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消防建设的背景、体系架构与路径

2018-03-31上海公安学院智慧公安研究课题组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防智慧

上海公安学院智慧公安研究课题组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城市作为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口、产业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是各类灾害和安全事故危害最大的地区。城市消防工作是城市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城市安全的必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火灾数量趋于增多,损失愈加严重,现有的城市消防管理机制受到挑战。在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悄然到来之际,城市消防管理模式也在顺应时势发生变革,智慧消防建设应运而生。

一、智慧消防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各类生产生活要素及人口进一步走向高度集中,各类风险高度聚集,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消防工作的总量与难度均产生了质的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与不断新增的火灾风险存在矛盾,在原有模式下即便增大管理强度,其管理效益的想象空间亦十分有限。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作为一个城市,上海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上海的城市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品牌和重要标志。因此,上海的消防安全建设必须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和以统筹发展眼光来看待,着力解决市民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与城市消防安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提升城市火灾防控的科技化、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水平,努力开创新时代城市消防安全的新局面。

(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政策,标志着我国大数据产业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2016年上海印发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效支撑,是落实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作为智慧国家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保障,智慧公安和智慧消防建设至关重要。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2017年12月26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推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不断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上海公安工作新局面。”2017年12月23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龚道安局长在上海市公安局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作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建设上海智慧公安,打造最安全国际都市”为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上海智慧公安建设的发展蓝图和宏大构想。2018年2月1日在京召开的政府消防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同志再次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警战略,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开展消防安全评估、风险预测、灾情预警等工作,着力提升消防工作智能化水平。

适逢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公安全力推进的大好时代,城市消防安全建设理应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着力搭建智慧消防框架,构建大都市火灾管控的新格局。

(三)解决世界性消防难题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火灾类型复杂多样,救援对象日趋繁杂,城市风险高度聚集,消防管理的对象和体量剧增。“一高、一低、一大、一化工”是城市人口、物资、超常规建筑和各类风险高度聚集的地方,是城市消防重点与难点。

“一高”即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其因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烟囱效应”、消防供水难、排烟搜救难、救援登高难、人员密集、扑救难度高,一直是公认的世界性消防难题,发生火灾后一旦自救失败、火势扩大,依靠外界力量进行扑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上海的高层建筑不仅建筑高度远超国内其他城市,其密度更大,即使放眼全球也难以找到现成的火灾防控经验可供借鉴。位于陆家嘴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总高为632米,它也是世界第二高楼,此外还有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67.9米高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0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厦,全球排名前十的高楼2幢在上海,全市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600余幢,高层建筑总数达到了3万多栋。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管理,无论是隐患的排查、防火监督还是发生问题后的紧急处理方案都包含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任何依靠人力的管理措施在这样庞大的体量和多变的情形之下都会显得捉襟见肘。

“一低”即轨道交通等地下设施。轨道交通深埋地下、空间封闭、线路狭长、人员高度密集、电气设备繁多,面临“电气火灾预防难、车辆火灾防范难、动态风险管控难、人员疏散施救难、高温烟气排出难、重型装备进入难、寻找火点扑救难、地下通讯联络难、安全防护保障难、暴恐现实威胁”等“十大难题”。而轨道交通是上海人民的最重要出行方式,日均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高峰流量可达到1200万人次。截至2017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6条,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600多公里,车站数近400座,到2040年将建成运营线路总长超过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地铁已成为城市人口输送的地下大动脉,地铁的消防安全对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可谓生死攸关。

“一大”即大型综合体和大型复杂建筑。截至2017年底,上海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有200多家,商业体量超过1600多万平方米。城市交通综合体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航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枢纽用地超过26平方公里,日均客流量达到50多万人次。大型复杂建筑如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可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

“一化工”即化工区和化学危险品。石化企业易燃易爆物料众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各类安全风险叠加、处置扑救难度巨大,已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区、人员伤亡的重灾区。

上海城市人口总量庞大,“四个一”中的任何一个点位发生危险,其造成的损害后果及恶劣影响必将数倍于其他城市,确保重点消防部位的绝对安全需要智慧消防系统的有力支撑。

(四)创新消防管理机制的要求

近年来,城市消防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制定消防规划、组织消防安全审核验收、开展防火监督检查、进行灭火战斗、参与各类抢险救援和紧急救助,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城市要素的增加,开始由量变到质变,原有的消防管控模式开始遭遇各类困境。

