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2018-03-30赵冬梅

黑河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培养小学语文

赵冬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及表达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存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针对让学生开口说话的方式方法,因生而宜,因环境和外部条件而宜,只要是切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的方法都是可取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培养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已经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主体,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乐于交流的精神主动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只要教师引导得力,学生就会不断的超越自己,激发口语的表达兴趣,更好地在交流中体会乐趣。

一、精准分析,因材施材

不同的学生属于不同的类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口齿伶俐型。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开朗情商较高,家庭教育良好,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细致,能够在课堂教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表现自我。

2.善于思考型。这类学生勤于动脑,但并不善于表达,对老师的提问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头脑中的思维具像并不能准确地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3.本讷自卑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在课堂上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同时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不知该如何回答问题或者担心回答错误,怕遭到指责与嘲笑,产生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特征。这类学生往往课堂上容易走神,且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很少与人交流沟通,往往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和进度,参与度不高。

4.天生好动型。这种类型的学生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抓不住重点,说话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转变思路,切实在课堂上实施口语教学策略

只有通过正确的研究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口语状况,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思考并表达出来。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运用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有明显成效。

1.备课到位

备课要重视备“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目的要明确,这不仅指问题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还应考虑所提的问题准备给哪一层次的学生回答,并且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适中性,不同的问题面向不同的学生,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并能从中体验到“摘果子”的乐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抓住每一个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而不是压抑内心的想法,力争作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开口回答。

2.训练到位

到位的备课拿到课堂上实践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思考型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启发性;对于有当众表达的意愿,但缺乏勇气或还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按一定逻辑次序,所提的问题可以简单些或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完整地表达。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抓住要点或久思不解题意,答非所问或回答模棱两可时,教师就要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提问角度,使学生排除思路障碍,理清思维线索,从而畅通思路、拓宽思路,找到最佳方位。

3.情感到位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促进学生在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考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说话。课堂上教师亲切的语言,面带笑容的提问,专心致志地听学生的回答,偶尔的课堂幽默都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增进师生的了解。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无论回答的对与错、答的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善于发言,不敢发言的学生,他们偶尔的举手被老师发现了,偶尔地回答被老师肯定了,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往往这就是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起点,找回自信的开始。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吝惜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要能及时地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4.机会到位

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由于学生每个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也不相同。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反应敏捷,能立即回答;有的学生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就要求老师要给他们“想”的时间,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如果没有“想”的因素参与,学生就会迷惑不解,也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所以,教师应耐心地留些时间让学生想,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包办代替。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关注,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5.信心到位

对性格孤僻、单亲子女、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老师要更加关注他们,给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关爱。教师应多给予增强自信的激励,经常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传授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法,锻炼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要用亲近和自信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学中要照顾他们的思维水平、知识基础,斟酌所提出问题的难易度,恰当地引导点拨。同时,可以挑选守纪律、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与他们一起共同学习,让这些学生随时随地帮助他们,并且让他们学会主动与人交往,明确与人交往,既是一种思想交流,也是一种知识互补,教他们每天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地与同学愉快地聊天,与同学相处要真诚。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对性格孤僻的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大交往范围,变得活拨开朗些。有趣的活动、集体的氛围能够促使他们勇敢地战胜胆怯,磨練意志,孤僻性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矫正。

6.关爱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座位形式不同,往往感觉也会大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的对面,且居高临下,这种座位形式,在谈话聊天的过程中,就会使另一个人感觉很受拘束;如果两个人以相对平等的方式进行交谈,那么就都会感觉很自然很愉快。因此,我们在教学或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彻底打破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僵化的教学场景,到学生中间去,同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这样才会使学生增强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人的感觉。同时打破学生座位与教师面对面的形式,把班级的整体划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学习时是一个整体,探讨、研究、分析问题时却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分析过程等。在热烈的氛围下,一定会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同时要求学生按小组编号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如果不能独立回答,可综合小组的答案或用书面记载形式进行念答;如果能单独回答问题,要尽量说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并尽量按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这样使每一名同学都有思想准备地回答问题,避免了想回答就答,不想或不愿回答就不回答的现象,从而给每一名学生创造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巩固、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愿意表达自己意思的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口说话,以此来达到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每一个学生觉得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谁都有权发表意见、提出见解,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每个学生的主人感和主人意识便会不断地增强,能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中,融入到班集体的氛围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同时又不拘泥于课堂,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为学生创造说话的广阔天地,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口语交际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清.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浅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2]刘小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培养小学语文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