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对策思考
2018-03-31郑中华
郑中华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000)
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在党性问题上还存在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党性是抽象的、虚幻的,创造看得见的政绩才是硬道理,因而忽视了自己的党性锻炼。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因此,党性绝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它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从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把牢思想之舵,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更好的上紧作风发条,增强党性修养。
一、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
一是有的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理论学习的刻苦程度和深度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现学现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导致自己有时在一些问题面前,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有的基层干部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不足。认为入党多年,受党教育多年,政治是成熟的,因而在党性锻炼方面有所放松,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分析问题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使得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一些党员干部相信网络传言,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微博、微信朋友圈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出的网络文章等,有的党员干部无论真假,特别是关于党的相关政策、精神上随手转发,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
(二)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能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影响,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的不够牢固,有时有享乐主义的苗头滋生,图安逸清闲,没有完全很好的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度问题。也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习气显现,借口会议多,日常事物多等原因,逐渐养成靠文件精神布置工作,对具体工作听汇报的多、亲自指挥的少,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依赖于上级要求和部署,习惯于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还有的干部不能深入基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致使对一些问题了解的是只言片语,处理时总抓不住要害部位,影响了工作进度。这些表现,实质上还是一个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态度问题,进一步说,也是工作作风问题,还可以说是党性不牢的问题。这说明自己用马列主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方面还有不足,思想深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的还不够牢固。
(三)担当精神不够,缺乏对于工作敢拼敢干的精神
基层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减弱,根本原因是信念动摇、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其实就是精神上“缺钙”、意志上“软骨”,不信马列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刘志军的“靠山石”、胡建学的“岱湖桥”都在警示,信仰一旦变异,作风就会变味,思想颓废、斗志丧失、庸碌无为、酿成祸端也就不难理解了。调查中,有人用3个1/3来形容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即1/3的人埋头实干,1/3的人边看边干,1/3的人只看不干,极个别人在“捣蛋”。正是这种苦乐不均的现状,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使得一些年轻干部“混日子”、“磨洋工”;使得一些“天花板”干部或即将退“二线”的干部,更倾向于当“和事佬”、“太平官”,以便“安全着陆”,安度余生。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原因分析
近年来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剖析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加强党性修养、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党性观念不够坚定、服务宗旨意识及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方面,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组织工作任务繁重,经常超负荷运转,造成了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上存在差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全面,对党史国史的学习还不系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导致缺乏定力和静气。另一方面,对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深刻,有松懈思想,对纪律规矩缺少足够的敬畏之心。
(二)党性观念不够坚定
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认为自己长期接受党的教育,人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已经“定形”、不会出问题的,在加强党性锻炼上有所松劲,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不能始终严格用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的意识还不够强。从而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弱化了理念信念,缺了“钙”,出现了“软骨病”,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表现。
(三)为人民服务宗旨树得不牢
有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要求有距离,不能很好的倾听群众的意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现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缺乏清醒的认识,有随大流的思想,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有的基层干部是领导布置要求了就去干,否则就推着干,混着干,与其他兄弟单位比不前不后。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就缺乏对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探索,缺乏对工作力度的主动性。
三、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对策思考
加强党性修养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观念,牢记党员身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全面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新形象。
(一)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下,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一是要大力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科技及业务知识,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特别是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带着问题学。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合格的标尺立在解决问题的效果上,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在对重大问题的立场上,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坚持独立思考,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三是注重创新学。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讲政治上狠下功夫,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新时代下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增强政治辨别力。二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脱离低级趣味。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此,必须做到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过好权、位、名、利、色这“五关”。三是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朴素的作风。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共产党人风范的体现,是完成我们事业所必须的。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共产党员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这才是正常、合理、理所当然的。
(三)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央权威,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一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大局意识、执政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倍加珍惜时间,倍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将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当作砥砺意志、锻炼能力的难得机会,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力求做得最好。要勇于、乐于、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复杂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锤炼,增强四种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要自觉的、不断的、终生的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思想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工作能力。
[1]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
[2]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09-08.
[3]李君如.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党性[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7(1).
[4]王政堂.新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