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反腐思想
——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

2018-04-01李佳娟陆树程

社会科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先进性保健腐败

李佳娟,陆树程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1]反腐败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习近平反腐思想以“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为核心内容,深刻回答了为谁反腐、为何反腐和如何反腐的问题。新时代反腐工作的开展在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指导下深入推进,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为基本目标。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反腐重点在防腐,从治疗腐败到预防腐败,与医学诊疗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在逻辑上具有内在意蕴的高度一致性。在这一思维框架下,分析和探讨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腐败问题的出现、蔓延,严重违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宗旨,给党的肌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实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进而确保党的肌体健康,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肩负时代使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简言之,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宗旨所决定的。

其一,不忘初心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发挥先锋队的作用,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的发展方向,在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积淀并形成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属性。但是,处于执政地位以来,腐败问题不断显现,这严重阻碍了党带领人民前进的步伐,玷污了党的纯洁形象,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2]这是对我党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保持自身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客观要求。只有先进的、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解决威胁党的肌体健康的腐败问题,进而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其二,牢记使命才能不断自我革新与自我完善。以客观、冷静、理性的态度认识和分析我们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与领导党的必备素养。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须不断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这如同医生在进行治病救人,目的是保持肌体的健康,并形成对病毒的免疫系统,最终达到预防保健的效果,而不是被动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确立自身历史使命的起点,牢记使命,就是要解决那些威胁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腐败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些共产党人忘记自身使命、丢失自我而导致的恶果。反腐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惩治腐败行为,更是为了“治病救人”,挽救腐败分子,以“防范于未然”的思维预防党员干部犯错误,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进而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实现党的自我革新与自我完善。牢记使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进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路径,也是习近平反腐思想逐步形成的依据。

其三,恪守宗旨才能以预防保健思维指导反腐。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国家“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3]社会主义中国与资产阶级国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代言人。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以人民的立场消灭腐败滋生的温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归根到底是要在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党内腐败问题的解决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肌体健康直接影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落实程度。“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腐败问题的存在,影响党内团结,甚至威胁了党的统一,归根到底是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习近平反腐思想,从价值旨归上来看,就是要打破“为了反腐而反腐”常规思维方式,以“预防保健”思维指导反腐工作,达到“治未病”的效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反腐的进程中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反腐的根本动力,也是习近平反腐思想形成的动因。这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1]习近平反腐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进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三个系统工程的协同推进。这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核心内容所在,由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所决定。从现阶段看,反腐败的重点任务是如何在治疗腐败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形成“防腐免疫系统”,达到预防保健即“治未病”的效果。

其一,不敢腐:以严打击为猛药,全覆盖去腐败之重疴。习近平反腐思想,在腐败现象极度猖獗的时代背景下得以确立,是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执政本领、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选择。腐败现象的出现,是腐败者内心和行为在环境、机会、动机等多种因素下综合作用的结果。反腐首先要从行为与心理的双重维度下出发,对腐败进行惩治,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作用。习近平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对腐败病毒的治疗,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段,精准把脉、全方位诊疗,将腐败行为与腐败心理的治疗紧密结合。其中,将“不敢腐”作为反腐的切入点,以史无前例的惩治措施拉开了反腐败斗争的帷幕。

从“打虎拍蝇”到“猎狐行动”,从“八项规定”到“巡视利剑”,一剂剂猛药下去,对腐败病毒的治疗已经初见疗效。“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的3.6倍。2012年查办涉及党风廉政案件,全国是15.5万件次,处分16.1万名党员。2016年,立案达41.3万件次,处分党员41.5万人。在党员基数增长背景下,党员受处分率从1.8‰上升到4.3‰。”[4]严格的惩处力度、严厉的惩罚措施和严密的查办程序,显现了“猛药去疴”的决心。“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2],高压反腐态势下,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得到查处和惩治,处于萌发期和蔓延期的腐败行为得到遏制。“良药苦口利于病”,对腐败病毒的治疗,第一剂猛药、良药是严。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既是对习近平反腐思想精髓的生动表达,又是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良方。由此可见,作为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重要主题,“不敢腐”的精髓在于“严”,“严”是零容忍的要求,也是这剂反腐猛药中最重要的药引子,能否对腐败病毒产生长久的疗效,取决于“严”的成效如何。

不敢腐目标的初步实现,是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就的第一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不再需要关注“不敢腐”的主题。治病讲究“标本兼治”,从治疗腐败来看,就是既要治疗腐败行为,又要治疗腐败心理。“不敢腐”就是既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又对腐败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是“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准备阶段。从“不敢腐”的威慑作用到“不能腐”的约束作用,再到“不想腐”的态势营造,逐级递进,是腐败治疗的不同疗程,缺一不可。腐败是威胁党和国家的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在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和国家的肌体的健康,“不敢腐”的疗效仍需巩固。因此,新时代在“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目标的指引下,仍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全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反腐思想,反腐惩恶,以零容忍为猛药,全覆盖去腐败之重疴,惩罚措施和惩处力度仍需保持高压态势,在实现“不敢腐”目标的探索实践中,为不能腐、不想腐奠定基础。

