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音乐生声乐的初级训练

2018-03-31陈珊美林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陈珊美 林志刚

【摘要】声乐启蒙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针对高中音乐生的群体特殊性,从与歌唱艺术密切相关的音乐知识和声乐技能着手开始训练,然后就何能提高声乐训练成效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 音乐生 声乐学习 初级阶段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03-02

引言:声音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通过美妙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声乐又是一种抽象的教学。做为一名高中音乐老师,如何能在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将一个零基础的学生训练成一名能够自如的歌唱,得心应手的应对高考,这将是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重点。那下面我将就声乐的初级训练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教学经验。

一、高中音乐生声乐学习初级训练的重要性。

歌唱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初学者来说,虽然在小学和初中受过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的普及,但对声乐艺术的理解还是少之又少,而且对声乐的发声原理更是无从理解。仅凭声乐理论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学阶段,必须得和老师互相信任、默契配合,按照老师的方法练习,并把自己练习中的体会、困难、收获、感觉等如实地告诉老师。以便于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特点,教给你准确度高、收效快的练习方法。

(一)歌唱的姿势

歌唱的姿势和表情不单单是想象问题,它与科学的发声状态有着直接的相关。歌唱的正确姿势是头要摆正、颈部要直,眼睛平视前方、身体直立、胸脯自然挺起,两肩自然垂下,小腹收缩,两脚不要并的太紧,应当有半尺左右的距离,根据歌唱的需要,安排身体的着力点,全身保持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二)歌唱的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说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所以实际练习发声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呼吸的训练。

1.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平躺在床上放松下来,手放在小腹的位置轻轻地呼吸几次。感受腹部的变化.仔细体会睡觉的吸气感觉,这是最舒服也是最自然的一种方法。

2.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进行吸气,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围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然后慢慢地均匀的吐气。这种有控制的呼吸,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三)歌唱的发声

1.“哼鸣”的基本练习方法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哼鸣时用口鼻同时吸气,鼻孔兴奋张开,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然后均匀地、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方法

哼鸣练习完之后,就要进行母音的练习,母音的练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母音,对于打开喉咙,使声音垂直,就用“欧、乌”母音训练。使声音集中、靠前,声音色彩明亮、富有灵活性,就要用“衣”“ei”母音训练。

3.连音练习方法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关于这个练习我经常对学生提到线穿珠子,线就比喻是气息,珠子就是那一个个美妙的音符。用气息将音符穿起来,由简单的短音和窄音域的练习开始,慢慢的将音域拉宽音符加长,逐步掌握连音的技巧。

4.顿音的练习方法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气息浅的同学应该多多练习,用“5 3 1”发断音“米嘿嘿”、“妈哈哈”每个音横膈膜动一下,感觉腹肌的跳动,发音一定要轻巧、短促,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四)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和声区的关系,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

1.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练习方法:口自然闭上,牙齿微微松开,气往鼻子后面的前硬鄂猛冲,轻轻发声,感觉眉心处会有稍稍的振动。这种哼鸣的练习可以是开口的也可以是闭口的。头腔的共鸣它会使声音明亮、更具有穿透力。

2.口腔共鸣:歌唱中口腔共鸣可以说是共鸣的基石。是声波在喉咽腔、口咽、上下鄂等部分振动造成共鸣,声音清脆明亮。利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喉腔舒服的打开,做打哈欠的动作,口腔共鸣就能找到感觉。

3.胸腔共鳴:胸腔的共鸣一般是指利用胸腔及胸骨,肋骨上形成的共鸣腔体。在这个练习中我让学生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在低音区轻轻的发出长音“啊”,找到最舒服的感觉,体会胸腔的振动,发出宽厚、深沉的声音。

(五)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人的发声离不开语言,声音线条的连贯,既是音与音之间的连贯也是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发声时声母要按正确的发音方法,将发音部位咬准,然后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不同的口型要求予以保持延长。在音阶上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六)歌唱的情感表现

音乐的进行过程其实就是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歌唱表演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要培养他们怎么样去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所以不能脱离歌唱表现单纯去训练歌唱技能,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熟读歌词、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传递出去,这样才可以感染听众,真正将作品的内涵演绎出来。

二、怎样能够提高声乐初级训练的成效

(一)理论联系实践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在高中阶段就得掌握较全面的音乐综合能力,不但要有学习声乐的基本条件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演唱表演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举行的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演唱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声乐学习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安排授课内容,在初级阶段安排一些简单的基础训练,等学生掌握了再逐步加难。另外,学生在音乐素养、音乐天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可一概而论,需本着因材施教的规律,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他们的曲目,以便学生在以后的高考中量力而择,扬长避短,考出理想的成绩。

(三)基础巩固和素养提升并举:高中音乐特长生是经过中考选拔上来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历专业的声乐学习,并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音乐专业基础,要想学好声乐,就得加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视唱练耳的训练。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对作品所要表现的内涵更易于理解。训练视唱练耳提升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感受能力。而且在演唱歌曲前要求学生朗诵歌词,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和音乐表现能力。努力将基础巩固和素养提升一并前进,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人们常说“欲速则不达”,学习声乐也是一样,要顺从学习的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训练。为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更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出色的音乐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令华编著.《声乐入门》

[2]余开基主编.《高考音乐强化训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3]周新华编著.《声乐基础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

[4]铁霖的声乐教学视频

[5]小燕声乐教学全集视频教学

作者简介:

陈珊美(1971年9月-),女,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