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格拉斯·C·诺思国家理论研究综述

2018-04-01林大祥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论国家制度

林大祥

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为什么会产生经济绩效上的巨大差异?同一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为什么经济增长有快有慢?这些问题引起近代以来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道格拉斯·C·诺思团队①提出了一套新的解释理论,即诺思国家理论。诺思国家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国家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回顾近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国家兴衰问题的探讨,阐明诺思国家理论的重要价值。之后,梳理近年来关于诺思国家理论的相关研究,综合分析学术界关于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而为今后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提出几点新的思考。

一、国家为什么会兴衰?

国家兴衰探源一直是社会科学中一项重要且极具价值的研究任务,学者们分别从地理环境、文化、制度等维度思考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解释。道格拉斯·C·诺思(也称道格拉斯·C·诺斯,以下简称诺思)从社会秩序、暴力、制度、组织和信念等概念分析出发探讨国家发展问题,为我们探究国家兴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1.地理环境说

地理环境说试图从自然的不平等角度出发解释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它的核心观点是,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左右国家的经济发展,决定国家的盛兴衰亡。地理环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杰弗里·萨克斯和贾雷德·戴蒙德。杰弗里·萨克斯认为,处在热带地理位置上的国家发展受制于地理障碍,这些障碍与气候、粮食生产、疾病、能源、地形以及距离世界市场的远近有关。地理障碍使得国家经常陷入“贫困陷阱”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摆脱贫困;而处于温带地区的国家摆脱了地理环境的约束,在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上占据优势,因此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目标。②贾雷德·戴蒙德也从地理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并认为五百年多前跨越大陆的发展不平等源于各大洲动植物物种禀赋的不同。③

2.文化说

文化说将国家兴衰的原因认定为不同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韦伯、戴维·S·桑巴特和大卫·兰德斯。马克思·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讲求信用和效率、崇尚节约和禁欲的文化特性,使得在西欧的英国而不是在世界的其余地区最先产生了现代工业文明。“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④戴维·S·桑巴特也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但与马克思·韦伯不同的是,戴维·S·桑巴特认为奢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为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生产来说,奢侈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⑤。大卫·兰德斯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分析了欧洲与东亚(主要是中国)、南欧与北欧、北美(主要是美国)与南美以及日本、伊斯兰教文化圈的许多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差异,认为“直到最近为止,在一千余年的被多数人视为进步的这一过程之中,关键的因素——推动力——是西方文明及其传播,其中包括知识、技术以及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其中好坏都有”⑥。

3.制度说

制度说将国家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国家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他们认为,导致国家兴衰的原因在于制度上的不同,“不同国家经济成就的差别源于采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经济运行规则和不同的激励制度”⑦。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将制度分为包容性的制度与汲取性的制度。在包容性经济制度下,私有财产得到保护,法律制度公正,允许新企业进入,给予人们自主选择职业的自由;在汲取性经济制度下,产权保护欠缺,有更多行业壁垒和不公平竞争,市场运行不畅。因此,包容性的制度能够带来经济成功,而汲取性的制度将导致经济衰退。⑧

4.其他解说

除了地理环境说、文化说和制度说之外,曼库尔·奥尔森、卡尔·波兰尼和保罗·肯尼迪都曾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因素作出过探讨,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解释理论。其中,曼库尔·奥尔森从集体行动的维度思考国家兴衰,认为个体和组织采取的集体行动影响着社会效率和总收入,导致有些国家兴盛,有些国家衰落。他将利益集团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特殊利益集团和广泛性利益集团。⑨他还认为,任何一个集团都致力于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在成本与收益的理性选择下,“搭便车”行为无可避免,“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⑩。较之广泛性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倾向于选择“搭便车”的行动是因为:特殊利益集团致力于追逐集团利益,不顾社会总收益的下降,而广泛性利益集团关心社会利益,有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动机。“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会降低社会生产效率和总收入,并影响政府政策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最终导致社会的分歧与矛盾加剧。因此,实现国家兴盛目标的关键在于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即“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卡尔·波兰尼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国家兴衰。他认为,自我调节的市场试图实现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商品化,因而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即国家的失败,“如果允许市场机制成为人的命运,人的自然环境,乃至他的购买力的数量和用途的唯一主宰,那么它就会导致社会的毁灭”⑪。因此,他主张“去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存在。保罗·肯尼迪考察了15世纪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认为国家的崛起源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国家的衰落源于过度的军事侵略所导致的经济和科技上的衰落。⑫