1. 防火监督的独木难支

长期以来,城市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是政府消防部门高举旗帜,用行政式、运动式、地毯式的传统方法,依靠数量有限的基层防火监督员的超负荷工作来发现和督促整改隐患。几乎不间断的“专项整治行动”“隐患大排查”,让政府消防部门所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上海目前有市级消防重点单位几十家,区级消防重点单位数千家,其数字仍在不断增长,而政府消防部门的专职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仅有一百多人,兼职监督检查人员不足一百人,防火监督员数量相对于海量隐患数据如同沧海一粟,因而政府部门对于社会面的消防安全无法做到心中有底。为了确保安全,只能依靠防火监督部门的力量,反复加大排查频率和力度,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从而走入了一个“死循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重点单位越来越多,需要加强监督整改的部位只增不减,传统的防火工作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必须有新的消防机制和模式。

2. 历史欠账的瓶颈制约

制约上海消防工作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就是历史欠账问题。清朝末年,世界列强争相在上海划定租界,各自为政,道路、水源、市政设施等从历史上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方案,存在很大的先天不足。上海开埠后,随着外国资本输入和工业的发展,大量贫困农民来沪谋生,因无力租赁住房,就在荒地、路旁、河畔以至工厂周围的空地,搭起形形色色的棚户,迄今为止,上海仍存留不少棚户区。上海的城市建设也起步较早,在各类消防规范尚未制定和完全付诸实施之前,已经有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商场和居民区。全市20年以上房龄的老旧高层建筑有1200余幢,各类棚户区有的严重缺乏消防设施,有的内部消防设施年久失修,历史遗留隐患较多,给火灾防范处置带来了严峻挑战。

3. 人口复杂的管理软肋

如果说历史欠账问题是上海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那么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就是上海消防工作的软肋。人由于其先天的缺陷、社会的原因和管理的原因等因素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失误,成为消防管理各因素之中最不稳定和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整体工作做得再系统完善都有可能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功亏一篑。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人口有以下特点: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高、外来人口占比高、人口流动速度快、个人消防能力和消防素质参差不齐。截至2016年底,上海登记常住人口为2419.7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 980.20万人,占比达到48.65%;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31.57%,个别中心城区甚至超过了35%,说明上海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再加上经济原因和历史原因,上海存在“人、物、房”三大隐患的重叠现象,即消防能力不足的人(老年人、残疾人、外地人、低学历的人)常常住在物防不足(缺乏消防设施)的老旧房屋(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中,导致脆弱性呈几何级增加,风险加剧,使“人的因素”成为消防工作的“阿喀琉斯之踵”。

4. 灭火调度的协调不畅

当前阶段,政府消防部门的灭火指挥体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消防部队统一部署的“119”接处警指挥系统基于消防指挥网构建,仅将原公安现役部队纳入指挥体系,各企业的专职和兼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等广大的体制外消防力量没有被精准统计也未能纳入指挥体系,接警后不能第一时间调度距离着火点最近的社会消防力量,而是依靠消防战士火速着装登车后长途奔袭灭火,期间的时间延误常常会导致在与火灾的鏖战中丧失先机。与此同时,社会消防力量缺少专业化的装备与灭火训练,由于尚未建立有法可依、理论成熟的联合作战平台,政府消防部队也缺少与社会消防力量协同并肩战斗的经验,使社会上的义务和志愿灭火资源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基本依靠现役消防队孤军奋战。第二,由于信息和数据的不连通,消防指挥中心对于路况信息、建筑内部区域划分信息、市政水源信息、消防车道布局掌握不充分,只能依靠中队战斗员对着火单位的人为了解和个别记忆来保障快速抵达火场和进行处置。由于现役消防体制限制,灭火战斗员流动性极大,处警车辆找不到着火点、消防车被堵在拥挤的车流中动弹不得、大型车辆到达现场却发现没有充足的回车场和操作空间、消防水源连接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灭火时机延误。第三,火场危机四伏,作战指挥员对着火建筑内部环境的判断依据太少,火场勘察员和内部强攻的战斗员携带的个人装备和通讯设施远不足以应付瞬息万变的火场危险,导致消防员伤亡事故屡有发生。

