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问题、原因、对策
2018-03-31敖永春张振卿
敖永春 张振卿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一定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有利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上。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载体等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之主客体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和实施也面临瓶颈。如何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追问、不断反思和深入的话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于高校也有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2016年底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更高标准、更加细微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实施及实效性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现实状况之间仍存有不平衡、不相协调等情况。
(一)艺术运用不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延展和深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不是一个“单刀直入”或“你用我受”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须体现运用广、广运用和交互实施的联动过程。换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中,一种艺术的着力点要分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个内容或方面及多种艺术的着力点要综合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内容或方面。从艺术运用范围、特点和互动性等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都存在“用之不全”的问题。第一,艺术运用范围存在局限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课上用得多、课下用得少,教育过程中运用得多、生活实践中运用得少的情况。此外高校“思政课”这个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本身存在教学艺术运用情况的参差不齐,各个高校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课堂效果和学生获得感情况不尽相同。第二,艺术运用存在单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艺术的运用存在“常用的艺术被常用、少用的艺术不常用”的情况。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青睐传统的、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对于新颖的、运用度较低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用之较少。第三,艺术运用缺乏交互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交互性,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在真正实现双向沟通、双方互动方面还有距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之于教育客体而言接受度较为欠缺的原因所在。
(二)艺术运用不科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不是一个得做且做的任务,不是一个走走形式的过场,也不是一个不讲求质量、不注重效果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育艺术的运用一样,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有利形式和可靠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艺术运用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通过逆向考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效果及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成效可以看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研究较零散薄弱、经验性与工具性色彩浓郁、实践气质不强,存在为艺术而艺术或艺术性教学名号下的技术化教学现象。”[2]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科学性欠缺。第一,运用方式的不科学。艺术运用的具体方式比较倾向于教育主体的个人想法和对于艺术运用的理解,相对缺乏周密、客观的考虑,因此有可能致使在艺术呈现方式上发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偏差。第二,运用时机的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既是随时随地的,又是遵循一定原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时机把握不到位问题,教育主体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过犹不及”。第三,运用思路的不科学。由于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认识上的偏差,艺术运用思路的封闭化和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就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科学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艺术运用的创新性欠缺。
(三)艺术运用不深入
任何一种教育艺术的运用和呈现都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呈现不仅具有教育艺术的普遍性,同时兼具自身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将其运用得深入和彻底,否则会流于表面而不能使艺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持久发力。第一,艺术运用缺乏充足有力的后劲。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亲历者,由于教育主体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繁重,加之少部分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艺术运用缺乏充足动力;此外,教育客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漠然甚至抗拒,进而导致艺术运用推进艰难。第二,艺术运用新的突破口难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是随着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及社会环境和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顺势而变的,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用不同的教育艺术并适时创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实际过程中大多时候是“循规蹈矩”式、“模仿”式、“换汤不换药”式的沿袭固有的教育艺术形式,教育艺术少有根本性的在质上的突破。第三,艺术运用不能坚持一鼓作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始终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必须一鼓作气。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目前并未做到善始善终,存在“用一阵,放一阵”、“有时有,有时无”的现象,没有很好实现全程坚持和全程运用。
(四)艺术运用不灵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不仅要全面、科学和深入,更要灵活多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的目的直观讲就是通过降低教育过程的枯燥性和单调性,提高趣味性和接受度,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从形式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神入化的‘招式’,而其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功’。”[3]但是受部分教育者固化观念、封闭思维及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现实状况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操作性不强,灵活性欠佳。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灵活度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能否发挥正向作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在关注教育艺术的同时,可能会忽视艺术运用本身的弹性。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条件的变化,教育客体的特征等适当调整艺术运用的具体实施手段和策略。对于教育客体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可有可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的传递则要考虑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以达到更好效果;对于教育客体半知半解的内容则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运用。就整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生搬硬套、应付了事、认知不清等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问题之原因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比照艺术运用显示出的这些具体问题回溯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和外在制约因素,从不同角度审视现实是寻求问题之原因的“不二法门”。
(一)意识淡薄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接受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科学性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活动。”[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足够重视,即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对于教育主体(主要是教育者)来讲,另一个是相对于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来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在强化意识这个问题上并不尽如人意。第一,教育主体艺术运用意识相对淡薄。在艺术运用前缺乏主动运用艺术的意识,不能全方位调动自身运用艺术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艺术运用中缺乏合理运用艺术的意识,难以准确把握艺术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在艺术运用后缺乏反思意识,不能及时总结艺术运用的经验教训。第二,教育客体对艺术运用的认知和接受意识相对淡薄。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认知不深入;其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态度不够明确(接受或者不接受);最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缺乏配合意识。
(二)投入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努力且需要长期研究、长期深入的重要工作。无论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来分析,还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当前任务来认识,又或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运用的传统手段和新辟手段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都不是一项“不花钱”、“不投入”、“不艰巨”的在头脑中或者在口头上就能完成的工作。改革开放后的近四十个年头,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整体提高,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比较乐观。但是具体来分析教育方面的投入还存在问题: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地方及高校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用于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较自然学科来讲依然处于劣势;第二,从中观层面来看,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教育投入在整体不高的基础上具体学科的发展依旧面临“物质抉择”;第三,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和其实际状况不相平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方面的投入在层层缩减的前提下实际可用的则比较有限。整合以上分析可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投入欠缺是造成其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操作失范
