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中韩动物文化对比分析
2018-03-31刘畅
刘畅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正因为历史的发展,两国的文化在相似的同时逐渐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就“动物文化”,以“马”和“虎”为例来分析汉韩文化的异同,以及该文化对汉韩两国语言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一些对于动物文化与动物词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韩文化;动物文化;对比分析;汉语教学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也是受影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之后的发展,韩国在一些文化领域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也使得两国的文化有相似也有不同。在平时的汉语教学时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都有许多词语是由带有动物名字的字构成的,尤其是在熟语中。当然,在韩语中也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动物词。现以“虎”和“马”為例,对中韩两国的动物文化进行介绍与分析,希望借此能使大家在更加了解两国动物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知道其中的异同,并对韩汉语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中韩“虎”文化
中韩两国的“虎”文化都较为丰富,且在两国的文化中,虎都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形象,下面来分别介绍分析一下两国的“虎”文化。
(一)中国“虎”文化
虎的形象无处不在,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所以在很早的楚文化中就出现了虎的图腾。当今流传的神话故事、儿歌、文学作品中也都有虎的身影,如广泛流传的民间童话《老虎学艺》,还有我们熟读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
首先,虎在中国是一个被神化的动物。虎具有像龙一样被神化的形象,它们时常一起出现,象征着具有与自然相互感应的神秘力量,如“风虎云龙”,说的是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又如“龙骧虎步”是说像龙马昂首、老虎迈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民间又有白虎一说,认为白虎是老虎通过五百年演变成的,神仙们往往也是乘着虎上天入地的。
虎象征着勇敢坚强。由于虎霸气的形象,所以经常出现在古代的军队当中,如横扫千军、骁勇善战的将领被称为“虎将”,冲锋在前的武士被称为“虎贲”,忠勇刚烈的大臣被称为“虎子”。同时虎也是统治者、权利的化身。君王传达军事命令、征调兵将的兵符上面也刻着金老虎,此为“虎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是得取了此物,才能够命令他国的兵将,从而连续的去了三座城池。
虎也象征着吉祥。这体现在各地的风俗中,如陕西的送满月孩子布老虎、陕西的送过生日的小孩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陕西华县一带“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这些风俗中,人们都是希望老虎能给他人带来吉祥。
最后,虎还有作为一种猛兽的凶猛形象。如:“虎毒不食子”、“苛政猛于虎”等。“苛政猛于虎”故事中,孔子路过泰山时遇见的在坟前哭泣的妇女,即便由于当地的虎患自己的家人全部都被虎咬死,也因当地没有苛刻的暴政不愿离开。虽然故事旨在说明苛政对人们的残害,但还是可见老虎凶猛的形象。
(二)韩国“虎”文化
在韩国的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关于虎的传说,虎和熊都很想化成人,太阳神之子为了考验他们,让他们只能靠吃大蒜在洞穴里度过100天,最后老虎因为没有耐心,未能实现化为人的心愿,而熊如愿变成了人。所以对于韩国人而言,虎可以说是像祖先一样的存在,受到了高度的尊崇。
虎是正义的化身。如俗语“???????????(直译:老虎只是做了把狗叼走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老虎把遭人恨的狗叼走了一样爽快,比喻心里变得舒畅了,大快人心。从此可以看出老虎正义的形象,为人们带走不喜欢的东西。
虎也象征着吉祥。韩国百年名校高丽大学的校徽是虎头,校方解释说,虎是朝鲜民族的神灵,借着它的吉祥之意,希望学子们都可以成为人才。虎也是吉祥物原型,1988年在韩国举行的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名为“???”的小老虎。同样,今年在韩国举行的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也是老虎,是一只可爱的小白虎。关于白虎,韩国有白虎年是吉祥年说法,在这一年中,适合做出人生大决定,白虎年降生的男孩将来会有大作为,适合涉足政治界和军事界,而白虎年降生的女孩将来则可以做老师或是法官。
虎有时也被比喻为有威信的人。如熟语“??????????????????”,直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饿的话连念在鼻子上的饭粒都会舔。韩语中用这句话来比喻有威信和爱面子的人肚子饿的话,会放下自己的身段,什么东西都会乱吃。这里就将老虎比作了有威信的人。
最后,老虎在韩国也有凶猛的形象。如下面的韩语熟语:
?????????.(直译:老虎会打自己的幼崽。)
?????????????.(直译:老虎饿的话连宦官都会吃。)
?????????.(直译:抓着老虎尾巴的后果。)
前两句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老虎的凶猛。第三句的意思是抓着老虎的尾巴会逐渐变得体力不足,但放开的话又会被老虎咬伤。比喻陷于难堪的处境,这样做也不行,那样做也不行。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
