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调动乡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8-03-30黄艳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现状

黄艳

摘要:经济条件落后和历史重农抑商的影响使得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如何调动乡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基础教育的好处切实落实到乡村基层,试以乡村高年级小学生为例就该问题展开分析,以获得方法与启示。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现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乡村小学生学习生活特点

1.1乡村小学生学习发展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乡村的教师既受到了课改带来的益处,又更多的是深感课改在乡村实施起来的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乡村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高年级的小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低年级入学时伴随的是偏应试教育色彩的教育环境,而近几年的新课改给他们营造了一种先紧后松的学习气氛,小学课业负担相比后期初高中较小,且乡村小学生较少被补习班和各色特长班占用时间,因而空闲出大量的课余空闲时间。而外界环境的介入,随迁子女生源流失,电子产品的普及,缺乏辨识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的高年级孩子还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作指导,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对随之而来小升初产生抵制和厌学心理。

表现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绩差,普遍厌学。首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书写潦草,计算马虎,上课不爱发言,作业不认真做,家庭作业常常完不成,背书需要老师的监督。再者,行为习惯差,意志品质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学习上也缺乏自觉性。

1.2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乡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普遍十二、三岁,于生活技能与经验上已经相对成熟,但心理成熟晚,虽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却对外界缺乏丰富的见解与认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乡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乡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乡村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生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男生玩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由于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学校附近开着黑网吧,星期天学生回校的时候就进去了。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管束,使得高年级的孩子任性妄为,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网站上就有这样一件惨痛的事件:一名学生因在宿舍打扫卫生碰另一位同学的衣服,然后就被另一个同学捅了一刀,幸亏送去医院及时不然生命就受到极大的危险,可是这个孩子却说最多出医药费。发生这样的惨剧,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野蛮、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发人深省,小学生,尤其是将要进入青春期的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关注。

(3)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在的心灵上产生了障碍,即将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如若不加关注解决,只会更加严重。

二、帮助乡村小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增加积极性

2.1学校教育激发学生积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学的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激发乡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1)用坚定的爱去温暖学生。乡村孩子成绩较差,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差生”,孩子就会更加没有自信,尤其十二三岁的孩子即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成绩差就是学生心里一块不可融化的“坚冰”。而那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这些尤其明显。身为教师,其实可以用我们博大的师爱去融化这块“坚冰”。相互尊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师生间自然地生成心灵对话。让学生变得想学,也就会变得更加聪明。教师要了解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并从心灵上去接纳他们。用爱的语言,爱的行动去帮助他们,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精彩的課堂去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发现、探讨、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一个老师教书育人艺术的考验。那么我们就需要努力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精彩课堂。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俗话说“言传,身教”。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个人修养、人格魅力也影响到学生对你所授学科的喜爱与否。只有你具备了良好的个人修养、高尚的人格,孩子才敬重你,喜欢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2.2家庭教育温暖学生,增加其自信心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尤其是将要进入青春期的高年级小学生身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家长需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转变教育观念。乡村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孩子既然送到了学校学习,那么教育就是教师的职责,他们只要保证孩子的生活无忧就好,至于学习,就不需要他们操心了。殊不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像是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老师需要关照数十个孩子,可能无法关注到学生细微的变化。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各个家长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联系沟通了。家长应做到这两点:一是定期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二是一旦发现孩子心理上或生理上有什么变化,及时跟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聊聊,一起讨论解决。高年级的小学生普遍将要或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和心里需要,并与老师及时沟通。

(3)适当表扬,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如果缺乏自信心,会制约他们的行为,束缚他们的思维。做事学习就很难有进步。家长应该对子女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指出,多用鼓励式的语言,不说泄气话,更不要说挖苦的话。十二三岁的孩子心思细腻敏感,适当的鼓励不仅使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不丧失信心,还使他们在永远保持自信心的前提下,去积极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调动乡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社会、家庭、教师要共同努力,保持长期的积极姿态。乡村小学生正处于可塑很强的重要人生阶段,一时的学习不积极,情感态度的激变都是正常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站出来给他们指引路途,让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从青春期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堪负家国重担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现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