灭火战斗力的整体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加强训练一条路,向数据要红利、向科技要战力才能使城市火灾抗御能力提升有更广阔的前景。

5. 战略布局的依据缺乏

如前所述,当前消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政府提供的消防安全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荀子曰:“为人君者,管分之枢要也”。在总体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该设置多少消防站,哪里应该规模大些,哪里应该规模小些,哪个区域的消防站密度应该相对较高,哪个区域可以适度放宽,有限的登高车、高吨位水罐车、泡沫车、大型破拆车辆、先进的单兵防护装备、通讯设备等消防战略资源该如何配置,目前依然主要依靠经验决策,使政府消防投入不能确保效益最大化。

此外,对于消防站的规划,多数设计只考虑“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这一简单要求,忽略了灾害源空间布局、实际环境状况、消防设施状况、人口分布、财产分布等要素,对辖区道路交通条件的限制也估计不足,导致规划设计不合理。

只有在智慧消防基础数据采集和运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依靠区域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配置需求,再视资源供给情况完善配置方案,才能让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好钢用到刀刃上”,从而实现全市消防一盘棋,精准布局,全面统筹。

二、智慧消防建设的概念

智慧消防是一个综合性火灾防控平台,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数据互联等手段整合各相关方的力量,实现火灾防控的社会化。

智慧消防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借助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防火方面实现单位自我管理、政府执法监督、社会共同参与的有机融合,在火灾应急处置方面实现专业消防力量的合理化布局、专兼职及义务消防力量的联勤联动、指挥层级的上下贯通,在城市整体火灾防控方面做到“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

智慧消防给出的城市火灾防控方案依托城市物联网、互联网与新型产品科技,但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智慧消防是一次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而开展的集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标准修订、治理流程重塑、技术手段革新为一体的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城市消防治理模式变革。尽管存在时间紧迫、缺乏经验参考等诸多困难,但上海在智慧消防的建设方面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重点项目优先建设、基础项目同步推进”的原则,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按照“巩固成果、调整架构、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安全运行、提升效能”的思路,坚持项目化驱动、集约化配置,突出社会资源高度融合和大数据深度应用,将于2018年年底初步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前端感知智能化、信息资源服务化、通信保障实战化、决策分析科学化”的建设目标。

智慧消防的建成必将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为城市消防安全建设带来更为科学先进的解决方案。

三、智慧消防建设的体系架构

上海智慧消防项目建设将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新技术,紧紧抓住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公安的大好机遇,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充分整合城市规划、城建、供水、供电、燃气、安监、交通、治安、社区等基础数据资源,全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政府、社会单位、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管控平台,努力形成“感知智能化、防火社会化、调度一体化、服务便捷化、接口标准化、界面友好化”的消防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火灾防控,开创消防管理社会化的新局面。

(一)法律法规建设

2017年10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并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和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划分进行了说明。《上海市消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也相应地增加、修改和细化一些条款,要求“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应当与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提出在认可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前提下,“政府消防机构可以将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作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的依据”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智慧消防的“全民参与”和“共管共治”建设奠定了立法基础。

1. 政府层面齐抓共管

《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对县以上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消防责任进行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在政府管理层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适度缓解了政府消防部门防火管理“独木难支”的压力。

2. 监管层面引入保险

要求高危单位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介入有利益诉求的第三方评估监管。这种机制下,保险公司为确保盈利,需对参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参保单位为节约保费,主动消除火灾隐患,保障消防安全。如果配套法规齐全、评估技术成熟,这类的第三方监管比单纯的政府罚款制约更为有效。

3. 单位层面加强评估

要求火灾高危单位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开,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资质提出要求,并明确其对服务结果负责,避免了火灾高危单位的防火工作完全由防火监督部门监管的局面,诚信可靠的评估报告向全社会公开给出社会监管的方案,并起到进一步督促单位自我整改的作用。

4. 社会层面强化信用

要求各有关部门建立单位消防安全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信用评价、项目核准、用地审批、金融扶持、财政奖补等方面的参考依据,将消防安全信用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企业品牌形象直接挂钩,提高企业自我约束积极性。