总结起来,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从各地风俗上可以看出虎在中国人的重要性,从韩国两次奥运会的吉祥物也可以看出韩国人对虎的喜爱。因为是民族的象征,所以总体上韩国人对虎崇敬是高于中国人的。而且对于虎凶猛的形象也只是单纯地体现于语言上,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较少。
二、中韩“马”文化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韩国,马都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人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两国的“马”文化。
(一)中国“马”文化
马作为古代交通出行、驰骋沙场的重要工具,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历史上也有许多名马,带着落入檀溪的刘备脱离险境的的卢马,陪着吕布数十骑破万余精兵的赤兔马,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昭陵六骏。其中昭陵六骏由于伴李世民出生入死,为了纪念,李世民下令对这六匹战马的飒爽英姿用浮雕手法进行描绘,其作品现今看来也是十分宏伟。从这几匹随主人征战名马就可以看出马忠诚的形象。
马又是能力、人才的象征。如“千金买骨”的故事,说的是君王愿意花千金去换取一匹千里马,最终大家看出了君王的诚意,纷纷带着千里马前来给君王挑选。又如“伯乐相马”的故事,受楚王委托寻千里马的伯乐去到多个国家,最后在返回的途中发现一匹拉盐车的瘦马,带回后经过精心饲养,果真是一匹良马。两个故事都是君王想要寻得一匹良马,现分别比喻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和善于识别与爱惜人才。
(二)韩国“马”文化
在韩国,马是吉祥的象征。马是新王出现的预兆,也是与太阳有关的神物。在古代的婚姻风俗之中,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时要骑着白马,因为白马象征着纯洁和光明。马日也是非常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制作出的韩国传统大酱,味道会特别的醇香。
虽然马在韩国也是很好的象征,但通过一些带有“马”的熟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马的另一种形象,如:
?????.(直译:对着马耳朵念经)
??????.(直译:牛去了马去的地方)
??????????.(直译:马和牛去的地方都去过了)
???????????.(直译:苍蝇因为在马尾巴上而行千里)
这几句韩语熟语中,第一句的意思与汉语中的“对牛弹琴”意思相对应。第二句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的意思。第三句是走遍天下。第四句则是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施展自己力气,仗势欺人,与成语“狐假虎威”类似。虽然几句话各有引申义,但是通过这些直译,我们不难看出,马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家畜,带着擅长走路、愚笨的动物形象。
总结来说,中韩两国文化中“马”都具有美好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有更多的韵味在里面,马的精神也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而在韩国,“马”的形象除了吉祥之外,本身动物的形象比较多一些。
三、汉语动物文化和动物词的教学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两国文化的异同,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正确掌握中国的动物文化和动物词。
对于两国文化的相同点,教师可以不用过分的强调,但是就算是同样的动物在两国有着相似的形象,在汉语使用方面,也许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这句话直接翻译是进老虎的洞穴才能抓到老虎幼崽,而在汉语中我们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样的带有文言色彩的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表达形式不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提醒学生在使用时不要直接翻译,而是把对应的汉语表达方式教给他们。又如“?????????????????”,这句话的直接翻译是“虎生虎,狗生狗”。这句话汉语和韩语在表达形式上虽然类似,但是使用了不同的动物。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尽量避免学生因为母语的影响而使用了错误的动物进行表达。
对于两国文化的不同点,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地去引导学生们进行区分,然后将中国特有的文化讲授给学生。如“马”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就比韩国文化中多了“忠实”、“人才”的形象,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可以通过讲授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领悟“马”的形象。同时,文化的不同就会导致一些语言的用法不同。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一般都非常正面,所以与韩国不同,很少會将它作为愚笨的象征,不会出现韩语中“?????”对马念经的用法,所以这时与上文提到的一样,教师要注意学生由于母语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有振.汉韩动物词“虎”象征义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7):150-153.
[2]冯敏.中韩虎文化渊源考论[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09):119-122.
[3]宋莲娉.中韩俗语中“马”的形象对比[J].才智,2012 (23):138.
[4]权娥麟.中韩语言中“马”的象征意味与文化背景初探——以中国成语与韩国俗语为中心[J].理论界,2010(02):172-174.
[5]李有振(LEE YU JIN).汉韩动物词象征义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