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管理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2018-04-01陈志军
陈志军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企业集团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混合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我国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变化的影响,近三十年来我国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抱团取暖”,而非“单打独斗”,并在做大集团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据资料统计,截止2017年,以销售收入论排名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内地企业集团公司的数量已经从1989年的1家快速增加到了105家,且以企业集团为主要构成的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已经增长至64万亿元,相当于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这些数据表明:在政策推动和市场竞争的刺激下,中国企业集团获得迅猛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但是,随着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企业集团通过拓宽产业布局实施多元化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性逐渐降低,完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提升子公司竞争能力、提高集团化运营效率成为集团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与单体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具有规模大、涉及产业和产品多、非法人等特点,其管理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统死放乱”、“集而不团”的现象大量存在。迄今为止,学术界围绕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的母子公司关系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母子公司管控模式与协同效应、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性等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徐鹏博士长期致力于企业集团领域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的研究。最近五年围绕以上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诸如《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维度建构与培育机制——基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视角》(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5期)、《母公司持股、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来自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载于《经济管理》2014年第4期)、《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及效应研究》(载于《管理科学》2016年第3期)等。《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是徐鹏博士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凝练出版的一本论著,作为其从事集团公司管理研究多年成果的结晶,该论著主要进行了以下问题的分析:
第一,结合动态竞争理论,提出企业动态竞争能力这一构念,并对其内涵和维度进行阐释。动态竞争的研究源头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对企业间对抗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主要描述了在特定行业内,某个(某些)企业采取的一系列竞争行动,引起竞争对手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影响到原先行动企业的互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基于企业竞争战略是动态的这一前提,去探讨企业竞争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规律。但受限于动态竞争行为不易识别与难以测量的原因,以往关于动态竞争的研究较少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和跨行业的实证检验。徐鹏博士结合动态竞争的行动次序特征,将动态竞争能力区分为先动能力(包括技术先动与市场先动)、快速反应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三个维度,并利用二手数据通过统计方法构建了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测评体系。该研究有效解决了关于动态竞争大样本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并填补了动态竞争能力维度划分的理论空白。同时,结合该研究结论,在实践中可以更为细致地识别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结构化特征,对集团公司评价子公司经营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第二,结合公司治理理论梳理集团公司治理要素,探索集团公司治理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关联机理,并构建基于集团公司治理优化的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模型。鉴于企业集团与单体企业在组织形式和组织控制等方面的差异化,集团公司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治理的对象和边界与单体公司治理相比也更加广泛。徐鹏博士在论著中从母公司层面、子公司层面和母子公司组合层面系统梳理并归纳了集团公司治理要素,对各治理要素与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关联逻辑进行理论演绎,并基于大样本实证检验的结果构建了基于集团公司治理优化的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培育模型,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培育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对策建议。该研究对于我国企业集团丰富治理手段、完善治理机制,提高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第三,结合企业成长理论评价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提升效应,明晰动态竞争力价值创造机理。论著从盈利性、扩张性和风险性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体系,探索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与成长性之间的关联机理,并考察了不同经营环境下子公司动态竞争能力对成长性作用的差异性。相关结论显示,动态竞争能力对成长性三个维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的关联逻辑会受到外部经营环境的权变影响。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动态竞争理论,而且通过考察企业成长性替代单纯的追逐盈利能力,对公司治理或者管理决策行为的效应评价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对于全面考量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发展状态有积极意义,继而为集团公司的治理行为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权变管控、协同运作”是集团优化管理的基本准则,徐鹏博士的论著在充分考虑企业集团管控与协同并存特征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视角对子公司层面动态竞争能力的培育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内容全面,有效深化和丰富了集团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
自1988年我于《经济管理》发表关于企业集团利益分配的文章开始,迄今已在该领域从事了30余年的研究工作。在感知到我国企业集团的数量与质量快速提升的同时,更对集团公司管理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有体会。虽然随着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关于企业集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相对于管理学科其他领域的研究,以企业集团作为分析对象的管理学研究存在进入壁垒高、工作量大、难以大样本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等难点,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集团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使得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集团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于集团管理实践的进展,仍有诸多理论领域亟需破题。所以,我们呼吁有更多学者加入到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的管理学研究中,也期待徐鹏博士可以在该领域取得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