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人在传统音乐发展历程中的贡献

2018-04-01陈诚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词调琴曲论著

陈诚(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文人是指古代会做诗文、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在古代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文人由于其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印记。比如经典流传的诗歌、智慧闪耀的书籍著作、利国利民的政治意见等等。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文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中,有按社会流行层面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这一分法,文人音乐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文人音乐主要是指文人创作或参与创作的在知识阶层中流传的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两部分。这也是文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的两种最主要贡献。

一、古琴音乐

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极为盛行。春秋时期已有钟仪、师旷等著名琴家,汉代的司马相如、蔡邕、蔡琰,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宋代的郭沔等文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传统音乐发展中,文人与古琴的密切联系主要集中在汉代、魏晋、唐宋时期。

汉代有《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两首著名琴曲。《广陵散》的作者无从考证,其内容在《琴操》中有记载,《琴操》是专讲琴曲故事的论著,由汉代著名文学家蔡邕所作。而《胡笳十八拍》是蔡邕的女儿蔡琰根据胡笳的声音而写的琴曲,蔡氏父女是这时期有名的文学家。

魏晋诗人阮籍作有表达反抗情绪的知名琴曲《酒狂》,其著有音乐理论书籍《乐论》,认为音乐是天地的本体、万物的本性。嵇康是魏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代表琴曲有《嵇氏四弄》,因弹奏《广陵散》具有盛名,对其流传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著有琴学论著《琴赋》,其《声无哀乐论》一书,集中表现了他的音乐思想,书中论及了音乐本质、音乐功能、音乐审美感受等内容。

宋代古琴又恢复了其正统音乐的地位,在琴技手法的复杂精妙和琴曲创作的内容深度上,都较之前有很大突破。这时形成了浙江、江西等流派,其中浙派的郭沔对琴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有《潇湘水云》等。明清时期古琴流派众多,如明代以严的虞山派,清代徐常遇为代表的广陵派等。

文人对古琴音乐的贡献主要在琴曲发展和流传、琴学论著的丰富、古琴艺术的推广等方面。

二、词调音乐

词调音乐是配合着词而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以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

唐代文人的诗词多配合音乐成为歌词,如《阳关三叠》的歌词即为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到了宋代,民间的曲子,得到了更多文人的注意。民间不断创作歌曲,文人可以模拟的歌词形式也就越来越丰富,涌现了众多的诗体、词牌、曲牌等。今天所能见到的宋代曲子,大都是文人或词人所写的许多曲子词。

词人中精通音乐的以姜夔为代表,他创作了不少新的词调,称为“自度曲”。代表曲有《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作品收于其《白石道人歌曲》。

文人对于词调音乐的贡献主要有择腔创调、词调音乐理论研究两方面。择腔,就是倚声填词,即利用旧曲填入新词。创调是文人通过民间流传的音乐素材,另创新的词牌。尤以自度曲为代表,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姜夔等。宋代张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对宋代词调的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记述。

三、其他方面

(一)论著

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接近民间,对民歌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加工,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时,孔子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雅》是贵族文人在学习了民间歌曲后,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这时期儒家、道家、墨家都发表了有关音乐的理论。 汉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着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其中用《乐书》、《律书》两个专篇论述音乐,为后来史家建立了典范。文学评论家刘勰的著作《文心雕龙》也论及音乐相关内容。宋代陈旸所著接触面很广、带有综合性的《乐书》、王灼所著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沈括所著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也有涉及音乐。唐代出现了众多音乐著作,如元万顷等人著的乐律学著作《乐书要录》、崔令钦的《教坊记》、南卓著《羯鼓录》、段安节著《乐府杂录》等,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等的重要资料。明清时期的音乐著作主要有燕南芝庵的古典戏曲音乐论著《唱论》、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朱载堉的《乐律全书》《律学新说》等。

(二)机构与评议

大司乐是周代宫廷掌管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演出的机构。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司乐,其运作也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推动。 乐府是秦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其任务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曲调等等,其中歌辞的写作由几十位文学家配合进行,直接体现了文人对音乐的影响。

隋朝的“开皇乐议”是在开皇年间有关音乐制度的一场争议,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外来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一场历史性大辩论,自然少不了当朝文人的参与和推动。

文人在传统音乐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在文人的参与下,音乐的形式必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语汇的提炼、描写的细致、形式的多样等多方面为我国音乐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音乐论著与音乐思想,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发展。总之,文人对音乐的保存和发展都做出了极大贡献。

猜你喜欢

词调琴曲论著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夜的钢琴曲(六)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梅庵派琴曲《捣衣》风格探源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曲兴词未亡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