5.诺思国家理论

诺思国家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诺思专注于研究制度和组织因素在美国经济增长以及西方世界兴起中所起的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诺思发现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存在,有效的产权和无效的产权都出自国家之手,由此产生对经济绩效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国家在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何种情况下国家会选择无效的产权制度?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诺思将焦点聚集在国家的起源、定义、特征、目的和作用上,形成了诺思对于国家问题的新思考。

到了2009年,诺思的“野心”不再停留于对国家的理解上,而是思考人类历史上国家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并试图建构一个解释国家兴衰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而言,诺思首先在制度和组织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暴力、信念和社会秩序等三个概念的考量,认为所有国家都必须管控暴力,国家管控暴力的不同方式影响国家的制度安排、组织模式和社会信念,这可归结为社会秩序上的差异。之后,诺思建构起一个由社会秩序、暴力、制度、组织与信念等五个概念构成的分析框架,并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三种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秩序、权利限制秩序和权利开放秩序。正是社会秩序的不同形塑着国家的暴力管控、制度安排、组织模式和社会信念,从而产生经济绩效上的差异,并最终出现富国和穷国的区别。最后,诺思团队将这一新的分析框架运用于当今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系列研究中,以期不断完善诺思国家理论,并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提供新的思考方向。⑬

二、2009年之前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诺思国家理论的研究与诺思国家理论的建构过程相适应,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年之前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主要介绍诺思对于国家起源、定义、目的和作用的新理解;第二个阶段是在2009年之后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诺思新建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主要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国家发展过程。两个阶段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2009年之后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研究为基础,但又在其基础进一步推进。

1.国家的起源、定义、目的和作用

诺思提出了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新思考,他认为以往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讨论可归结为两种:契约理论与掠夺理论。契约论看到了契约本身的作用,很好地解释了国家可以通过提供一套对经济交易有利的产权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获取更多的租金,但是它忽略了个体或组织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掠夺论关注到了国家作为某一个集团和阶级的代表,为获租金运用掠夺和剥削的手段榨取其他集团和阶级成员的利益,但它没有看到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鉴于这两种理论的内在缺陷,诺思提出新的国家起源学说,即“暴力潜能”分配论。⑭“暴力潜能”分配论将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将“暴力潜能”的分配是否平等作为界定国家起源的依据。当“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时,便产生契约型的国家;当“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不平等分配时,掠夺型或剥削型的国家便形成了。胡永佳、高萍、唐兴霖、黄海和毕艳峰相应地对诺思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新思考进行了探讨。⑮

关于国家的定义和特征描述,诺思认为,“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在扩大地理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其对选民征税权力的限制。”⑯国家是组织中的组织,它与一般组织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在暴力使用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我们称之为保护——与公正作交换;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⑰唐龙、朱巧玲和卢现祥相应地对诺思关于国家的定义和特征的描述进行了探讨。⑱

诺思提出国家的两个目的,第一个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从而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第二个是在第一个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⑲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社会产出最大化。两个目的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被称为“诺思悖论”。诺思认为,国家的这两个目的并不完全一致,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往往不可兼得,统治者常常为了获得更多的租金而选择一个有损于社会产出的产权制度。沈友军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分析了“诺思悖论”存在的两个条件:国家税收好像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国家似乎没有什么制度措施或其他措施来制约统治者对租金的贪婪追求。⑳显然,这样的国家只存在于专制社会中,在民主国家中“诺思悖论”通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孙伊然探讨了“诺思悖论”提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诺思悖论”的提出促使国家被纳入到经济分析的领域之中,这不仅将我们对国家的认识再次向前推进,还有助于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国家经济增长。㉑陈文申认为,“诺思(诺斯)悖论”在现代社会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他们试图探求约束国家权力的途径。㉒陈国富认为,应该通过产权对国家进行有效约束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㉓

诺思将制度创新分为三种:个人推动的制度创新、团体推动的制度创新和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杨雪冬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了诺思关于国家作用的描述。他指出,国家在制度创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推动的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具有两个优势:避免“搭便车”现象和减少创新成本。㉔董全瑞探究了诺思国家理论中国家在界定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保护和司法、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㉕刘和旺研究了诺思国家理论中国家在提高经济绩效中的作用。国家作为界定和实施产权制度的主体,有效的产权和无效的产权都出自国家之手。国家与其他组织一样,都会在收益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如果国家界定和实施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如果国家为了收益最大化界定而实施一套无效的产权,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就会导致经济衰退。㉖

