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拜占庭建筑风格
——以圣索菲亚大教堂设计为例

2018-04-01辛雨潞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拜占庭索菲亚

辛雨潞(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拜占庭帝国的前世今生

拜占庭是最早是古希腊的一个移民城市,公元前660年建立,之后改名君士坦丁堡,现今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河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定为拜占庭。在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时期之前,拜占庭未受到重视,在帝国分裂之后君士坦丁大帝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思是“君士坦丁之城”。后来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从公元395年建立到公元1453年灭亡,历时一千多年,拜占庭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很多方面也延续了罗马帝国的传统。

(二)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的建筑风格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但风格发展与形成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前期是4世纪至6世纪、中期是7世纪至12世纪,后期是13至15世纪。前期是拜占庭建筑的兴盛期,建筑作品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主要的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城门、宫殿、广场、拱门、高架水道、公共浴场和蓄水池,以及教堂。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拜占庭的教堂建筑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至公元6世纪,最终出现了空前壮观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中期建筑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国家特点,即蛮族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国力下降。这一时期的建筑缩小,规模也不如从前。这一时期的拜占庭教堂建筑特点是占地少、向空中发展,取消了圣索非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大穹窿,代之以若干小穹窿,并注重内部装饰。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Acatalepthos修道院、Chora修道院,以及帝国之外的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帝国后期时遭遇数次十字军的入侵,国力大受损失,无力再兴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教堂,这一时期建造的拜占庭建筑数量不多,也没有创新,在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后大多破损无存。君士坦丁堡的圣玛利亚教堂为晚期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

(三)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东正教的中心教堂,也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位于马尔马拉海沿岸,面向海港,居高临下,海面往来的船只远远就能看见帝国全盛时期的宏伟建筑。现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仍是土耳其的地标建筑,热门的旅游景点,古老的建筑每天都会接受数以万计的游客去参观欣赏,赞叹先人的智慧与技术。然而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经过了不断修建完善的过程,才成为现在我们眼中壮丽恢弘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仅仅被称为“大教堂”,是一座木制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在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间修建而成,完工于公元360年,但在公元404年被烧毁。第二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成后会与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乱,在废墟之中还残留着教堂部分的门廊。在清理了残砖碎砾之后,查士丁尼决定重新修建第三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于公元537年,第三座教堂由特拉勒斯和安特米乌斯主持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圣索菲亚就是第三次建造后的遗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空间结构设计拥有让世人折服的巨大魅力。

但在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他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其周围修建了四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面貌。这座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教堂后又由朱斯特尼大帝再建,圆顶直径达到33米,高55米,规模宏大。置身其中,庄严肃穆的气氛似乎能让时光停滞, 作为拜占庭文化典范的马赛克壁画让游客流连忘返。教堂现已改称为阿亚索菲 亚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历史长河 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圣索菲亚大教堂拥有大大的穹顶,空间大且空旷,静穆而神秘,引导人们走向平静安宁。大教堂是巴西利卡和圆形穹顶的结合,在当时是一大创新,也与宗教有着一定的关系,圆形穹顶覆盖在方形的巴西利卡结构上,巨大的穹顶占据支配地位,包裹着方形的结构,体现了上帝的万能和宽容。在当时,如何让实现圆形穹顶与巴西利卡结构的完美融合也是道难题,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平面有一个矩形构成,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7米,内部有一个30.4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有四个巨大的墩座,这四个墩座用于支撑起正方形四面的大拱,以支撑其圆形屋顶。正方形两侧分别有一个半圆形屋顶的延伸,是的教堂中庭部分的空间增大了一倍。形成了以方形平面为中心,东西通透、南北分隔的平面格局,同时也强调了平面上的纵深感,更加贴合宗教仪式对于教堂精神和功能要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设计代表了拜占庭时期穹顶设计的最高成就,穹顶直径32.6米,穹顶离地面54.8米,顶部还用金箔镶嵌而成的阿拉伯文字,整个穹顶由40个肋组成,每个肋中间设置了一扇窗户,共计40扇窗户,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入大厅,使得空间更加灵动,光与影的变换,教堂内部美轮美奂,给人神秘缥缈的感觉,增添宗教的崇高感。

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也是极具特色的,马赛克镶嵌画和柱式的石雕艺术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是把红、黄、蓝、紫、黑、白色的石子杂碎,镶嵌在灰泥之上,以此表现图案。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嵌画采用铂金打底,再镶嵌彩色玻璃,丰富的色彩与黄金的底色协调,显得富丽堂皇,显得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拜占庭帝国灭亡后,马赛克工艺一度被淡忘,直到19世纪至20世纪,艺术家们发现了它的价值,开始用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教堂中另一大特色就是各式各样的石雕,雕刻的手法是保持本身的形体,用凹槽和钻孔来表现图案,拜占庭风格的柱子样式自由,柱头多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拜占庭式的柱头不如古希腊罗马的大方朴素。

(四)总结

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的中心,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与东方文明邂逅,在拜占庭帝国千年的统治里,孕育了多元的建筑文化。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设计吸取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亚各国的特色,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特色,对后世的建筑设计有着深远影响,正是有了前人的不断探索创新,后世的我们才能够学习进步。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拜占庭索菲亚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拜占庭之光
索菲亚的魔法书
索菲亚的魔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