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

2018-04-01丁敏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幸福观

丁敏(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他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幸福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幸福观,二者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民幸福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在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为了解救广大的人民群众免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人民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毛泽东同志的人民幸福观就是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同志和广大的革命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提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些胜利为实现扫除人民幸福扫除了障碍。

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面对新中国刚成立,社会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怎样保证人民走上幸福的生活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毛泽东认为要实现幸福就要建立消灭私有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实现三大改造,把我国的所有制确立为公有制,解放生产力。

一、人民是幸福的主体

习近平的幸福观中,人民是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观点。习近平的也认为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2]

(一)人民幸福的内涵

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的主体是人民。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指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习近平幸福将人民作为主体就是汲取了马克思科学的人民幸福观,在现实中不断追寻人民幸福的途径。在我国,“人民”的范围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毛泽东同志在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3]在现今,人民的概念范围更广,“除了各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之外,当代中国人都在人民之中”,[4]要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探索中,指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幸福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始终以此为遵循,始终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人民幸福的外延

人民幸福的实现还要强大的外部保障。习近平在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人民要实现真正的幸福,就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为国家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着。

人民要实现幸福就要实现国家的富强,这是国家层面的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基础,只有使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幸福才有实现的可能。同时“富”并不只是国家的富强,还包括人民的富裕,全体人民的富裕,就如邓小平所说的“走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6]所以,我国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国富和民富。“强”指的是国家实力的强大,这不仅表现在硬件实力上,也表现在软实力上,不仅是指我国军事实力的壮大,还有我国的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实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才能有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

民族的振兴是国家富强的结果,然而只有民主振兴才能保证人民幸福。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民族振兴最主要的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振兴,这种精神动力是确保民主在振兴中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了优秀的文化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好不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7]文化就是民族发展和振兴的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深深植根于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哪怕疆土不在,这个民族仍一息尚存。

二、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8]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为了人民”共产党员谋事的出发点,“为了人民的一切”是共产党员谋事的落脚点,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实现目标。

(一)一切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化”都体现着中国共共产党对人民的情怀,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怀,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一切为了人民”是工作的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所以这就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虔诚地信仰共产主义,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让人民更有信心、更踏实地共建共享更高质量的幸福。

(二)为了人民的一切

“为了人民的一切”是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作为人民的权利的行使者就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把群众的大事尽快解决,群众的小事当大事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创新之处就是强调实践活动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就是要在实践中实现,不是停留在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解放活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就要要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要做到“心中为民”,必须真诚的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衡量价值时,把实现社会价值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面努力保障好人民之所需,努力做到扶人民之所弱,努力维护好助人民之所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人民幸福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时间的观点,并不断探索幸福的途径。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的实现也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出发,引领人民追求幸福。

(一)“五位一体”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总布局

实现人民的幸福要把实践落在实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下如何发展,如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它包含了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的权益,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

经济建设是根本,也是实现人民幸福最直接最现实的方式。马克思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就是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随着第一个生产活动的开始,人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极大提高,但是对于经济的不断追求是不会停止的,因为经济就是人类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作用于课题的活动,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活动,就会产生经济活动。

政治建设是保证。政治生活本身就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0]

文化建设是灵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足够强大,才能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生生不息的纽带,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优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社会建设是条件。以人民幸福为核心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秉承的理念。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1]

生态建设是基石。人民幸福不只是物质的丰富就足够,还要精神生活,生态坏境的美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2]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多的破坏,我国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业,要久久为功,始终坚持。

(二)四个全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是为实现人民的幸福事业,为人民的幸福提供基础和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更高、物质资料更加的丰富、同时还有精神文化的极大丰富。习近平在《摆脱贫困》表达了要开动脑筋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中找到好的方法脱贫攻坚。在这里习近平就是强调人民的幸福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必要途径。我国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要结局的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等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阻碍,所以要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人民幸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保障。《韩非子·有度》中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充分表达了法律对一个国家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有了法律这个高压准绳,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才有可能。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幸福的依靠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人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人民对幸福感的要求也就严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旗人”要担起这份重任,首先自身的建设要过硬,必须不断把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防止“四风问题”、“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保持激浊扬清的清醒,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才能跟高的服务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过上更安心、放心的生活。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全面把握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的实现途径,体现着她的幸福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又体现着新时代下党领导集体不忘初心,不断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和信心。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顺应了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的心声,必将会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步。

猜你喜欢

幸福观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习近平幸福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幸福梦”的文化引领:幸福观教育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现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