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探索

2018-03-31中共云南省永平县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永平文明绿色

中共云南省永平县委书记

云南省永平县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中共云南省委提出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要求,确立了把永平县建设成“中缅陆路大通道上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云南省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牢生态文明新理念。永平县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一是在宣传教育上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学习宣传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实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准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新论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三个判断、“美丽中国”建设时间表等内容,教育引导群众深刻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重点学习宣传好中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重点宣传好永平的县情实际,永平在大理州、云南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等,教育引导群众树牢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积极投身到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二是在工作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结合“两城三县”同创抓教育。采取以会代训传达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讨论学、业余时间自觉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干部树牢“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思想,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发挥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等平台的作用,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倡推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等行为方式,引导群众树立“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结合示范创建强化认同感。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机关”创建工作,在48个单位实施了机关院落花园化建设工程,新增省级园林单位(小区)50个,通过创建,让“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大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结合民风民俗引导促实效。弘扬少数民族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坚持因势利导,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助推形成爱护环境、呵护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一是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富民。结合县内山地资源广阔、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的实际,走好创新型、开放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产业发展路子。采取“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方式,构建“种植养殖+深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培植一批种养专业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持续做强“五种五养”产业基地,打造“永字号”、打响“博南牌”。二是倡导现代工业推广循环经济。坚持绿色工业强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出创新驱动、企业培育和品牌打造,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打造核桃、中药饮片制剂、果蔬、生态茶、肉食品等特色食品加工业,把博南工业园区建成大理州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全县推广国家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1.5万支,推广使用沼气池1.22万口、节柴改灶5.06万个、太阳能5394户,淘汰落后产能800吨,关闭非煤矿山2座。启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实施34个电网改造升级、15个行政村1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支线及末站建设,完成天然气入户2000户。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深入挖掘和整理博南古道文化、马帮文化、饮食文化、边屯文化、民族文化,做好结集出版、对外推介工作。积极融入省、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博南古道、曲硐温泉小镇、曲硐古村落保护等项目开发力度,以博南古道为主线,串联各个节点,形成以曲硐为中心节点,往保山串联曲硐古村落、曲硐温泉小镇、花桥村、历史博物馆、永国寺、古元梅、江顶寺、霁虹桥、接保山平坡村,往龙门方向串联银江河湿地公园、顺银江河而上至龙门山水田园、到大坪坦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园“一纵一横”旅游线路,把永平变成集餐饮、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一是科学规划强引领。借助永平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有利契机,围绕把永平全境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的目标,结合永平实际,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永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年)》,对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阶段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建设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领作用。二是防护结合构屏障。深入开展“森林永平”建设,守护现有森林资源。在各乡镇设村级监测点,开展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紫茎泽兰等预警监测和防控工作。完成辖区内主要河流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全面普查和分级保护好境内古树名木。以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县辖自然保护区综合能力,依托复旦大学、大理大学学科优势进行合作,开展好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实施好新华街、新民街、车站路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县城东片区道路、环城北路、永兴大桥等建设项目,创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50个,完成荷花公园、博南路中部东侧滨河绿带等节点绿化工程,有序推进银江河滨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博南文化园、龙坡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并有效落实河长制,系统推进河库保护、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乡镇污水处理、“一水两污一公厕”。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考核验收,7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构筑生态安全保护屏障。一是强化“三严”促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划定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8798.1亩、全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4.25万亩。抓实土地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启动博南镇初一铺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砂石料生产、河道采砂等非煤矿山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查处违法用地2.6万平方米。严格环境执法,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严格加强森林防火和资源林政管理,严厉打击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70件,318.14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抚育森林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88%。二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完善生态建设目标考核机制,签订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和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机制,激发企业主体积极性,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三是健全督查机制。对全县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主要工作定期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猜你喜欢

永平文明绿色
教师节
绿色低碳
踢球
认识形近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