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发掘的理念创新
2018-03-31胡玖英刘进彬
胡玖英 刘进彬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民间习惯上将这一地区称为“康区”或“康巴”地区[1]。千百年来,生长于斯的人们出于祈求大自然、渴望相聚交流、维持再生产、传播宗教的目的,创造了诸如藏历新年、酥油花会、转山会、赛马会、央勒节、金马节、望果节、迎秋节等众多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如香巴拉民族文化艺术节、康定国际情歌节、山地旅游节、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各式各样的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育活动是节庆仪式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甘孜州“节庆体育”通常是指隶属康巴地区节日特定文化情境的体育活动,节日特定的文化情境如康巴气候、山水风物、宗教、族源及形成历史大多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呈现。其中,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有自己的时间线索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与康巴生存模式和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是康巴文化的精华。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为节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赋予了新的内容,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如何实现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迫切的战略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旅游开发为目的,从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方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全域旅游引发的节庆体育文化探索和发掘态势,并将之融入旅游活动过程之中。
一、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内涵解读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含义
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2]。全域旅游理念和模式的提出,是我国对旅游认识深入的结果,是实现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3]。“全”与“域”的发展和深化,对于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增强旅游发展后劲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同时,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推动经济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就业、改变群众观念、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新农村建设、指导农牧业现代化等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贡献。概而言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更加强调目的地的综合发展,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波及效果[5]。
(二)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实践
就经济发展层面而言,1949年以前的甘孜州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民众困苦,1950年建州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甘孜州经济有了相对较大的发展,1950年解放时GDP仅为0.34亿元,2015年增加到213.04亿元,增长了约627倍[6],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发展差距明显,2015年,甘孜州经济增长速度为5.1%,比四川省低2.8%,比全国低1.8%[6],甚至落后于相邻的阿坝州、凉山州两个民族地区。严红等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和分类研究表明,排在最后三名的分别是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7]。尽管甘孜州经济发展存在明显不足,但其特点是环境未被人口增长和经济行为严重破坏,旅游业对甘孜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理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正如张维迎《理念的力量》一书中所描述的:“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走出一些错误的理念陷阱,而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的理念的出现和传播,从而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变革的源泉。”2011年11月,州委、州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新概念后,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先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配套实施《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甘孜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甘孜州交通重点推进项目(2013-2015年)》等。2015年,初步形成了东部环贡嘎山旅游圈、南部环亚丁机场旅游圈、北部康巴文化旅游带的甘孜旅游发展整体布局,并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经过5年的实践,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2月,甘孜州被整体纳入国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名单。伴随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旅游业正成为甘孜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群众增收的“摇钱树”。自2011年以来,甘孜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分为27.26%、24.6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8]。甘孜州的全域旅游发展实践,也为节庆体育文化发展空间的规划和开发总结出了优越的理念基础和新思路。
二、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发掘分析
(一)树立“做旅游是一个过程”的理念