其二,不能腐:以制度刮骨疗毒,无禁区断腐败之病源。“不能腐”强调对那些存在腐败可能性的职务与权力进行制度的约束,是逐渐由病症转入病理治疗的过程,需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对腐败的病源进行查找,基本切断爆发腐败的可能,形成外力的约束与制止。这是在“不敢腐”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不敢腐”侧重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和处罚,强调震慑、威慑的作用,用的是猛药,对已经爆发的腐败疾病产生了治疗作用,见效快而明显。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2],在制度构建上重视对腐败的惩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到2015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蕴含了我党制度反腐的思想。习近平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由此可见,不能腐,是习近平反腐思想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制度构建,是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衔接阶段,是从治疗腐败走向预防保健的过渡,并对不敢腐的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在治疗腐败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中医治病看病与预防保健来看,谓之“治预病”,即通过制度设计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随着“不能腐”阶段的到来,对反腐的顶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与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人们的金钱观、权力观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开始通过投机取巧等“捷径”获得财富,进而失去了奋斗的决心与勇气,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开始。从这样的背景下出发,对腐败的惩治离不开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为了实现“不能腐”这一阶段性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既要强调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又要在制度设计上为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党性修养做好预警,以制度的约束维护党的先进性。马克思在著作中曾多次赞扬巴黎公社加强对权力监督的措施,“一切社会公职,甚至原应属于中央政府的为数不多的几项职能,都要由公社的勤务员执行,从而也就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3]掌权者被监督,才能成为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我国积极推进国家监察法的立法与实施,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同向发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心理形成对权利的敬畏、对惩罚措施的戒惧,行为上守住底线,是心理反腐与行为反腐的共同目标。腐败分子或潜在感染腐败病毒的人员,在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完善中,已经或开始逐渐认识到,对腐败的治疗,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反腐,而是系统整体的全局性反腐。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鲜明特征,也是习近平反腐思想在反腐大局中的具体呈现。

马克思指出:“公社体制会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3]这里强调的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对腐败分子进行惩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腐败的惩治制度也将愈加完备。“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2]是反腐败工作的总要求之一,制度的逐渐完善,是借助机制体制进行刮骨疗毒,将腐败病毒排除体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遏制了病源的传播与扩散。在一定程度上,腐败的病毒源就是“权力”,约束权力、控制权力是治疗腐败的关键疗程,也是在顶层设计上促使权力合理运行的制度安排。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理论深度逐渐加强,对反腐败的问题认识更具针对性。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1]新时代的反腐工作,从不能腐的视角来看,对巡查制度的进一步重视、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制度的完善,都将从制度上对腐败行为的发生起到约束作用。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是新时代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制度保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治疗腐败深入推进“标本兼治”的重要步骤,更是治疗腐败行为与治疗腐败心理的深度融合,为治疗腐败从治疗走向预防保健奠定了基础。

其三,不想腐: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源于腐败心理、腐败动机的产生,对腐败的预防首先从腐败心理如何产生着手,不想腐才能不再腐。从“反腐”到“防腐”,虽然一字之差,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预防腐败是习近平反腐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创新点所在,更是今后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久之计。“不想腐”的主题,与不敢腐、不能腐一脉相承,相互联系。不想腐是习近平反腐思想所要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习近平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2],治腐先治心,习近平反腐思想强调对腐败行为的科学防治,是对“不能腐”强调制度约束的补充与升级,将促使治疗腐败从“猛药去疴”的治疗走向预防保健,进而形成防腐免疫系统,达到“摄养于无疾之先”、“治未病”的效果,从心理和思想中遏制腐败的产生。最好的反腐措施是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最终归宿,是消除腐败的前提。滋生腐败的土壤就是党员干部的错误思想,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忽视导致腐败的念头生根发芽和腐败行为的出现。净化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才能使腐败难以滋生。这就需要通过预防保健的手段达到不想腐的目标。