2.诺思国家国家与其他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

罗峰、刘军、汪前元与周莉主要从诺思国家理论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入手,比较分析了两种理论的异同点,如国家的起源、定义和职能等。他们认为,诺思国家理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㉗余惠芬和周莉、冯新舟和何自立从诺思国家理论与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国家理论。㉘

蒋雅文、朱华和钱陈、马旭东和刘玲等学者将诺思国家理论与曼瑟尔·奥尔森、约拉姆·巴泽尔的国家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㉙曼瑟尔·奥尔森认为国家的创建归功于四处掠夺的匪帮,当在一定辖区内活动的匪帮认识到摆脱无政府状态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匪帮内部将产生一位统治者,其他成员在成本与收益的考量下将选择接受统治者的统治,国家由此产生。㉚约拉姆·巴泽尔将国家界定为权力维系的第三方实施,并认为国家包括两个部分:一群个体,这些个体臣服于一个使用暴力执行合约的单一的终极第三方。一个疆域,这是这些个体居住的地方,也是实施者权力所及的范围。㉛

3.关于诺思国家理论的评价

杨光斌认为诺思国家理论是一种新国家理论,在对其解读的过程中,他甚至得出“美国经济史家诺思正是因为对国家理论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㉜这一结论。黄新华认为,诺思将国家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演进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并运用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进而建立了其独特的国家理论。诺思国家理论的建构既开创了以经济学理论研究国家的新思路,也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即将国家视为在“暴力潜能”上具有优势的一个组织。㉝唐龙认为,诺思着眼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国家与制度,阐述了国家与产权制度、经济绩效、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国家的认识。㉞

唐兴霖、董全瑞阐述了诺思国家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现实意义。㉟他们指出,诺思强调国家在制度变迁和提高经济绩效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国家的两个目的——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㊱。因此,“诺思悖论”的提出反映了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双重作用。要想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就必须对国家的权力行使实施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显然,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国家管理一切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诺思国家理论为我们思考国家的行为和作用提供了启发。

此外,罗峰、汪前元和周莉在比较分析诺思国家理论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过程中也指出了诺思国家理论的几点不足。比如,诺思国家理论较为强调个人行为和个人利益、容易陷入“制度决定论”的困境等。㊲

三、2009年之后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

韦森首先阐述了诺思(诺斯)国家理论建构的整个过程。韦森认为,诺思(诺斯)是一位视野宽广、思维活跃且为探索人类社会制度变迁机理数十年锲而不舍的理论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㊳在20世纪90年代,诺思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分析及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诺思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理论探索的已有成就和发现,而是在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的问题,并不断加深他本人对人类社会制度变迁机理的理解,试图建构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变迁的解释性框架,从而探究实现国家经济繁荣的真正路径。之后,韦森在《暴力与社会秩序: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序言中对诺思新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概述和评价。韦森认为,诺思以新创的几个概念和跨学科的宏大叙事,通过“以诠释史”的方法,揭示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讨论并反思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纠结、问题和机理。㊴可以说,诺思国家理论向世人标出了一块他们所认为通向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路标,并解读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演变史,为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张勇对诺思国家理论新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展开了述评。㊵他认为,诺思国家理论的出现不仅使得国家理论研究再次被重视,把我们对于国家的理解再次向前推进,还提供了研究国家发展的新进路,即从社会秩序、暴力、制度、组织和信念出发,分析人类历史上的国家发展,解释国家兴衰的过程。此外,诺思等人的学术研究之路还昭示了社会科学从分门别类的学科研究向综合性社会科学或者说向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回归。

冯兴元和刘业进着重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了诺思的贡献和思想遗产。他们认为,诺思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把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纳入到经济史的研究中,由此形成和发展了新经济史学。诺思改变了以往经济史研究的传统做法——热衷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试图通过材料的堆砌和罗列去认识世界和解释历史。诺思将理论论证与史料例证相结合,真正使用经济学的理论与计量、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历史。㊶“这一进步在经济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不仅使经济理论的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而且理论的应用还导致了一系列发人深省、与传统观点迥异的结论。”㊷可以说,诺思将概念分析、理论论证、历史例证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充分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大范围的、长时段的国家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一个解释人类历史上国家发展的分析框架。

