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述评

2018-04-01向玉珍殷文贵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思想文化

向玉珍 殷文贵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概念。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发言,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再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思想由此被提升到全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等问题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加强对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阐述,对拓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发展空间,明晰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亦是如此。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综观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从历史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①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宝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思想品质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的脐带,是形成和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有力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从亡国灭种的边缘摆脱困境、自立自强,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得以提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

从理论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石文卓认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获得新生的同时,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孕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今天我们倡导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②赵付科、孙道壮指出,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吸收和整合了各种优秀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的飞跃,因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③耿超强调,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源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体现。④何毅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道路,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保障,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提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⑤

从实践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的产物。不少学者认为,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出现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在他们看来,文化多元化的推进、网络技术信息化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汉字的推广,既加快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速度,也促进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碰撞和激荡,各国间的综合国力较量归根结底是一场文化的较量,其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文化软实力。⑥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同时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如何引领社会思潮,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正气,如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这些都亟待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⑦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虽然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磨炼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党,但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从现实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诉求。不少学者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凝聚力量。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应有之义,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⑧在学者们看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非但没有削弱,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终结论”,还是“中国威胁论”,抑或是“新殖民主义论”等,都可以视为某些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图谋而制造的论调。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对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邃,关于其基本内容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未达成统一。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近年来学术界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其一,从过去、现实、未来的视角加以解读。郭建宁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文化的一种自我认可态度和自我认可精神,饱含浓厚的自豪感。为此,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⑨邹广文和王纵横认为,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肯定,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心理根基,是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力量之源。⑩在刘仓看来,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功绩的回答和总结,是深刻把握当前世界格局和国际社会发展大势的时代结晶,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⑪

其二,从时代观的视角加以解读。张继龙指出,文化自信是指特定文化主体思考增强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心理意识,是实现本土性和全球性共存共融的信念和策略。⑫岳鹏认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自信,是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统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⑬陈先达指出,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命题。文化自信既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豪,有利于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反对由于清代后期列强入侵和中国落后于西方而产生的民族自卑和文化自卑,又是吹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号角。⑭

其三,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加以解读。石文卓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任以及对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⑮邹广文和王纵横指出,文化自信其实是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的中华民族对于自身文化认知的心理反映,是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象征。⑯隗金成和房广顺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信,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但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当代中国的文化源头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延续和基因传承,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是滋养当代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⑰

其四,从价值诉求的视角加以解读。项久雨和吴海燕指出,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诉求提供了契合点,也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正确方向。它激励大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把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凝聚成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的精神动力。⑱周银珍指出,文化自信是获得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途径。⑲邵芳强和魏晓文认为,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支撑,是价值观自信的涵养之源和生发之源,是实现价值观自信的重要前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磐石。⑳

三、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意义

对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意义,学术界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普遍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时代层面、战略层面对其进行了阐释,具体概括如下:

其一,理论价值。部分学者认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来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精忠报国、革故鼎新等精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倾注毕生心血,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以史为鉴”、“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等治国理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渊源。这些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思想理念,早已流淌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身体中,渗透进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浸润到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精神世界。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重要成果,它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开掘和丰富了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㉑

其二,实践价值。在曹群看来,文化与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想文化是价值观的表达,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只有肯定和认同自身文化价值,才能对自身的文化具有认同感进而形成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的价值导向,指引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㉒因此,一方面,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以此削弱和消解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有助于坚定对“中国方案”、“中国倡议”的探索,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进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魂聚力、添砖加瓦。

其三,时代价值。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外来文化优秀养分的革命文化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日益彰显出独特的人文魅力,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它不仅能够提升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而且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感染力,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诚如周银珍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文化自信密切统一,中国梦蕴含和积淀着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㉓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源泉和必然选择。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强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新时代需要新气象,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其四,战略价值。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具有重要的国内战略价值和国际战略价值。一方面,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毋庸置疑,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思想理念等软实力。刘林涛指出,文化自信作为一项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民族和政党而言,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对个人来说,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自信。㉔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有利于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展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我国的重点领域。对此,曲青山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文化自信的作用,敢于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亮剑”。只有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㉕

四、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实践路径

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专家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路径和方法。综合梳理他们的观点与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泉源。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为世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才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侯文华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㉖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孕育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一脉相承,久经历史冲刷却从没有过断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其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依靠。苏星鸿、孙晓琳认为,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而为文化自信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㉗陆卫明和孙泽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为全人类解放谋福祉的伟大学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㉘石文卓也认为,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实践,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提升文化自信。㉙

其三,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以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根本保障。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精神品质,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化只有根植于人民之中,才能生机勃发、永不枯竭。正如于凌炜所言,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必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人民需要文化,文化也更需要人民。㉚因此,增强文化自信,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来教育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使全体人民成为有文化教养的现代文明人,从而使得文化既拥有经典文本的依据,又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些方法和路径,也有学者从其他方面提出了意见。譬如,杨殿军、徐云鹏等主张坚定文化自信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传统文化滋养中提升文化认同,二是从执政规律把握中增进文化自信,三是从社会发展实践中释放文化伟力,四是从世界发展格局中彰显文化担当。㉛徐奉臻根据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将文化自信的研究和传承路径概括为“一个坚持”、“两个反对”、“三个通融”、“四个讲清楚”。“一个坚持”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反对”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个通融”则包括两个分析视域,一是纵向历史维度融通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横向共时维度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㉜此外,有学者分别从文化自信主体角度、文化自信内容层面、文化自信培育原则、文化自信时代境遇、文化自信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径。

