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彝族民俗现象看民俗构成

2018-04-01吉皮利甲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泼水锅庄火塘

吉皮利甲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民俗事人类表达文化观念的载体,它以符号化的方式表达着彝族的文化观,彝族的民俗形式中隐含着该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内心世界。彝族民俗现象作为彝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民俗事象的价值所在。

彝族生活的地区大都属于高寒山区,山高林密,自然景色单一,加之山区气温较低,黑色无疑是最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颜色。所以,彝族的服饰大都以自然朴素的黑色为主。从使用的角度来看,黑色能够有效吸收自然界中的热量,增加保暖性。另外,黑色也与彝族的山地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常年居住在山区的彝族人大都有狩猎的习惯,黑色对于猎人来说还具有一种保守作用。彝族男子的服饰全身都是黑色,女子则以黑、青、蓝,绿等深色布料为底色,配以各种色彩鲜艳的纹饰和图案。彝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崇尚黑色还与宗教信仰有关。祭祀天地时用的羊必须是黑色的,主持祭祀的毕摩所穿的法衣也一定是黑色的或青蓝色的,而后者被看做广义的黑色,所戴的法帽为竹胎,彝族对黑色的崇尚还表现在他们的图腾崇拜中,滇中一带的彝族普遍崇拜黑色,他们把虎分为白虎和黑虎两类,他们最崇尚的是黑虎,而将白虎视为不吉利的,是一切祸祟的根源,许多村寨有祭黑虎而驱白虎的习俗。

彝族婚俗也是别开生面的,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男方父母就请毕摩选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婚礼举行前几天,姑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自彝族“虎妻”的传说,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样是不吉利的。彝族婚俗中还夹杂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但姑娘的阿爸阿妈嫌小伙子穷,逼着姑娘嫁一个大富婆的独生子,姑娘执意不肯。就在大富婆来“抢亲”那天,小伙子悲愤地死在他俩经常约会的溪水边,化作了飞舞的彩蝶,小姑娘得知情人死去,也悲愤地在抢亲路上断了气,变成美丽鲜艳的花朵。该传说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可在彝族的婚俗文化上增添了几分戏剧性和神秘色彩。同时,这样的一个民间故事一定程度上作为民俗质构成了民俗材料。

其次,婚俗内容也颇为丰富,女方亲友向客人泼水,用锅烟把客人的脸抹黑,说说笑笑,这期间,任人愚弄不许翻脸。向客人泼水含义颇深,据彝族传说,水是万物之源,有水始有万物,有生命有人类,所以泼水是女方的好意和祝福,不能拒绝或躲避,迎亲队伍到达后,女方家马上杀猪宰羊,举行热闹隆重的仪式,出嫁女儿。吃罢婚宴,女方送亲队伍,背着新娘离开家门,这时新娘大放悲声。在四川凉山、云南楚雄和红河一带的彝族则开始唱《哭嫁歌》,以示对父母的依恋。父母虽很难过,但不得不让女儿远离家门。此后,由女方叔伯、兄弟、舅父等男性组成的送亲队伍,开始“背新娘”到夫家,小凉山一带一般只背出几里的地方就改为步行或骑马,而在大凉山则一直背到夫家才落地。

由于历史变迁,彝族各支系的社会生活特点不同,表现在婚俗礼仪上绚丽多彩,而各具特色。同时,彝族各支又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婚俗上的古老习惯,如泼水、抹黑脸、哭嫁、唱祝酒歌、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

彝族在祭祀时所献供品,无论生熟都必须在火上绕几下,人们认为经过火的净化,供品可能带有的不洁也被消除了。彝族巫师毕摩认为,能够沟通天地的东西只有火,火起源于天,燃烧于地,最后又回到天上,只有火才能够到达神灵处。由此可以推断出,火把节是由古代火崇拜发展而成的民族节日,火成了吉祥的象征,火作为民俗素在各民俗质中共同组成了民俗连。

火塘也有人的生殖繁衍的象征意义。保火塘中不熄之火,表明家中“香火”不断,每逢年节要祭祀火塘 ,以祈求人丁兴旺,金沙江两岸的彝族人家,火塘靠内的一方为上方,这一方代表祖崇方位,而这一方的锅庄石即代表祖宗,左边的锅庄石代表男青年,右边的锅庄石代表女青年,与祖先的锅庄石相对,表示子孙万代繁衍不息。每逢节日,人们还要祈求多子多孙而专门祭祀火塘。当一个人走完生命的全程,告别家人离去时,火塘边也是人们倾吐哀思,歌颂亡人,抚慰死者亲人的场所。活塘边也是一个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陶冶人的性灵情操的学校。小孩儿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在活塘边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起能个善舞的民族特点。因此,火塘在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研究民俗现象提供了价值线索。

综上所述,彝族民俗文化是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俗文化,对于研究民俗学,学习民俗的构成有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泼水锅庄火塘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泼水成冰,“冻”感十足
山西离石德岗遗址
藏族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泼水咯
泼水狂欢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