梁捷在回顾诺思的学术研究生涯的基础上认为,自从诺思从制度分析转向国家理论研究之后,便引来了一个学术高峰,成为名满世界的学者。诺思从新经济史的角度讨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长达千年的经济、政治变化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关于国家发展的历史分析框架。在形形色色的国家理论中,诺思国家理论成为独树一帜的新国家理论。㊸

巴里·R·温格斯特认为,诺思的贡献主要包括:一是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双重作用,即国家既是推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也是导致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二是厘清了国家与暴力的内在关联,他认为,历史上的多数国家都面临着暴力的潜在威胁,管控暴力是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国家管控暴力的方式和效果不一,由此造成了不同国家在制度和组织上的巨大差异。三是为我们思考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即从三种社会秩序的转变出发思考国家未来发展的路径。㊹

还有其他学者将诺思国家理论运用于世界上诸多国家的研究过程中,他们重点考察了印度、孟加拉国、菲律宾、墨西哥、智利、莫桑比克、扎伊尔和刚果等国家的发展过程。㊺

四、简要述评

整体上看,伴随着诺思国家理论的建构过程,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诺思国家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一方面,诺思国家理论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即从不同的维度解读诺思国家理论。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在2009年之前,国内外学术界集中于研究诺思对于国家起源、定义、特征、目的和作用的新理解。到了2009年,国内外学术界重点探讨诺思新建的国家理论分析框架。从研究视角来看,关于诺思国家理论研究的视角多种多样,既包括诺思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发展过程和理论价值,又包含诺思国家理论与其他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另一方面,诺思国家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起初,国内外学术界专门研究诺思对于国家的新理解,以此增进我们对于国家的认识。但是,诺思国家理论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种新的国家理论,更是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一种分析国家发展、解释国家兴衰的分析框架。因此,伴随着对于诺思国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如何实现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

当然,国内外学术界在研究诺思国家理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为:

其一,针对诺思新建的国家理论分析框架缺乏系统的研究。诺思关于国家发展的分析框架形成于21世纪初,是国家理论研究领域中一项全新的理论成果。对于这一新的分析框架,国内外学术界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从2009年前后的诺思国家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对比可见一斑。实际上,关于诺思新建的国家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远远少于诺思关于国家的起源、定义、特征、目的和作用的新理解的研究。

其二,关于诺思国家理论研究的连续性有待增强。诺思建构国家理论的过程是一个大范围、长时段、跨学科的过程。这也注定了诺思国家理论的建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研究诺思国家理论不能局限于对某一阶段理论的解读,而应着眼于诺思国家理论的整个建构过程,从整体的角度研究诺思国家理论。

其三,在比较分析诸多国家理论的过程中,未能对诺思国家理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正如诺思本人所提到的,他进行国家理论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形成一致的、成系统的国家理论,而是为了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变迁的分析框架,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我们思考政治发展提供一种全新方法。㊻但是,一些学者在比较分析诸多国家理论的过程中,未能客观评价诺思国家理论的贡献。比如,诺思关注更多的是组织的行为以及组织与暴力、制度与信念之间的关联,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和利益。另外,诺思虽然秉持“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态度,但是诺思更强调社会秩序、暴力、组织、制度和信念等因素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诺思国家理论容易陷入“制度决定论”的评价有失偏颇。

针对诺思国家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未来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一是全面、深入地研究诺思新建的国家理论分析框架。要从诺思国家理论的产生背景出发,研究诺思新建的分析框架及其逻辑延展,在解读诺思新建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评价诺思国家理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诺思国家理论。在剖析诺思新建的国家理论分析框架的过程中,要以诺思对于国家起源、定义、特征、目的和作用的新理解为基础,全面、完整地解读诺思国家理论。三是客观评价诺思国家理论的理论贡献。面对一种新的国家理论,我们不仅要全面地分析其逻辑架构,还要发现其理论价值,并对它进行客观的评价。

注释:

