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家佚文续辑
——以黄宗羲、顾炎武、周亮工、张之洞、李鸿章为中心
2018-03-30陈开林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近年来,有关清代名家别集的整理、全集的编纂工作方兴未艾,成果颇为丰富,蔚为大观。整理者爬梳剔抉,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可靠的文本,嘉惠学人至深。不过,求“全”的目标难以企及,这些名家依然存有部分集外诗文未被收录。对此,学界的相关补辑成果不时涌现。笔者曾发现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佚文数篇,写成《清代名家佚文辑考》一文[1]63-69。新近又检得黄宗羲、顾炎武、周亮工、张之洞、李鸿章佚文数篇,兹加以整理,以为续篇。
一、黄宗羲《闲存堂文集序》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学问渊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著有《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书。今有《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刊行,收罗其生平著述颇全。然尚有阙漏,学界略有补遗。今检张永铨《闲存堂文集》卷首,有黄宗羲所撰序文,乃其佚文。迻录如下:
云间张宾门介余族叔象一乞序其文集,余于宾门之文不能多见。见其《西山纪游》,亦大略可睹矣。其文简练,所谓本之太史以求其洁者,盖已庶几。象一言其藏书千卷,博物洽闻,宜乎其文有师法也。余海岛固陋,无与于斯文。然凭虚而观今日之作者,自王李焰熄,无人不取法于欧曾。上者效其转折抑扬一二语以为神气,下者翦汰风华,留其枯质,以昔之模仿汉魏者转而模仿欧曾,是不知二五之为十也。此无他,目光不出兔园之阡陌。于古今成败得失之故、人物魁垒葺之异,一循老生成说,以雄长于说约时文之士。而曰:“吾能为古文也。”不亦悲乎!昔朱夫子之教人也,止取一经及《论》《孟》周程文字,反复理会,越此则为玩物丧志。余初疑之,及考朱子所读之书,则不啻万卷,《离骚》《参同契》且为之注。及见李氏《长编》,彻夜读之,至于目肿,何其与教法相违戾也。吾知之矣。天下多中才之士,其所成就不能远大,故教法为中才而设也。岂可以此束缚度外之豪杰哉?宾门为读书种子,则文运之兴,当必归之,亦何必多见其文乎?虽然,余不释卷七十年,未尝自逸经史之功,尚在半途。今日时文批尾之学甚盛,俄顷涉略,遂能优劣前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果其颖钝相去之悬绝乎?抑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乎?宾门岂可同日而语耶?其文具在,我愿与天下共信之。甬上藜州黄宗羲撰。
按:文载张永铨《闲存堂文集》卷首[2]438。张永铨(1639—?),字宾门,号西村,上海人。张宸侄。康熙三十二年举人。为文雅饬,议论足观,以《西山游记》得名。志传之作,多有可采。诗亦倜傥,格近香山,有得之言居多。著有《闲存堂文集》一四卷、《待删诗集》五卷、《蓟门游草》一卷、《豫章游草》一卷、《西村近稿》一卷。生平事迹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四[3]483、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4]398。本文写作时间不详。
二、顾炎武《乐圃集评语》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书。今有《顾炎武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刊行,精装22册。今检颜光敏《乐圃集》卷首,有顾炎武《评语》,《顾炎武全集》第21册《亭林诗文集》未收。
古诗训辞深厚,往往得古人微旨,可称大雅遗音,迩来殆无出其右者。近体清新婉约,逼似唐人,所谓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者矣。敬服敬服!