(二)网络技术架构

智慧消防体系以物联网为基础,其总体技术构架符合物联网的经典结构:自下而上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

感知层即传感器层面,相当于智慧消防系统的“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对感知对象的温度、湿度、浓度、压力、位置、数量、形态等动态或静态的信息进行广泛获取和辨识,主要依靠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定位技术等。感知层的设备主要包括: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视频摄像头、GIS系统、无线网络等。

网络层即传输网络,是智慧消防的神经系统,用于将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通过各种网络进行可靠传递,把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并把数据中心的指令等传输到终端智能化控制设备。例如,当一个防烟分区内有两个感烟探测器发生感知烟雾报警后,信号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就会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发出火灾确认指令,通过网络层将指令送达排烟风机、防火阀、消防水泵、视频监控等终端设备。网络层的关键技术就是适应各种现场环境,确保数据稳定、无缝的网络传输。网络传输方式包括卫星通信网、4G移动网、微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等,就其通信范围而言包括企业内部网、互联网、各类专网、小型局域网等。

处理层用于支持信息传输和处理,它是整个智慧消防的大脑与核心。处理层包含消防大数据中心和消防物联网应用相关的统一数据支撑平台,其依托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负责对各类汇集的消防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加工、分类存储、变换格式等,将信息数据标准化、格式化为共性应用数据。处理层涉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智能处理。

应用层负责智慧消防体系和与终端用户的交流,运用各类终端应用软件根据用户的要求向用户提供需要的资料,做出辅助决策。如灭火调度平台、防火监督平台、移动端APP等都属于应用层。应用层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和中间件技术,包括感知信息挖掘、软件与算法等。

除以上四个标准层外,智慧消防系统还包括运维管理部分和标准管理部分,分别负责检测系统的可靠运行和体系内各类标准的统一化。

(三)业务逻辑架构

智慧消防的体系结构及框架尚在探索中,以下所提到的业务逻辑架构及应用系统架构是调研组结合外省、市建设情况给出的建议与设想。经调研,上海智慧消防建设尚处于数据积累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交换中心建设,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几个智慧消防感知试点单位正积极着手试用新技术与新模式,以期在后期进行推广使用。试点单位包括白玉兰广场、田林派出所、国家会展中心等。

智慧消防系统应用于城市火灾防控,不外乎“防”与“控”两个方面的需求,无论是防还是控,智慧消防体系都强调“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故平台的末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与开放性是重点考虑,将“群”这一业务从简单的、面向群众的消防宣传业务,拓展到群防群治、群众监督和群众义务灭火。在“防”的方面,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城市的消防规划、消防安全审批、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消防单位的专门管理、社会面安全宣传;“控”的方面,需要搞好火灾应急指挥调度和日常作战训练规划。“防”与“控”均与群众紧密结合,构建“防”“控”“群”三者有机“联动”的框架,是智慧消防体系的业务逻辑架构。

(四)应用系统架构

上海智慧消防建设坚持以数据建设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数据挖掘与软件应用,集中精力做好数据汇集、数据清洗与沉淀工作,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边进行试点边拓展应用。以下智慧消防愿景是调研组对今后智慧消防建设的整体方向的设想,其中部分应用体系已经建成,部分应用需要进行升级拓展,部分应用需要等到基础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的情况下,方可尝试启动。

智慧消防的整体愿景可概括为“一中心”“一平台”“四系统”。“一中心”即消防大数据中心,“一平台”即智慧消防云平台,“四系统”指构成消防应用系统的“智慧火灾预防系统”“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综合战勤保障系统”“公众消防服务系统”,是智慧消防平台的组成要件,同时也是消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1. 智慧火灾预防系统

智慧火灾预防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在区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消防智慧规划,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消防重点单位主要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远程监控,依靠户籍化管理的数据积累实现对重点单位与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依靠开放的软件端口实现防火监督方面的共管共治。

智慧火灾预防系统可能涉及以下一些子系统:消防资源规划系统、消防户籍化管理系统、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消防设施监测系统、消防移动巡检系统、消防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统一视频监控系统、危险源监测系统、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消防安全智能预警系统等。

