保持其本土文化特色,切记为了增强景点的美观性而改变其特色文化氛围,丝绸之路经过了四十多个国家,有一百多个城市参与其中,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要注重保持这种本土的民族文化,不能为了追求其美观性和实用性引进与本土文化不相适应的景点,造成景区风景杂七杂八,没有特色,没有吸引游客眼球的东西,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游客都喜欢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根据丝路文化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比如在西北地区,可以将骆驼文化、沙漠文化、游牧文化引入其中,来吸引游客眼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2、积极寻找民间丝路文化资源。在景点开发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寻找一些以前尚未关注过的与丝路文化有关的民族文化,这样在景区运行一段时间后还有诸多新兴的景点来补充,让景区能够长时间对游客保持新鲜感,不至于失去吸引力。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间,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当地民谣、故事中寻找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遗迹,以丰富景区景点的建设。

3、创设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丝路概念景区的核心是丝路文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将丝路文化的保护放在景区工作的首位,完善景区文物、文化的保护措施,让其不受损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景区特色经久不衰,更好的发展成一流的景区,创设更大的效益。

对于丝路文化与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我的总体设想是以长期有效的历史遗迹保护为前提,以美化和完善丝路文化为基础,以发展经济效益,促进西部经济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让文物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让学术交流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让科学技术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让旅游景点成为历史文化浓厚,科技含量高,人们体验度、舒适度良好的国家一流景区。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丝路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