① 道格拉斯·C·诺思团队的成员主要包括:道格拉斯·C·诺思 (Douglass C.North)、约翰·约瑟夫·瓦利斯(John Joseph Wallis) 和巴里·R·温格斯特 (Barry R.Weingas)t。其中,道格拉斯·C·诺思既是团队的带头人,又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负责人。因此,本文将他们三人共同创建的国家理论命名为“诺思国家理论”。道格拉斯·C·诺思,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2015年逝世于美国密歇根州,是探索人类社会变迁的思想家,曾任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会长、国民经济研究局理事等职务;约翰·约瑟夫·瓦利斯,1952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是探究制度发展的思想家,曾任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客座研究员;巴里·R·温格斯特,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探究政治制度、经济改革及其内在关联性的思想家,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现任国际新制度经济学社主席。

② [美]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③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123—153页。

④ [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41页。

⑤ [德]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王燕平、侯小河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215页。

⑥ [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562页。

⑦⑧Daron Acemoglu,James A.Robinson,Why Nations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Prosperity,and Poverty,Crown Publishers Press,2012,p.21,pp.22-27.

⑨ [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吕应中、陈槐庆、吕栋、孙礼照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2页。

⑩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⑪ [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起源》,冯刚、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⑫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陈景标等译,国家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⑬㊺Douglass C.North,John Joseph Wallis,Steven B.Webb,Barry R.Weingast,In the Shadow of Violence:Politics,Economics,and the ProblemsofDevelop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pp.1-366,pp.1-366.

⑭⑰㊱ [美] 道格拉斯·C·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23、20页。

⑮ 胡永佳:《新制度主义国家理论述评》,《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萍:《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启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唐兴霖:《诺思的国家与政府理论述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黄海:《诺思“新古典国家理论”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毕艳峰:《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5期。

⑯Douglass C.North,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tate in Economic History,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1979,16(3),pp.249-259.

⑱ 唐龙:《道格拉斯·C·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朱巧玲、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构建:核心问题与框架》,《经济评论》2006年第5期。

⑲㊴㊻Douglass C.North,John Joseph Wallis,Barry R.Weingast,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Recorded Human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2009,p.19,pp.268-271,p.1.

⑳ 沈友军:《“诺思悖论”的存在条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㉑ 孙伊然:《国家在经济分析中的定位:从“黑匣”到“诺思悖论”》,《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10期。

㉒ 陈文申:《试论国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功能——“诺斯悖论”的理论逻辑解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㉓ 陈国富:《国家与产权:一个悖论?》,《南开学报》2004年第6期。

㉔ 杨雪冬:《国家和制度创新:诺斯的国家理论述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1期。

㉕ 董全瑞:《诺思国家理论述评》,《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㉖ 刘和旺:《权力与可信承诺——诺思的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㉗ 罗峰:《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刘军:《马克思和诺思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研究》,《学术探索》2004年第2期;汪前元、周莉:《马克思与诺思:两种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㉘ 余惠芬、周莉:《马克思与诺思:两种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冯新舟、何自力:《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学说——一个比较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㉙ 蒋雅文:《新制度主义中国家理论的争论与发展》,《经济评论》2004年第6期;朱华、钱陈:《国家的起源、作用与演变——关于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马旭东、刘玲:《诺思与奥尔森国家理论思想之比较》,《商业时代》2008年第26期。

㉚Mancur Olson,Dictatorship,Democracy,and Development,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3,87(3),pp.567-576.

㉛ [美]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钱勇、曾咏梅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㉜ 杨光斌:《新国家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

㉝ 黄新华:《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理论学刊》2001年第2期。

㉞ 唐龙:《道格拉斯·C·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㉟ 唐兴霖:《诺思的国家与政府理论述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董全瑞:《诺思国家理论述评》,《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㊲ 罗峰:《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汪前元、周莉:《马克思与诺思:两种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㊳ 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学》(季刊) 2009年第2期。

㊵ 张勇:《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新复兴——评道格拉斯·诺斯等著〈暴力与社会秩序〉》,《国家理论动态》2013年第10期。

㊶ 冯兴元、刘业进:《诺思的贡献与思想遗产》,《学术界》2016年第2期。

㊷ 陈郁:《论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世界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

㊸ 梁捷:《诺思:73岁后迎来另一个学术高峰》,《解放日报》2018年3月17日。

㊹ Barry R.Weingast,Margaret Levi,Douglass C.North’s Theory of Politic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

猜你喜欢

理论国家制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