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剧《非自然死亡》在中国热播的跨文化原因

2018-04-01毕一丹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日剧大众文化受众

毕一丹(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研究背景

日本电视剧(以下简称“日剧”)常指日本电视台在特定晚间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日剧作为日本文化的一种载体,从1981年引进中国至今已有36年历史,并曾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中国掀起热潮;21世纪后日剧随着引进政策的变化和“韩流”势头的挤压逐渐降温,影响力逐渐淡化。

在脱离主流媒体的播放渠道后,日剧传播逐渐向非官方互联网平台倾斜,这要求受众有意识、有目的地搜索日剧资源下载观看。至此,日剧收视群体进一步小众化,大多局限于日语学习者、偶像剧迷(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以及白领阶层中对日本怀有强烈兴趣的人。

2018年春季度日剧《非自然死亡》(又名《unnatural》)讲述了在民间法医组织“UDI”工作的法医三澄美琴与同事共同探察非正常死亡遗体的遇难原因,并寻找案件真相的故事。该剧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通过分析这部日剧在中国走红的原因,我们可探索跨文化传播的原理,并从传播学视角归纳其引起中国受众热议的原因,总结中国影视作品走向世界的启示。

二、概念界定

“热播”是个相对性概念,在探讨《非自然死亡》取得成功的原因之前,应先明确它是否达到了“热播”标准。

根据《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电视台集中度及视频平台流量分析》的数据显示,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在2017年10月移动端APP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5亿、5.5亿、3.4亿,在整体视频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 57%、57%、36%,这三个视频平台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电视剧观众。

从流量与质量的平衡角度来看,《非自然死亡》的微博话题阅读高达2.3亿,参与讨论20.2万,同时获得豆瓣评价9.3分的良好口碑;相比之下,在日本冬季档收视排名第一的「99.9 -刑事专门律师- SeasonⅡ」豆瓣评分8.6分,微博话题阅读仅1283.1万。《非自然死亡》的热度已远远高于同期日剧。

三、具体分析

接下来将从受众心理和传播渠道角度,分析日剧《非自然死亡》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1)受众心理

①接近性文本。狭义上的“文本”指负载精神文化的载体,包括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作品。日剧《非自然死亡》作为日本文化对外交流输出的一个文本内容,体现了代表民族文化个性特征的内容。

接近性表示传受双方在个性、信仰、兴趣、距离上越相似,在传播中就越容易获取意见一致的结果。日本与我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几千年来的交流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同时,日剧《非自然死亡》所反映出的主旨内容和价值观念也迎合了当今中国的关注热点:《非自然死亡》每一集都会反映一个不同的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校园霸凌、过劳死等,容易引起舆论热议。

②使用与满足。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要求把受众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受众为媒介活动的中心。日剧《非自然死亡》在主旨选题、专业性、编剧节奏、情感诉求等方面都追求优质,为受众带来了良好的观看体验,因此获得广大受众的主动选择。

从主旨上,该剧引领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大事件中洞悉人性里最细枝末节的东西,带给观众感动与思考;从节奏上,它符合现代受众快节奏的文化接收习惯,剧集短小精悍,情节紧凑,每集都存在悬念与反转,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不感乏味;从专业性上,《非自然死亡》拥有由警察和法医组成的顾问团队,并将专业知识与接地气的题材相结合,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来吸引观众引发共鸣,没有说教意味。

(2)传播渠道

①互联网平台对接触渠道的扩展。

自90年代后期开始,正常渠道传播的日剧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日剧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互联网上的非官方网站和个人,然而,非官方渠道的引入往往存在制作粗糙、非法版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韩流势头的下降,中国各大视频平台把把购片目标瞄向日剧,降低了受众个人寻找资源的难度,《非自然死亡》的热播就与芒果tv、优酷等高流量平台的版权引进息息相关。主流视频网站的合法引入,降低了大量观众的接触门槛。

②“限韩令”带来的市场空白

韩剧和日剧的受众重合度很高,多为年轻女性群体,长期以来,韩剧一直占据着中国海外电视剧的引入市场。近年来,受政治关系波动的影响,官方但对韩剧的引入不断减少。此外,受大众文化的消费特征影响,可替代的流行文化往往不会长时间占据大众文化中心,随着观众对韩流的惊奇兴奋逐渐转变为冷静和疏离, “剧荒”下的受众群体势必需要寻求其他质量良好的电视剧填补消费空白,这就为《非自然死亡》等日剧的进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③两级传播与从众心理

《非自然死亡》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大v”的推波助澜。大量营销号通过截图展现出电视剧中的“金句放送”,以高度凝练的方式展现剧作信息,引起受众的互动与讨论。除了意见领袖的带头作用,受众的观看选择还受从众心理影响。所谓从众是指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的现象。随着对《非自然死亡》讨论的增多,参与观看的受众螺旋一样越发扩散,受众内部小圈子中的口碑传播,与外部大环境相互协调,很容易驱动潜在观看者主动接触。

四、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在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可参考以下三个启示。

(1)在寻找文化共性的基础上,展示本国文化精髓,增强影视作品的吸引力。电视剧既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与载体。中国电视剧想要在海外站稳脚跟,不仅要展示本国文化魅力,还应兼顾输出国文化元素,体现共通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打动海外受众、引发共鸣。

(2)扩展传播渠道,减小中国影视作品跨文化尝试中的门槛。这要求国家出台政策,为电视剧走出国门提供坚实后盾,减少出口障碍。以往日剧倾向于国内传播,对海外市场“兴趣缺缺”,然而随着“实现成为亚洲最大‘电视节目出口国’”目标的提出,今年日本电视剧的输出力度大大增强,可见政策目标的强大推进作用。

(3)满足受众需求,提供优质、有深度又接地气的作品。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对影视剧作品质量需求的增强,电视剧不应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粗制滥造。如果在国内都无法赢得良好口碑,就更无法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承载方式走出国门,在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获取受众认可。

猜你喜欢

日剧大众文化受众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日本物哀文化的现代表达及传播——以日剧《昼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