任何一种教育艺术的运用都需要从不同的现实维度去把控,要不断提高艺术运用的能力。只有极力掌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方向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前进方向才不会偏离路径。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经验和能力还有进步空间,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的发展和小环境的变化,艺术运用方面的操作失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也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一,艺术运用具体时机的失范。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由来已久,但并不是屡试不爽。由于经验不足或者缺乏实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时机的把握不够精准,对于艺术运用的时间节点不够明晰。第二,艺术运用具体方式的失范。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恰当运用,由于教育主体往往会忽略这一前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具体方式存在失范。第三,艺术运用具体行为的失范。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是艺术的普遍性和具体教育过程的结合,如果只注重艺术运用的方向性和原则性要求而不注重具体教育过程中的相对性和特殊性,不能抓住具体教育过程的特点,那么艺术运用的具体操作将会出现偏差。
(四)反馈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的成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于教育双方来讲,都是一个持续性、阶段性的发展过程。”[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成效如何必须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考量,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效来进行全面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反馈滞后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反馈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过程中,教育主体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准备和运用过程放在突出位置,对于艺术运用之后的反馈和总结不够重视。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反馈只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而不能做到全面的反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反馈机制缺乏系统性。第二,反馈本身比较被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反馈是建立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了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能动反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积极性缺乏、经验不足及接受度不够等主观因素以及艺术运用的外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反馈的主动性欠缺。第三,反馈的及时性欠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反馈相对滞后,缺乏时效性,反馈周期规律性不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问题之对策
当前许多高校努力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结合自身优势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创新发展,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关心人、引导人、理解人,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特征。”[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面临新任务和新使命的新时代,必须努力将新思想作为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正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痛点和难点,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发力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社会需求及自身追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适时改进、不断完备和拓展创新。
(一)转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只有真正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上的懈怠和意识上的淡薄等非物质性方面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更好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从教育主体角度来讲:第一,教育主体要转变认识。“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广泛,接受能力强,当下在网络中流行并被大众接受的‘热词’都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既‘接地气’又能够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7]要彻底摒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无用论”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认识要高瞻远瞩,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及其实效性的意义。第二,教育主体要调动自身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不仅体现于教育主体运用教育艺术的教育教学实践,更体现于教育主体思想上对教育艺术的重视,要充分调动自身热情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发挥艺术运用能动性,体现师者之教育魅力。从教育客体来讲:第一,教育客体要树立主动接受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尊重教育主体,力争做到思想上的认同,主动接受教育主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行为。第二,教育客体要树立积极配合的意识。教育客体只有做到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才能避免出现教育主体唱独角戏的现象,也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双向互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效果。
(二)加大投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主旋律氛围良好,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方面投入持续增加;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存在的偏见和成见大幅减少,社会反响良好;从高校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的载体、手段、途径越来越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得到科学整合,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接受程度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发展及运用必须保证一定的投入,首先,国家、社会、高校应当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要坚持国家为主导,社会为辅助,高校为基础。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投入要协调好资金投入、师资投入和研究投入等方面的关系,做到细化相关投入标准、严格相关投入监管。最后,还要注意具体投入是否存在重叠和交叉,避免浪费,让每一份投入发挥应有价值。
(三)操作灵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是建立在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之上的适度、恰当的运用,操作性强、灵活度高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教育艺术的运用方面也要体现高校特点。第一,保证高校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要凸显高校特色,必须看到高校这个教育场域的特殊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高校特色,要善于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即课堂,要正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环境的不同等。看到不同,才能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特点,才能保持自身的鲜明特性。第二,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这个时代。”[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要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条件的变化等不断更新自身的内外要素,充分展示时代性。第三,保持适应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要在变中求进,即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和外部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证艺术运用的成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不断提高适应性。
(四)反馈科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之所以要及时反馈、常常反馈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艺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熟练度和接受度。要实现“对症下药”就必须做到“望闻问切”及“复诊”。第一,完善反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要做到时常“回头看”,在艺术运用过程中和运用后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这是反馈机制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反馈机制要善于抓住重点,有所突破,在坚持系统化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反馈机制。第二,提升反馈主动性。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反馈机制的过程中要自觉提高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两个层面的自觉性,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提高积极性,通过相关制度规范反馈行为。第三,反馈要即时、及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必须注重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和及时性,要将来自不同主体的具体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吸收运用,适时转变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反馈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效果。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蔡如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研究[J].教育评论,2016(7):111.
[3]肖友平,冯宝晶.试论如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27.
[4]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简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5):18.
[5]张桂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55.
[6]梁瑛楠.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方式研究——评《思想教育与宣传艺术》[J].新闻与写作,2018(1):119.
[7]徐焕文,李芳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艺术[N].吉林日报,2014-12-20.
[8]于运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做到“五个强化”[J].新长征(党建版),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