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2018-03-31李菁程兰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少年育人

李菁 程兰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当代特定的文化载体,对青少年有着特别的感染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堂。如何有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实现教育功能多元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育人

高扬爱国主义就是一个激昂的话题,也是中华民族的天然秉性,更是我国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最形象、最生动的教育园地,各类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遗址等最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尤其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特定的文化载体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一个人对自己民族和国家最无私、最纯洁、最深厚的感情。我国在历经艰难困苦之后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一代代中华儿女用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民族的强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育人功能,都将使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传承。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族的思想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的是具有各自特点的历史,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从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汲取精神力量,从一代代先人的英勇奋斗中获得启迪。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其精神状态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全社会的神圣责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当代特定的文化载体,对于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特别的感染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近代革命的历史见证,尤其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其文化内涵是其他任何旅游点所不可代替的。在这里可以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辉煌的革命历程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在这里可以追忆革命先烈的壮丽人生,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的魅力。耳闻目睹的一切,在青少年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在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应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巧用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思想性尤其强,必须采用直观的表现形式才能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尚在形成中,单纯的灌输教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感性的、直观的表现方式则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正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符合他们的思想与心理特点,突出他们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感染力强的实物展品和和丰富的文字资料,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和体会,因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西省南昌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3个: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烈士陵园、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省级7个:南昌市烈士陵园烈士墓区、八大山人纪念馆、滕王阁、安义古村群、小平小道、南昌市博物馆、八一广场。市级11个: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塘南令公庙、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陈云旧居陈列馆、绳金塔公园、南昌市档案馆、杜凤瑞纪念馆、进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示馆、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黄秋园纪念馆以及方志敏广场。尤其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受到各地青少年们的喜爱。

如何有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地教育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多元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育人功能,要做好创新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学问,而深化育人功能,让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成长,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利用教育示范基地这一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举措,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尤其是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既是青少年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激发人们爱国情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随着国家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努力增强积极因素的作用,才能促进基地场馆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效益,实现其德育功能和存在价值。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他们德育的熏陶作用明显。德育水平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课堂。学生的需求产生学习的动力,需求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動,行动指向目标,而目标实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青少年学生只有在适宜的德育心理环境中,内在需要才会产生并转化为实际的动力。因此,环境的好坏,密切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存在问题的环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另外,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动力。

良好的德育水平,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如果教育基地展陈等氛围文化品位格调高尚,青少年学生就会有比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在提高。

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可以使青少年一代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荟萃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大量民族壮举,汇聚了深厚的历史遗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特有的民族精神支柱。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强精神,英勇奋斗、舍生取義的民族奋斗精神,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爱国主义胸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风范,进行传承与发扬。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必然的。

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可以培育青少年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人事迹中,有为新中国成立、建设而献身的英勇壮举,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有为改变中国贫困面而呕心沥血的先锋模范,可以说不胜枚举。他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恪守信仰、献身事业的动人故事,是新时代德育的典范。这些为了国家与民族而奋斗、奉献的仁人志士,对参观的青少年形成强烈的震撼与感染,具有鲜明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坚定做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鼓舞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可以培育青少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动员、激励青少年一代奋发图强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以巨大的鼓舞力量深层次地激发青少年参观者的爱国热情,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理想信念,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育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此,中小学校可以尝试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通过在基地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教学目的。现场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加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著名学者、专家的史料研究和经历报告可以更加鲜活地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教材。而文艺活动、影视作品、话剧快板、文艺汇演的艺术形式则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真正做到“寓教于趣”。

开展革命纪念日活动,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学校结合教育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通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方面的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立足学生乐于参与和便于参与,不断创新主题教育活动方式,一个节日突出一个主题,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切实抓好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的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程序和仪式,推动革命纪念日教育进课堂,进一步拓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渠道和空间,使主题教育活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形式。

三、致力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基地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振兴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调研南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育基地构成类型单一,重形式轻内容,教育辐射面不广,教育持续影响力不够。馆藏内涵挖掘不深,特点不突出。教育形式简单,缺乏互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未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有的基地队伍素质不高,宣传不到位,教育活动模式创新不足。有的县、区开展教育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统一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犹如一本深厚而充满魅力的教科书,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培养爱国感情、培育民族精神和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更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宝贵的“精神富矿”,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好这一“精神富矿”。人们必须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爱国主义,一代传一代,发扬光大,共同继承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准确地把握爱国主义的德育功能,完善基地自身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与激励教育后代的作用无疑是独特的。必须加强基地的馆藏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物史料,并配合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展现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必须强化教育基地的自身建设,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教育基地内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丰富展示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表达以及场景还原等现代手段取代传统的概念式讲解,真正使参观者在教育基地现场受到心灵的感染,切实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投入巨大,只有充分有效地运用于基地的各个项目建设,使现场教育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切实保证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本基地的特色,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宣传,深入学校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现场教育。不断地拓展各个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空间,探索共建共育模式。积极主动与党政机关、教育部门联手合作,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进一步拓展、延伸教育基地的发展空间。

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创新。教育基地应顺应时代主旋律的发展,创新教育基地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基地馆藏内容、德育传播方式、基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对于基地的管理,应不断地拓展思路,丰富针对青少年的主题教育活动。除了改进展览方式以及现场讲解之外,还可以探索编排表演节目、出版图书、创作影视作品等形式,有效地提高对青少年的德育效果,扩大教育基地的影响面。

强化政治责任感,创建一流的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反映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重要历史人物旧居旧址为主,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抓出成效。

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增强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投入推动基地建设工作。要继续把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辅之以视频资料、雕塑等元素,通过展品设置、实物陈列、美学设计、灯光布设等,赋予展品时代感和新鲜感,使其历久弥新。

突出教育主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渗透教育基地的环境美化、展陈方式创新、纪念产品制作等环节中,以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生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资金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同时,必须坚决避免个别基地商业化、娱乐化的做法。

整合场馆资源,增强教育基地在社会教育中的辐射力。在重大纪念活动和纪念日,统一设计策划、统筹各类资源,推出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精品性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共建、论坛讲坛、巡回展出等活动,推动教育资源走进社会、走进基层。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定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学机制和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学分制。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教育基地管理、服务和运转活力。完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统一管理机制,把党委宣传部门扎口管理与行业自律、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经费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加强督查督导。进一步细化教育基地的定位、分类和功能,把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转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对于研究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也可以成为促进地方转型发展、打造文化产业的“新名片”“新品牌”。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青少年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少年发明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爱国主义教育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
“珠”育人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