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从医学的视角看,是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惩罚措施与制度的完善固然重要,但是绝对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最大的可能性上只能实现发生腐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却不能保证制度的完美和掌权者不想腐败。当权力集中到党性修养不够的党员干部手中,总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更有甚者通过钻制度、法律的空子进行变相腐败,可谓“防不胜防”。因而,需要从党性修养入手,结合不能腐的制度设计、不敢腐的惩罚措施,对腐败进行预防。预防保健就是对那些具有腐败可能性的党员干部进行防范性的保护,避免其感染腐败病毒。毛泽东指出:“必须善于爱护干部。……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1]手中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就是感染腐败毒瘤的“高危人群”,腐败病毒往往滋生于此,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就是预防。医疗保健强调“治未病”,习近平反腐思想中以“不想腐”作为落脚点,就是运用医疗保健的“摄养于无疾之先”思维预防腐败,构建防止腐败发生的免疫系统,保持党的生机勃勃。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以习近平反腐思想作为指导,完成患病治病到预防保健的转变呢?从现阶段看,重点任务是在不敢腐、不能腐都取得疗效的基础上,由“猛药去疴”转变为“营养注入”,为不想腐注入“营养元素”,进而形成防腐免疫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遏制腐败发生的源头,推动反腐败向纵深发展,促使反腐工程坚不可摧,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想腐的“营养元素”有哪些?一方面,始终在思想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构建免疫系统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1]人民群众对腐败的痛恨,是我们党反对腐败的最大动力。腐败,在本质上就是以损害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满足个人的私人利益。因而,反腐从治疗走向预防保健,首先应从腐败的本质出发,通过走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思想建设等手段为权力的拥有者注入“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营养元素,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先进性存在的土壤,这是由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制度元素和思想元素是不想腐的必备要素,可以实现以局部的不想腐态势推动整体的不想腐。腐败,尤其是“塌方式腐败”的发生,是一种态势和示范效应的结果。构建不想腐的免疫系统,需要从这种态势和效应入手,在一剂剂猛药取得疗效的基础上,让肌体摄入防止腐败疾病再次复发的营养元素,营造不想腐的态势,制造不想腐的效应。从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官员做起,自觉做到以身作则,相互监督并接受党内外的共同监督,才能与不敢腐、不能腐相互呼应,使不想腐的堤坝越来越坚不可摧。

三、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核心内容“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想腐”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逻辑起点,决定了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治腐败,而是为了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员干部逐渐形成对腐败病毒的免疫系统。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决定了其现实意义。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理论,对党在新时代形成防腐免疫系统并保持自身的肌体健康、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其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理论。习近平反腐思想,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党的反腐理论。反腐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和总结所积累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反腐思想才得以形成。习近平反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反腐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反腐决心取得前所未有的反腐成就。习近平反腐思想,以“不敢腐”作为新时代实施反腐工程的切入点,一系列惩罚措施的实施,既显现了我党治疗腐败的决心,也客观上取得了反腐的成就,为反腐从“不敢”走向“不想”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反腐格局,走向“预防保健”的全局反腐。反腐的最终目的不是惩治腐败,而是预防腐败。以往的反腐工作往往因现实的阻力而被迫停止或转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反腐,最终未能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方案。习近平反腐思想,以系统整体的思维,考虑反腐的动态性、艰巨性与长期性,追求“不想腐”的境界,这是全局反腐观形成的理论前提。

其二,有利于党在新时代保持健康保健状态。习近平反腐思想强调“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重点与特色在于预防保健。不可否认,反腐败仍是新时代我们党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指导。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促使反腐败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即跳出了被动应对腐败问题的思维模式,将腐败扼杀在发生之前,即“治未病”,这是对“患病治病”陈旧思维的理性超越。“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反腐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程,因而形成防腐败的免疫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初步实现“不想腐”的目标。因而,习近平反腐思想,是一种大智慧的集中体现,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为今后反腐败思想实现“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将指导今后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对新时代反腐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的进一步确立具有方向引领性的作用,这是党在新时代保持预防保健状态的基本前提。

其三,为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指明方向。腐败的存在违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宗旨,不利于党的历史使命的完成。习近平反腐思想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指明方向。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习近平反腐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这决定了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最终归宿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促进党自身的革新与完善,树立起预防保健的思维。“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对腐败的打击是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途径。但是想要彻底解决腐败问题,仍需要从“不想腐”,即预防保健方面下功夫。只有每个共产党人都做到“不想腐”,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宗旨。习近平反腐思想强调挖掉腐败的土壤,最终达到“不想腐”的境界,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指明了方向,只有到达“不想腐”的境界,摄入不想腐的营养元素,才能形成不想腐的免疫系统,达到预防保健的效果。党的肌体健康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有所保证,自我革新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才不断加强,对腐败病毒的免疫系统才能形成,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

其四,有利于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腐工程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特色子工程,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1],习近平反腐思想,对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积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必须以习近平反腐思想为指导,通过“不敢腐”、“不能腐”的手段对以腐败为代表的病毒进行治疗;另一方面,确保伟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只有形成“不想腐”的免疫系统,才能达到预防保健的效果,因而,必须在习近平反腐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构筑免疫系统,也只有以习近平反腐思想为指导,才能永葆我们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进而确保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习近平反腐思想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逻辑起点,以“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为核心内容,以确保党的生机勃勃为根本目标。从治疗腐败到预防腐败,与医学诊疗上的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具有内在意蕴上的一致性。预防保健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伟大创举,这一思维方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理论,对保持党的优良保健状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现实意义。习近平反腐思想不是对腐败的简单逻辑应答,而是站在系统整体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思考如何做到“治未病”,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生命力。“从患病治病走向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对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确立党的权威性、更强有力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价值。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1;8;67;66-67;67;61;16.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3;40;394;376;392;388;163;385.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4.

[4] 米博华.解码反腐大数据[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1-19(04).

[5]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猜你喜欢

先进性保健腐败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篆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