按:文载颜光敏《乐圃集》卷首[5]298。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改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授国史馆中书舍人。与田雯、宋荦、王又旦、丁澎、曹禾、曹贞吉、谢重辉、叶封、汪懋麟并称“金台十子”。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四。徐世昌《晚晴籍诗汇》卷三十六称其诗 “高华丽则,格调老成,古体浑灏流转,今体秀逸绝尘”[6]1294,与顾炎武所评一脉相承。
三、周亮工二篇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又字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诗文集有《赖古堂集》二十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于1979年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出版,收入《清人别集丛刊》。华东师范大学于2014年加以点校出版。2008年,朱天曙编校整理了《周亮工全集》,共十八册,网罗繁富。第2册收录《赖古堂集》,第18册有《诗文补编》,辑录其集外诗文多篇。然失收之作尚多,陈圣宇先生对此曾有指陈①。笔者亦曾辑其佚文两篇[1]63-69。新见其佚文二篇,亦为《全集》失收。
(一)巴鱼集序
犹龙氏有言:“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一。”夫文以载道者也,然则天下莫大于至道,亦莫大于文心。上而胚浑胶葛之精,下而蜎蠉疐孛之蜀,近而户牗莞簟之间,远而雍朔流沙之外,凡涉见闻,无不可供我指麾,畅其胸臆。是以源本六经,流及百代,诗得之以诗,文得之以文,《史》《汉》得之以《史》《汉》,六朝得之以六朝,三唐得之以三唐,八家得之以八家,此物此志也。大哉文乎,外无疆界,内无藩篱,前无模范,后无师资。如春风一布,蘤木争荣;元气所钟,川岳自位。虽晦明异致,而光景常新;即裘葛殊施,而适体则一。如必规规焉取材字句之中,索解蹊径之内,而曰如是则建安黄初也,如是则陶韦李杜也,如是则盲史腐迁,如是则昌黎南丰诸君子也。无论规抚形色,离合偏多;剽窃词华,神情不旺。即使笔笔古人,言言逼肖,亦何异规孟贲之目,自矜其勇;学邯郸之步,不足以有行者乎?夫大匠之运斤也,千门万户,经营立办,可谓巧矣。然使技不成风,而徒较量乎焚橑栥棁以为巧,则必无波沏星错之观。画师之泼墨也,烟云林壑,挥洒如意,可谓奇矣。然使胸无成竹,而徒筹度乎渲染位置以为奇,则必无点睛破壁之妙。长年之操舟也,神闲气定,左顾右盼,瞿塘滟滪曾是不意,可谓能矣。然使柁棙不操,心手不习,而区区从事于桡楫绋纚以为能,则必无击汰扬舲,一日千里之势。故余尝谓辖字束句,非诗也;碎义逃难,非文也;剪彩画脂以为工,非六朝也;佶屈(按:原作“崛”,误)聱牙以为古,非《史》《汉》也;寒肤嗛腹,眇觌错趾,而以浮芜之词,文空疏之腹,托之乎八大家,非真八大家也。则何不归而求之六经?四始六艺,何所不备?三谟二典,何所不该?十翼七篇,岂有揣摩?二百四十年之笔削,宁言义例?凡以至道所在,即千秋之至文归焉耳,则何不更归而求之文心?帝王机杼,孰非菁华?大地山河,孰非妙谛?花鸟虫鱼,孰非至理?嬉笑怒骂,孰非文章?或我所欲言,而古人先言之,何必复多一言?或古人所未言,而今人能言之,又何必言之自我?故曰莫大于至道,莫大于文心也。未能达观及此,而规规焉取材字句之中,索解蹊径之内,诗必某体某体,文必某家某家,或甲此而乙彼,或护短而矜长,家自为径寸之珠,人各享千金之帚。文人相讥,流弊无已,其于大道,不已疏乎?予每持此以衡当世,如列麋须,如别泾渭,意指所归,无得遁者。辛亥之秋,薄游武林,乃得订交于东琪先生。其所持论,含琼吐蕙,深有当于余心。因得读其《鱼川》两集,丽而不佻,典而有则,饶逸韵而黜繁声,撷春华而兼秋实,实不废拟议而变化自然,极意纵横而规矩不忒。词坛建帜,谁曰不然?余既喜东琪之持论,深有当于余心,而更喜东琪之文心,与其所持论合也。今于兹集之成,爰为之序,以质同人,当不河汉斯言。康熙壬子夏五栎下同学弟周亮工顿首撰。
按:文载李式玉《巴鱼集》卷首[7]131。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八有传,称其“字东琪,钱塘人……著书数十种,今传者《鱼川集》二集、《巴余集》、《南肃堂诗稿》、《武林杂事》、《春城乐府》”[8]14。
此文是作者阐发个人文学观的重要材料,集中论证了“文以载道”,突出强调“天下莫大于至道,亦莫大于文心”。文章作于康熙壬子,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五月。同年六月二十三日周亮工辞世,可知此文乃其临终前一月的作品。
(二)《饮醇堂文集序》
