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

2018-03-31王建雷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校结合学校教育行为习惯

王建雷

摘 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所以,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校要做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结合;行为习惯;学校教育

一、引言

家庭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養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其责任不仅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一切行为习惯都可以说是从模仿中养成的,而教师则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规范教师的一些行为,还要适时地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学生看一些不文明习惯的视频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孩子的性格除了受父母的遗传影响之外,还与父母的后天教育联系密切。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个公式“5+2≤0”,这表示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等于零甚至出现负数。这个公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然而,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呢?如果我们是整天游手好闲、喜欢打牌、喜欢赌博的人,时不时就聚集几个人开始乱哄哄地打麻将;如果我们的家里有着浓浓的读书氛围,经常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试想一下,哪种环境下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呢?其实很明显,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和谐的家庭关系、有良好的教养态度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四、学校强化制度约束,引导学生变习惯成自然

学校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创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制度等;研究制定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案、常规管理考核方案和学生违规违纪处理程序,以使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加强中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重视运用考核结果,切实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及班级的相关考核情况落实到对学生、班集体等的实际评比考核中,切实实现用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的目的。

新生入学意味着一个新学业阶段的开始,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政教处可以印发《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给每位学生家长,从仪容仪表、安全、使用手机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学校做好入学前的教育工作,减轻学生入校后接受教育的阻力和压力。学校还可组织军训,通过操练,培养严谨作风;通过读书,使学生熟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及校规校纪等规章制度,使规定牢记于脑,让荣辱牢记于心;通过对照检查,让学生清楚纪律的严肃性和违反纪律的严重性;通过军训考核,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争当先进的意识。

五、以示范为榜样,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因此,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和爱好等方面为孩子提供优良的示范,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教师是学生的师表,班主任更是学生的楷模,班主任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牢记言谈笑语之中有教育,举手投足之际做榜样,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修身养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讲粗话;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开展结对子、献爱心、做好事等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引导学生。

六、家校结合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两者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只有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改变只注重成绩的想法,都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在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校和家庭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一线工作者,直接承担着大量的德育工作,其队伍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德育接收质量和状况。因此,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和工作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整体素质。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抓德育工作的能力,通过坚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会议、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例会等4种会,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开展德育工作。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猜你喜欢

家校结合学校教育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家校结合:美国家庭体育作业的案例介绍与分析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