五、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其他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愈来愈独特。因而,除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等基本问题之外,学者们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方面的研究。

其一,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郭凤志认为,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即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二是形成阶段,即2016年以来,习近平分别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都提及了文化自信并进行了阐释。三是发展阶段,即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并进行了系统阐释,由此,文化自信思想被提到了新的高度。㉝

其二,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联。曲青山认为,“四个自信”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首先,道路自信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航向。再次,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和保障。最后,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和精神支撑。㉞因此,“四个自信”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沉淀于国家、民族和党的历史之中。

其三,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与“一带一路”倡议。在谢丹看来,文化自信思想和“一带一路”倡议在来源层面是高度统一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和它的开放性及包容性不仅让“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中国气质”,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基础。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对话与交流极大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助推器。郝士艳、王海云、苗艳丽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需要硬实力的支撑,也需要软实力的平衡,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不但为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供了有利途径,也高度体现了文化自信的价值。㊱

其四,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邹广文和王纵横认为,文化自信是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扬弃陈旧的全球化秩序,为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契机。这种文化交往,有益于形成自己的文化心理,明晰自己的文化身份,以此建构坚实的文化自信。㊲张继龙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构建文化自信存在一定的辩证互动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文化自信精髓要义的扩展和深化,而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本土化实践经验。㊳

六、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建议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看到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既有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许多方面有待改进或优化。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今后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和完善:

其一,强化系统意识,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完整性。已有研究大多抓住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思想片段”加以诠释,鲜有站在“思想体系”的高度,构建出“是何”、“由何”、“为何”、“如何”的完整体系,由此使得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相对分散、零乱,尚未形成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体系。为此,要系统研究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基本内涵、价值诉求、重要特征、精神实质等,阐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要义。要系统研究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时代背景等,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渊”和“源”。要积极探究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发展条件、逻辑理路、基本原则、运行机制等,挖掘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实践路径。

其二,强化问题意识,丰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内容。近年来,尽管学术界针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但研究过程中的“反问”、“追问”、“深问”等问题意识并不深入,“点到为止”的现象比较普遍。譬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渊源,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但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究竟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说清楚、道明白。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挖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揭示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内涵和本质,更好地丰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内容。

其三,强化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交叉法等研究方法,拓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学科领域中,大多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相对单一的研究方法。新时代,我们要提高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实效性,就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口和生长点。一要敢于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大量实际调研、访谈及案例搜集,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和社会各阶层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认知现状,倾听民众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看法和意见,认真梳理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以此开展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研究。二要善于运用比较研究法,将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与他国所提倡的文化自信思想加以比较,进一步论证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同时在比较中借鉴他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经验和智慧。三要积极运用学科交叉研究法,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资源,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进行不同视角、多个维度的研究,以期创造出富有新意、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七、简要小结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拥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尽管学术界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但其仍然具有很大的挖掘和拓展空间。相信通过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必将朝着体系化、精深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理论上必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在实践中必将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有利条件。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党校编、何毅亭主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

②⑮㉙ 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③ 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0期。

④ 耿超:《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思想研究》,《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1期。

⑤ 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期。

⑥㉕㉞ 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9期。

⑦㉔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⑧ 刘从德、王晓:《“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与提升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论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

⑨ 郭建宁:《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前线》2017年第3期。

⑩⑯㊲ 邹广文、王纵横:《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⑪ 刘仓:《论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多维理路》,《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⑫㊳ 张继龙:《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文化自信构建的辩证考察》,《湖湘论坛》2017年第5期。

⑬ 岳鹏:《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论析》,《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⑭ 陈先达:《文化自信:做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人》,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页。

⑰ 隗金成、房广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人民论坛》2016年第23期。

⑱ 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10期。

⑲㉓ 周银珍:《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⑳ 邵芳强、魏晓文:《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

㉑ 章琳:《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㉒ 曹群:《论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价值认同》,《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㉖ 侯文华:《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2期。

㉗ 苏星鸿、孙晓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题》,《党的文献》2018年第2期。

㉘ 陆卫明、孙泽海:《论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㉚ 于凌炜:《定位当代中国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社科纵横》2017年第5期。

㉛ 中央党校进修部厅局班调研组:《新视域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学习时报》2018年3月28日。

㉜ 徐奉臻:《“文化自信”的定位内涵及功能路径》,《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10期。

㉝ 郭凤志:《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发展脉络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21期。

㉟ 谢丹:《文化自信助推一带一路》,《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4日。

㊱ 郝士艳、王海云、苗艳丽:《“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自信的彰显》,《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思想与“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