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耀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2018-03-30周焱冰
周焱冰
(福鼎市医院,福建 福鼎 355200)
刘运耀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本科六年制医疗系,于基层一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大量经验,擅治消化系脾胃病及肝胆病,对中医热证、急症、妇科病等均有独到见解,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选为第二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2013年被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评选为福建省名中医。我有幸侍诊左右,获益良多,现将刘老治疗失眠经验简述如下:
1 辨证思路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有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甚至彻夜不寐等多种表现。祖国医学认为失眠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均关系密切。本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的病症,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结合多年临床所见,刘老认为青壮年所患失眠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失和降,阳气浮越于上,扰动心神而卧寐不安,即“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或由于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上述多属实证,病机为阳盛不能入于阴。脾胃的升降是全身气机的枢纽,中焦不和,心肾上下交泰之通路受阻,亦可成为失眠的原因。
而中老年人所患失眠,正如《难经》记载“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中老年人失眠与阴虚关系密切,多因杂病日久耗伤阴液,或病后失于调养,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肾阴亏少,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心神不宁。多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病机为阴虚不能纳阳。此外,尚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或劳逸太过伤脾,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奉养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甚至有少部分患者因体弱阳虚、虚阳浮越所致的阴阳不交而出现失眠。但临床所见属于实热者较少见,而以中老年人所患之虚证或虚实并见之失眠多发,此亦符合中老年脏器功能渐衰之生理特点。而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中尤以阴虚为病机关键。
失眠因实所致者,病程一般较短,治疗收效较快;因虚所致者,病程一般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兼之中老年人容易夹杂情志病变,使病证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故治疗过程中还应重视精神调摄,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注意生活规律,可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晚餐不宜过饱或过饥,杜绝饮用兴奋性饮料,并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均有助于治疗尽早收效及疗效的维持。
2 治法方药
鉴于以上辨证思路,治疗方法注意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气血虚实的基础上辅以安神镇静,以收全效。
刘老治疗实证失眠常应用丹栀温胆汤或栀芩温胆汤加减以清化痰热,泻其有余。方中以牡丹皮、栀子、黄芩为君,共清肝胆胃之热,以除烦安神;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共为臣药。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均为佐使之药。另加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夜交藤养心安神;合欢花舒郁柔肝,滋养肾阴。三药联用滋阴、养血、柔肝、安神,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诸药联合虚实并调,以泻实为主,痰热既清,少阳、阳明之气顺,枢机通利,阴阳相交之路通畅,神自能安。湿气较甚者可加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分消三焦湿气;痰热较盛可联用胆南星、黄连;心火较盛时可加入竹叶、连翘、莲子心清心除烦;心神不宁时可联用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肝阳偏亢时可加入黄芩、栀子清肝热,以及珍珠母、磁石潜镇肝阳;心肾不交可联用交泰丸;肝气郁结者可加入柴胡、郁金、玫瑰花、绿萼梅等疏肝解郁安神。
刘老认为治疗虚证失眠应首先立足于治疗本虚,常用生脉饮或六味地黄汤加减以养阴安神,培阴涵阳,恢复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生脉饮中用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为君药;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药;五味子敛阴,止虚汗,为佐药。三味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六味地黄汤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淮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淮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两方联用,则阴液得充,浮阳自敛,夜寐得安。养阴基础上辅以安神镇静,方中也常加入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三药养心安神。临床应用时若见阴虚火旺之候明显可加入知母、黄柏、龟板滋阴清热或联用天王补心丹;肝气郁结者可联用丹栀逍遥丸疏肝解郁;心血不足时可联用归脾汤养血安神;兼有烦躁、心悸等症可联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心神不宁时可联用龙骨、牡蛎镇静安神;肝阳偏亢时可加入珍珠母、磁石潜镇肝阳;心肾不交可联用交泰丸。尚有部分温病后期阴血耗伤出现失眠者,可联用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滋阴安神。
病例介绍
患者马某某,女,47岁,2016年4月就诊。诉已夜不能寐1月余,伴有颈腰痛,平素工作不觉劳累,不畏寒凉,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稍腻,脉细欠力。刘老认为患者不寐伴腰痛,且脉细无力,符合肾阴虚表现,而工作烦劳不觉辛苦正是阳亢表现,病机属阴虚不能纳阳,予知柏地黄丸加味:熟地黄20 g,山萸肉 10 g,淮山药 30 g,龟板(先煎)12 g,茯神 15 g,泽泻 10 g,牡丹皮 6 g,知母 10 g,炒黄柏 10 g,酸枣仁(杵)30 g,夜交藤 30 g,合欢花 10 g,杜仲 10 g,桑寄生15 g,续断 10 g,珍珠粉(分吞)2支。 共3剂,水煎,温分二服,分别于午后及睡前服用。
二诊: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好转,每夜能睡3~4 h,腰酸减轻,颈部仍痛,以晨起时明显,考虑夹杂湿气。原方去知母、黄柏,加用威灵仙15 g,羌活6 g,独活6 g,再服5剂,水煎,温分二服,分别于午后及睡前服用。
三诊:患者诉睡眠继续好转,每夜能睡5 h许,颈腰仍稍疼,舌苔已退。继服二诊之方5剂,后续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月余,诸症告愈。
3 结 语
刘老认为不寐是各种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营卫失和,阴阳失交,阴不纳阳,阳不入阴而发。但在失眠的辨证过程中,阴虚仍是病机关键,治疗过程也应注重从“阴”入手,调整脏腑阴阳气血,扶阴以制阳,扶阴以涵阳,结合个体辨证施治,方能收长久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