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阔进程略论*

2018-04-01黄蓉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思想

黄蓉生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伟大飞跃,即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根本上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一旦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经历了逐步中国化的过程。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围绕这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于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的重大使命,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完全是中国的,在深刻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论,等等。其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从属于而不是并列于或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因而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好像它是另外一个东西”[2]。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艰苦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在这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发展”提到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的高度,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铁一般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使中国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是党和人民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如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4]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称其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科学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7]并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16-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筑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和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就是通过走这条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开拓超越西方和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根本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目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发展动力、国际战略、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等方面,包括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成为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引领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根本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的载体,是社会主义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基础。“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丰富和发展人类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滋养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洗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浸润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概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道路乃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理论体系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制度乃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文化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共同形成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最鲜明特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全新视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立足理论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新的时代条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集中展示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经济建设的思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治建设的思想,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反腐力度,建设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文化建设的思想,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社会建设的思想,明确改善民生,坚持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要求维护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更舒适,城市更宜居;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思想,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全球治理的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这些思想涉及内政外交、治国理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实现怎样的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自觉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立足实践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4]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握时代趋势、回应实践要求、顺应人民期待,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决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使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加强练兵备战,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等等。这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带来的变革是深层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9],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人民意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主、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4]19-20“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4]20-26“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在本质上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方法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总体而言,“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从“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维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使之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10],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来看,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当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1]的形势下,必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散发出耀眼的真理光芒。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4]60,“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4]60,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