目前来看,以节庆体育文化为主线的甘孜州旅游尚处于基础性开发阶段,要深度开发仍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克服急功近利倾向。首先,旅游是在行动中逐渐求得认识的统一,因此,甘孜州应具有对地方社会产生效果和影响的经济实力,并以此提供有利条件的节庆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形成人们对节庆体育的认知度、知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与行为程度,最终达成节庆体育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次,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需要关注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再生,需要尊重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规律,需要大量的实证信息和丰厚的文化储备,需要融入科学思想和政策保护。当且仅当如此,才能使其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价值效益得以实现。再次,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工作的有效统筹,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因此,在要求政府把这些方面有效统筹起来的同时,还需要把精力集中在营造生态、治安、服务环境上,才能确保节庆体育获得巨大效益。综上所述,表明了节庆体育的旅游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花更多的力量,更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树立“做旅游就是做艺术”的理念
节庆体育文化承载了康巴地区人民的情感和历史发展的痕迹,具有明显的文化性、独特性和唯一性,要用艺术的理念来定位旅游、发展旅游。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体育的本质的不断认识,以及社会对体育的健身、娱乐、审美等多种目的为一体的要求,甘孜州节庆体育活动的旅游发展正在发生单一到复杂化、多样化的变化,其中,文化特质上审美与品位打造应体现出新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对甘孜州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更将深刻影响今后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意味着甘孜州旅游产业的节庆体育文化的发掘已经需要作出艺术化的调整。因此,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的发掘要用艺术的感悟去认识,要用艺术的眼光去保护,要用艺术的思维去发掘,要用艺术的手法去打造,要用艺术的灵感去组合,以真、善、美来满足游客的口味、品味和需求,克服简单粗糙倾向。
(三)树立“做旅游就是做文化”的理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应该把文化融合、体现于旅游载体之上,重视内涵打造,尤其突出文化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气质属性。对于踏足甘孜州这片神秘而大美的游客来说,如何认识藏族及其文化是一个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藏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融入和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对过往生活的情怀以及驻留意愿等,这也和甘孜州旅游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节庆体育本身被赋予的精神和象征意义是甘孜州旅游的生命所在,会在实质上起到重要作用,即成为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不管出于什么旅游目的,都必须保持崇高的精神价值,不存在商品化的问题,才能切实增强甘孜州旅游的品质、魅力和吸引力,克服同质异化倾向。
(四)树立“做旅游就是做细节”的理念
甘孜州的全域旅游才刚刚起步,更应该把节庆体育文化发掘这项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根据本体论的诠释,甘孜州节庆体育形式的旅游活动,其本质可看作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在一定时空中的互动与共建过程[9]。鉴于此,甘孜州旅游在做深做细“六大要素”、旅游市场和旅游线路的同时,需从旅游休闲体验深度与多样性出发,重视节庆体育活动与山地、城镇以及重要景观节点的结合,关注节庆体育活动的放松性、参与性和新奇性,关注节庆体育活动中不同利益主体及其各层次需求,坚持细处着眼、抓住细节,做好旅游服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工作,克服粗枝大叶倾向。
(五)树立“后发也要高起点”的理念
后发既是劣势,也是优势。促使劣势向优势转化的关键点,在于汲取先发的经验教训。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下节庆体育活动的旅游发展的成功,虽然对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深陷市场化以自身核心价值消失为代价的传承与发展危机[10]。又如,节庆体育活动的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肖志艳等的调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节庆体育活动那达慕的旅游开发,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的旅游开发行为、管理失误等,给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生态危机问题[11]。因此,节庆体育活动的旅游发展,应从一开始就要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打造,做到现代化、智慧化科技管理,做到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营销宣传,克服因陋就简倾向。
三、践行全域旅游理念的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发掘思考
(一)从地理区位条件发掘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旅游西线上,是“茶马古道”的中心、“民族走廊”的核心地带以及香格里拉国际旅游的核心区,如此有特色的地理区位条件,也就决定了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在四川省旅游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孜州节庆体育文化也是具有旅游开发意义和价值的。因为从节庆体育活动中,游客可以窥见到与甘孜州高原地理特点相融洽并匹配的各民族生存模式和生活状态。例如赛牦牛,牦牛是康巴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基础和交通工具,这种依存关系而生发的赛牦牛活动,可以使游客从中体会到康巴人诸如坚韧与顽强、自然与质朴、勤劳与勇敢、聪明与才智、乐观与豁达的民族文化品格,使之充满对康巴人的敬畏。因此,甘孜州节庆体育活动想要融入旅游活动过程之中,不仅需要强调民族文化特色,更应该用“艺术”、“高起点”理念来突出节庆体育活动特色。这种特色主要源自节庆体育活动传统文脉的传承和文化特质的打造,包括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中深度发掘、提炼具有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的文化元素,分析地域文化异质性与由此产生的潜在旅游吸引力;其次,在节庆体育文化空间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同时,通过对区域的环境保护、民俗民风的尊重、保持良好的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努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2];再次,是节庆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节庆体育活动的规划设计和全媒体利用等。其中,规划设计应成为打造节庆体育活动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重要方式,全媒体应成为节庆体育活动宣传推介的重要手段。
