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乳山羊急性瘤胃臌气的诊治
2018-03-31何争福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镇畜牧兽医站福建平和363708
何争福 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平和 363708
林青松 福建省平和县安厚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平和 363707
近几年来,平和县大溪镇大力发展乳山羊生产,由于大部分养羊户都是采取以放牧为主、添加饲料为辅的饲养模式,乳山羊急性瘤胃臌气病例时有发生。笔者于2017年10月在大溪镇赤安村一乳山羊场接诊一起乳山羊在放牧时发生急性瘤胃臌气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7年10月8日,大溪镇赤安村一养羊户张某将一群乳山羊赶到一片花生地附近的草地上放牧,因主人看管不力,其中8只乳山羊跑到花生田里偷吃了大量的花生藤叶,食后1 h,其中4只乳山羊突然出现骚闹不安、惊恐、到处乱跑、高声啸叫、流涎吼叫、腹部迅速膨大,反刍、嗳气停止,食欲废绝,步态蹒跚,抽搐等剧烈气涨症状,畜主发觉后速打电话求诊。笔者赶到现场后已有1只患羊死亡。
2 临床症状
患羊食欲废绝,反刍嗳气停止,体温38.9℃,鼻镜干燥无汗,肷窝膨胀,左边特别明显,腹部皮肤紧张,触诊瘤胃紧张而有弹性,手离开后不留压痕,张口伸舌、呼吸困难,促迫而用力,甚至头颈伸直,张口呼吸,脉搏快,流涎,可视黏膜发绀。体征:左肷部膨大如鼓,叩诊为鼓音,精神沉郁,举止不安,结膜充血,不断起卧,回头顾腹。
3 剖检病变
对死亡的1只患羊进行剖检发现:尸体腹部膨大、瘤胃壁紧张、横膈膜破裂、胃内有大量气体、静脉瘀血,心包上有线状充血,胃内积有大量青绿饲料。其他器官的病变不明显。
4 诊 断
根据患羊采食多量的豆科植物花生藤叶及特征性的瘤胃臌气,叩诊患羊左肷窝发生鼓音等即可初步诊断为急性瘤胃臌气。
5 发病机理
乳山羊在正常消化过程中,瘤胃内食糜分解所形成的气体,往往通过嗳气不断地排出。因此,产气和排气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当过量食入容易发酵的饲料,如堆积发热变黄的青草、有毒植物、豆科植物、霉烂的草料、菜叶、精饲料等,瘤胃、网胃便发生以发酵过程为主的消化紊乱,食物不能及时运化,致使瘤胃负担加重,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反刍和嗳气发生障碍,迫使停留在胃内的食物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甲烷、硫化氢等)堆积瘤胃内。
6 治 疗
笔者赶到现场后立即将患羊的前腿提起,放在高处,在羊口腔内放一木棒,使患羊嘴巴张开,根据症状的轻重,接着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6.1顺气穴插枝疗法 取柔韧而挺直的新嫩柳树枝,剥去树皮,刮之到光滑。枝条的粗细长短视患羊的大小而定,一般粗如火柴梗即可,长约10~15 cm。站立保定患羊,由助手或畜主用木棒横衔于患羊口腔内,将患羊头部稍抬高,即见上颌齿板与第一条颚褶间的正中处有一个三角形切齿乳头,其两侧各有一个小孔,呈对称性,即顺气孔。笔者用树枝依次向两孔的内上位慢慢插向口角一侧,到插不进去为止,将枝条距孔1~2 cm处折断即可。如无木棒,也可用手将患羊的舌头拉出靠向口角一侧,使口张开,进行插枝。枝条插入一般不必取出,日久会自行脱出。
6.2瘤胃穿刺术
6.2.1术部 在左肷窝部 (肠骨外角和最后肋骨的中间),选臌胀最高、最明显处。
6.2.2手术 术部剪毛消毒后,用外科凸刀将皮肤割一小口,并将皮肤稍移后(使皮肤和胃的穿刺孔不在一直线上),用穿胃套管针与腹壁成直角用力穿破腹肌,进入4 cm左右即可到达胃内,此时,用一手固定套管,一手将内针拔出,徐徐放气。有堵塞时,可将套管左右或上下摇动。皮肤创口采用单节缝合,消毒、上药后即可封闭。
6.3药物治疗 (1)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5 mg,每天1次,连用3 d。(2)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 安钠咖10 mL,10%维生素C 10 mL,氨苄青霉素 2 g混合静脉注射,2 次/d。(3)灌服药物:方 1,石蜡油 80~100 mL,鱼石脂 2 g,酒精 10~15 mL,加水适量灌服,起到止酵泻下作用。方2,芒硝20 g,滑石10 g,莱菔子30 g,加水煎后另加芝麻油30 mL内服。方3,民间土方:莱菔子100 g,大蒜头120 g,捣碎后加芝麻油150 mL,调匀口服。
通过采取以上3种方法,3只患病羊全部治愈。
7 讨论与建议
1)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排出气体,制止乳山羊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理气消胀。若采用瘤胃穿刺放气则不能放得太快,要缓慢放出,以防腹压突降,引起脑贫血死亡。
2)羊乳是闽南地区儿童、老人喜爱的乳食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牛羊养殖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因此,做好乳山羊养殖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3)在放牧前几天,建议先喂一些青干草或粗饲料,逐渐过渡,放牧时还应注意乳山羊采食量,不宜过量,采食后不要直接饮水。同时注意不到有露水或下霜的草地和田地上放牧。
4)在舍饲乳山羊时,不要喂给霉烂饲料或霉烂的菜叶或发酵的牧草,也不能饲喂太多的精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