2. 智慧应急调度系统

智慧应急调度系统依托有线、无线、卫星等指挥网络,以PGIS平台为基础,可实现火警地点的智能定位、自动将火场周边视频切换至指挥中心大屏,GIS地图可显示火场周边各类可用消防力量和设施的分布;指挥中心可参照着火单位的数字化灭火预案,一键调集最近的先期处置力量和后期增援力量,与各处置单位实现实时多向通讯,对火场动态、战斗员生命体征、水枪阵地布局进行动态管控,实现扁平化指挥,高效化处置。

智慧应急调度系统可能包括以下子系统:可视化智慧防控指挥管理平台、4G单兵作战平台、消防移动指挥平台、智能定位平台、车辆智能导航系统、绿波疏导系统、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等。

3. 综合战勤保障系统

综合战勤保障系统包含队伍管理功能、装备管理功能和作战训练功能,将消防员的作战训练情况、消防装备的生命周期及完好情况、可用消防力量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完善的基础数据记录,支撑整个智慧作战系统的运作。

综合战勤保障系统可能包含以下子系统:消防车辆管理系统、作战装备及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灭火药剂管理系统、VR视觉模拟训练系统、电子沙盘推演及战评总结系统、消防战士训练系统、微型消防站管理系统和队伍正规化管理系统等。

4. 公众消防服务系统

公众消防服务系统是政府消防部门对外提供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服务的平台,可直接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之上,更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和资源共享,系统设计体现被服务单位和群众的需求,是客户需求导向设计,提升单位与群众的用户体验感。

公众消防服务系统可能包括:消防服务网站、消防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消防网上办事系统、阳光执法系统、消防宣传培训系统和消防产业电商平台等。

四、智慧消防建设难点

(一)数据交互仍有障碍

虽然消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编制体制、人员素质、经验认识等主观因素和IT技术发展、业务发展、建设周期、经费投入、项目管理等客观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消防部门绝大多数系统都部署在公安网,只有少数涉及指挥调度和社会服务的系统部署在指挥网和互联网,按照政策要求,公安网与指挥网逻辑隔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数据跨网交互受到严重制约,获取鲜活的社会资源困难。

同时,与消防密切相关的社会资源同样会受到管理权限制约,数据完全互通有待时日。例如,与灭火相关的消火栓管网,水务部门只负责500毫米以上管径管段,以下管径由各区自来水公司分别自建,水务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内部信息交流也不够畅通,因此也无法提供消火栓管网布置情况。除此以外,供电、道路、危险品等管理都存在类似问题。

(二)原有系统整合困难

消防现有的信息化操作系统,包括实战指挥平台、接处警系统、防火监督平台、火灾统计系统等,在功能上存在机关要求多、服务基层少、基层不爱用的问题;在技术方面,各个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企业开发,软件的端口、技术标准互相不完全融合,存在整合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多个系统的数据不互相连通,部分数据需要在不同系统重复录入,增加了基层的录入难度,也导致数据的统一性存在偏差;在应用体验上,建设初期采用了传统建设和应用模式,随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日常生活中智能终端方便、快捷的优势愈发明显,与其他商业类应用系统相比,系统操作体验感反差强烈。

(三)信息化人才配备不足

由于缺乏编制支撑,再加上原有信息化工作任务相对于现阶段较轻,实施智慧消防战略之后,信息化人才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从长远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及后备储存机制尚不完善,公安及消防院校的信息化教学队伍也亟待加强,信息化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师资、场地、设施、教材不能满足未来政府消防的信息化需求,与未来公安工作离不开“数据警察”的道理相类似,既懂信息化又精通消防业务的“数据消防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四)信息安全风险不易掌控

消防工作所涉及到的信息类型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公民个人信息、单位信息、城市公用事业信息、气象地理环境信息等。智慧消防时代意味着网络协议由原来的单一协议与单一交互向多方协议、人机交互、计算机交互等多维模式转变,原先隔离的数据池如同百川到海般融入到了同一框架体系下的信息资源池中,可能发生信息暴露的环节一旦发生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将无法用传统思维进行估量。

