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8-03-30周良帜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农村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我在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多年,比较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纵观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一、农村孩子成“留守儿童”,由“代理家长”管理,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以我班38名同学为例,有58%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 而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者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光耀祖宗。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

三、家长缺乏与孩子交流,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

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人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可是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仅根本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一、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过国社会转型时期综合发展的一个特殊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指示“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要求各级人员都要关心那些流动和留守的孩子。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趣味,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氛围,应争取通过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组织,开展关注留守孩子的专项活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当父母的照顾与关心缺失时,适当地补偿留守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和接受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家庭和对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举办“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举办定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家校交流,建立互通机制。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孤掌难鸣”,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可以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性时,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从学校走出去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和家长交流联系的方案,形成学校制度性的决策,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的家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这样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周良帜(1963.03---),男,汉族,重庆北碚区,专科,中小学一级教师,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从教三十多年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小学生农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是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