(二)从历史文化背景发掘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
历史上,甘孜州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附国”、“东女国”、“党项”等众多部落和部族到公元7世纪吐蕃东扩形成的“康巴藏族”,再到元代至清多民族共居、土司制度、政教合一、改土归流等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复合性特色的康巴文化。节庆体育文化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节庆体育是充分吸收了康巴文化的很多因素而形成的民间体育体系,而且是用传统节日来延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藏历年、燃灯节、传召节、雨洼“蒙乖”节、桑披“曲拐”节、香巴拉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举办群众性的大型锅庄比赛或赛马、摔跤、举重、拔河等民族体育竞技活动,供人们消遣、娱乐、调节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甘孜州节庆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包含大量潜在的经济价值,也就意为着节庆体育文化将能够成为康巴文化“对外交流”的橱窗口。为此,甘孜州节庆体育活动想要成为康巴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不仅需要强调康巴特色,更应该突出重视改善软硬件的体验环境,如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依托理塘县“马术之乡”民俗文化传统亮点,把山、水、草、林、木等自然景观和人的喜怒哀乐融会贯通,办好“八一国际赛马节”,整修好赛马场。又如,针对现代旅游追寻文化享受这一时代新风尚的特点进行创新,支持诸如科普、引导之类有助于游客深入认知的解说系统建设,如植入一些故事,让游客不仅体验节庆体育活动,还获得一种情感经历,如此才能令人难忘。
(三)从社会经济条件发掘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
近年来,州委州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四川省建设旅游大省、文化强省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经济,使全州经济走出了低谷,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为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由此可见,旅游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提升经济效益,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是相符合的,而期盼来自于对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的认同,认同则来自于舆论与宣传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在目标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分享[13]。甘孜州节庆体育活动想要融入旅游活动过程之中,离不开州委州府有组织、有规划、有保障的运行机制,但对旅游主体而言,还必须突出重视节庆体育文化的主体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康巴人,因为他们不仅是节庆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发展者,更是享受者。如果不能与之分享其发展成果(主要指利益分配),势必造成旅游主体参与热情的缺失,那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节庆体育文化将失去旅游发展主体的强力支撑与动力源泉。同时,也要考虑到旅游客体的融入和认同。把节庆体育文化卖给游客,虽然间接地挣了游客的钱,但旅游条件标准应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或观赏价值,旅游产品的独创性应有吸引力强的体验性、参与性项目,旅游线路应有活动过程、民风民俗、建筑景观、历史遗迹等内容展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客对过往生活情感体验的释怀与满足,争取游客的认可,增强游客的文化印象,这样才能使节庆体育活动在赚足“眼球”、聚集更多“人气”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然而,这一切都将建立在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的思想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而认识统一则凸显出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发展需要重视“过程”“细节”理念的应用。
[1]林俊华.试论康巴文化的多元性[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p10-15
[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07)
[3]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p123-127
[4]刘又堂.全域旅游视阈下旅游目的地功能变化[J].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10期,p90-94
[5]刘焕庆,吴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疆学刊,2017年第1期,p101-105
[6]杜明义.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思考——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p1-7
[7]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p60-64
[8]《甘孜日报》社.我州全域旅游花开别样红[EB/OL].http://www.gzz.gov.cn/10000/10027/10045/2017/08/14/10590384.shtml[2017-08-14]
[9]鲍捷,陆林.河流旅游:缘起、内涵及其研究体系——一个本体论的诠释[J].地理科学, 2017年第7期,p1069-1079
[10]邓艳香,许明荣,李志清等.非主流经济学视角下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p36-41
[11]肖志艳,熊少波.我国节庆体育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 2016年第2期,p30-34
[12]张燕,杨依凡,冯营丽.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选择——以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为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 2010年第30期,p22-26
[13]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 2013年第3期,p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