五、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建议

(一)更新思路,前瞻决策

智慧消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理念,是城市消防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防生产力与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智慧消防建设是顺应科技与时代潮流的一项重要工程。它不仅仅是政府某个部门的任务,也不局限于某个技术领域,而是科技进步和数据革命大背景下的城市消防产业革命,任何的局部机制障碍、短期利益壁垒在轰轰烈烈的数据互联大潮面前终将不堪一击。

全体智慧消防建设者必须更新思路,前瞻决策,着眼长远,充分认识到智慧消防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主动融入大数据互联的潮流,消除各类制度、机制、技术壁垒,早日制定出台新的标准规范,对旧的、不能互容的系统进行更新和重建,加速数据的融通汇合。

(二)消除壁垒,推进开放

实现智慧消防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而消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是消防大数据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消防行业整体转制的大背景下,消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吐旧纳新、海纳百川的大好机遇,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全面融通汇合将使以前行政管理壁垒、现役体制壁垒等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在智慧消防建设过程中,应时刻注重数据的互通互容与标准的协调统一,防止内部部门之间、试点单位之间存在过多技术差异和标准不一,又产生新的壁垒。

(三)积累数据,夯实基础

计算机的云计算之所以能称得上“智慧”,就在于其拥有巨大的数据量和日趋完善的算法模型,而算法模型的建立与完善仍然依赖数据存量。

当前,限制数据挖掘能力的主因并非技术原因,而仍然是数据基础不够,也就是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或者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就是智慧消防的米,数据的积累就是整个智慧消防建设的根基,如同种子在长好根系之后一定会生出叶片一样,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针对数据的挖掘使用会自然完善。

尽管智慧消防的具体应用前景仍然不够确定,很大程度上还要等待各个试点单位的试验结果和推广情况才能给出具体描绘方案,但智慧消防建设的根本非常明确,那就是数据基础。花大力气搞好数据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的汇集、清洗与标准化,是当前亟待完成且方向完全正确的工作。

(四)适度容错,勇于探索

智慧消防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建设之初每走一步都是试探性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水到渠成。在智慧消防的试点与推广过程当中,短期内没有显著成果甚至遭受挫折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智慧消防事业要想顺利推进,必须有适度的容错机制,允许一定时间内整个体系存在不协调和不顺畅,不可因为遭遇波折就裹足不前甚至胆怯退缩,而要着眼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整体发展方向,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五)主动服务,兼顾机制

当前正处于中央大部制改革正在推进、基层机构改革尚未完全落定的阶段,许多部门未来的权责划分尚不十分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智慧消防建设可紧紧抓住消防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提供安全服务、考虑用户便利”为根本出发点,依托原有现役消防力量,充分重视公安机关在社会面安全管控方面的优势,加强消防科研能力与消防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做大、做强试点,并在试点过程中不停探索,多采用新模式,集中力量培育有适应性和生命力的模式,加速智慧消防的完善与成熟。

消防工作原有的管理运行模式主要依据公安现役消防机构业务管理流程设计,而体制改革必将带来流程重塑。若现行智慧消防的运行机制过多考虑行政组织因素,其势必与将来改革后的机制不完全匹配,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如果完全不顾及现有情况,又难以在短期内规划出未来的运作模式,原地等待可能会耽误宝贵的建设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以服务社会消防安全为主要出发点,兼顾行政机构的重组情况,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推进建设。

(六)双管齐下,保障安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对网络信息安全要求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与法律层面。智慧消防涉及的信息量巨大,利益相关方众多,网络安全必须是一道严格的底线。在搞好智慧消防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的风险,同步探索信息安全立法、信息安全自律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暴露风险评估、信息加密科学研究,从法制、道德、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使信息泄露风险可控。

1. 要加快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与使用

信息泄露与保护如同矛与盾,要确保信息安全,必须不断加强防守技术。

2. 要健全信息安全防护的法律与制度

要守住信息安全的底线,还需要从管理机制出发。第一,坚持网络安全与智慧消防建设发展并重,建立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使能够接触到重要数据的人员权责明确;第二,智慧消防的物联网及相关网络必须严格全面推行实名制,通过实名制加强用户端的自我制约;第三,对于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须加强物理和网络安全防护,预防外来入侵;第四,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预警、通报与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

消防智慧
《消防界》征稿启事
“消防体检”保安全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一架MQ-9收割者正在执行消防任务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