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基”建设 助力精准脱贫
2018-03-31王城乡
王城乡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加强“三基”建设,是省委从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执政水平的全局出发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是贯彻“六大发展”理念,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精准脱贫而言,“三基”建设更为重要。
一、当前贫困村党支部在组织建设方面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尤其是需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三基”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作为各村第一书记,肩负精准脱贫重任,从驻村之初,就以推动“三基”工作为抓手,坚持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的标准,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党组织贯彻改革、搞活的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收入增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目前贫困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部分党支部起不到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员素质亟待提高。以省派某第一书记所驻村为例:村集体经济近几年一直为零,村民之间土地纠纷问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已经连续6年没有发展过一名党员,2014年选举的一届支部班子,在不到三年时间就换了4任村党支部书记。支部、村委互不团结,村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村民意见很大。贫困村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受到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脱贫攻坚任务的压力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发展目标的国家。但是截至目前,中国仍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来自家族宗派的挑战
在农村,家庭是生产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农业生产的分工协作对象是血缘关系的亲属及家族内的成员,这种合作的需要有意识的增进了亲属间、家族间联系的社会动力。因此,一些家族势力大的村,干部选举要么家族间轮流坐庄,要么宗派间互相妥协。仍以某第一书记所驻村为例,有一届村支部书记连任9年,发展了近20名家族或宗派内党员,之后他的位置又由其亲属接任。因此,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等方面,存在优亲厚友现象,损害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这种现象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得以解决。
(三)来自信仰危机的挑战
贫困村由于党团组织凝聚力下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加之一些宗教趁虚而入,使得少部分老年人盲目迷信于宗教,青年农民则政治热情较低,理想信念淡薄。因此,在落实扶贫攻坚各项措施的同时,要把党的理想信念宣传教育有机贯穿于全过程,扶持与教育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让扶持感化人心,让教育触动感情,让党的政策凝聚人心。
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软弱涣散,根源在于放松了党的自身建设,忽视了思想改造,松懈了组织纪律,弱化了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做好党建和扶贫结合这篇文章,既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由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所决定。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这一基本思路,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脱贫攻坚先锋行”为主抓手,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支撑体系,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精准融合,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
二、脱贫攻坚在路上,把“三基”工作作为切入点
(一)精准脱贫,重在基层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关键是强化村级党组织这个领导核心,要着眼“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因此,山西省委组织部逐步加强了对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力度,2016年底,仅增派到临县的省派第一书记就有120人。第一书记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脱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党员队伍管理中,提高新党员的发展质量,全面规范“主题党日”活动,明确集中学习、党员议事、交纳党费、汇报工作和主题服务等方面作用更是突出。其次,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贫困村脱贫产业为抓手,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渐规范村级阵地建设,强化服务能力。落实村委活动场所,做到“五有五化”,就是经常有“两委”主干办公、有班子成员值守、有党员村民议事、有为民服务活动、有群众娱乐活动,实现办公议事正常化、活动开展特色化、教育培训实用化、为民服务便利化、文化娱乐多样化的目标,强化为民办事服务的功能。再次,第一书记在规范基本制度建设,强化村级治理,促使“村支两委”规范用权、履职尽责,建立支委会工作制度、村级重大事项联签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民主监督程序化等方面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7年底,山西省农村支村两委进入换届之年。仍以省派某农村第一书记驻村为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支村两委换届圆满完成。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为乡镇的一名临时干事,有着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新当选的村主任则是一位常年在外工作的企业家,并且多年来一直为村民捐资助学,为老年人扶危解困。选好了带头人,就为基层组织建设输入了新鲜血液,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二)夯实根基,强化基础工作
党在农村的基础工作是基层组织的支撑和基本能力的集中体现,要着眼“精细化”标准,首先是在党建工作中,实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三个清单”制度。其次是注重脱贫攻坚,推进服务群众精细化。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和一户一档的资料,实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和年度考核,促进精准帮扶工作见实效。
(三)长效发展,提升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做好工作,完成脱贫攻坚使命的重大支撑。要着眼“常态化”标准,通过“两学一做”活动和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力提升“村支两委”把握方向的政治鉴别力,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推动精准扶贫的发展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力,以及做群众工作、廉洁从政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