自秦汉以迄唐宋千余年,文章仅再盛。然以秦汉言,战国之阴谋权谲,犹多驳而不驯,至东汉渐趋整密,以开晋魏之风。以唐宋言,开、天以前,风气虽号隆盛,然踵江左之末流,文体全乎滞响。及元祐以后,晚宋风裁,终归弱丧已耳。中间惟秦并天下,以及西汉之初,为秦汉极盛。昌黎起衰之际,与庐陵倡道之年,为唐宋绝轨,其运会非复偶然。而由商周以论,秦汉为自质而文,由简洁以进宏昌。由六季以论,唐宋为自文而质,由繁缛以复归淳朴。千数百年,天下要不出此两端。变动而中处绝盛,犹天地往复之运,寒而之暑,暑而之寒,从微之著之间,必有寒暑适均之会。此虽两行,而不复见有乖反,故论文以秦汉唐宋为合辙,此不易之论也。而近世之论,则不免以时代为高下,优秦汉而劣唐宋,谓文弱于昌黎,谓非先秦两汉之书不宜读。而究其所推导为秦汉者,又非昔人之所谓秦汉,乃北地历下之所谓秦汉也。此岂复有秦汉也哉?惟艾东乡之言曰:“唐宋者所由,以适于秦汉之路也。”此其说近是,然犹病其诗秦汉与唐宋而二之。今视贾谊、刘向、司马迁之文,已为宋人立之轨。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之杰出者,正使秦汉复生,犹然欣其所未志也。岂秦汉自秦汉、唐宋自唐宋哉?则夫论文于今日,安得知秦汉唐宋为一者而与之言哉?云间周广菴先生攻苦于古文词,余遥闻声者已二十年。其乡多有从余游者,又辄诵广菴不置。及庚戌,广菴游金陵,余方杜门谢客,客亦无过而问之者。惟广菴手一编访余恕老堂,若以余为可商质者。余始得见其人与其所为文,渊乎其不可窥也,浩浩乎不得其所止也。出入经史中,含英咀华,若万斛泉常随地以涌出。以是才力,规摹秦汉而善,规摹唐宋亦必善,乃广菴固未尝耑拟也。以秦汉程之而见,以唐宋程之而亦无不见,以能窥秦汉唐宋之合而已。盖天下人能见其所合,虽绝远如朔南犹然。共域而处,而不能见其所合,虽一源之出,同体之生,歧视之若泾渭之不可乱,而苍素之不可淆也。广菴之文,贾谊、刘向、司马迁之博辩雄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之醇以肆,咸喷薄出之,而不见其有抵牾不合之累。以是知秦汉、唐宋未尝不一,而广菴熔铸为甚工也。世知读广菴之文,庶不介介区分于秦汉、唐宋间,而惟深之以诣力已。余方删定《赖古堂文选》,晚乃得广菴,急登之,可以为教于天下矣。广菴为先慈作《瑞木图解》,余已刻之家乘。又属意法书余所藏画册,得其题志,顿为烟云增重。余一人所得于广菴者,不既侈乎?若广菴之诗,于汉魏三唐间,自为一家,其不可以历下、竟陵两相比拟,亦犹之乎古文辞也。顾其诗别有刻,君家伯氏宿来先生序之详矣,不具论。康熙庚戌重五后一日栎下同学弟周亮工顿首撰于恕老堂。
按:文载周金然《饮醇堂文集》卷首[9]117-119。周金然(1631—1699),字广居,号广庵,上海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著有《周广庵全集》三十八卷,分《饮醇堂文集》八卷、《抱膝庭诗草》二十卷、《娱晖堂集》二卷、《和陶靖节集》三卷、《和李昌谷集》一卷、《西山记游诗》一卷、《南浦词》三卷[10]432。
文章作于康熙庚戌,即康熙九年(1670年)。文中综论古代文章发展脉络,指出“而由商周以论,秦汉为自质而文,由简洁以进宏昌。由六季以论,唐宋为自文而质,由繁缛以复归淳朴”,认为“论文以秦汉唐宋为合辙”,而“千数百年,天下要不出此两端”。而当时的社会,竟“以时代为高下,优秦汉而劣唐宋”,高呼“非先秦两汉之书不宜读”,以致“秦汉自秦汉、唐宋自唐宋”。对此复古之风,文中予以了批判。
四、张之洞五篇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抱冰、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人。近代著名政治家、诗文家。生平著述颇多,后由王树柟等编为《张文襄公全集》,1928年刊行。1998年,河北人民出版社以此为基础,加以增订,整理出版《张之洞全集》,共12册。2008年,武汉出版社又出版了《张之洞全集》,可谓后出转精。上海古籍出版社曾荟萃张之洞的诗文作品,名为《张之洞诗文集》单行,于2008年出版。2015年又据新发现的《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张香涛诗稿》加以增订。新发现张之洞文一篇、评语四则,三种全集本、两种诗文集,均未加以辑录。兹整理如下:
(一)《退补斋诗存序》
同治庚午九月,余视学事毕,将自楚还朝。维时岸柳摇暮,江波浸寒。河梁渺绵,离端易郁。东阁休暇,祖筵未阑。月樵同年以所选《退补斋集》出示,属为序言。余维同岑之契,洽诸三载;析麻之怀,耿以千里。其有不能已于言者乎?夫天籁飙发,叶傮响而罕调;鲜葩春妍,承悴叶而寡韵。是以簿笨奔走,则烟霞辄移;尺版敲迫,则斛翰旋弃。君始游京师,观政兵部,鸣鹤日下之声,裴寂职方之掌。直庐夜尽,犹支苦吟;蓟门秋高,益豁丽瞩。洎乎索米情倦,登楼兴恣。憇踪西溪之馆,访旧秀英之亭。时皖中戎事甫定,文讌弥盛,君于其间,题襟选俦,擘牋赌韵。露初星晚,春藻艳乎羽觞;清池曾岨,神飙接乎飞盖。其来鄂也,廓览胜之抱,典算缗之政。心计智略,坐运于军府;齿牙余论,提倡乎士林。时武昌开设书局,君领其事,方底并陈,祖构咸附。追长兴之精妍,刊麻沙之讹夺。荀勖坐照,如叶遇风;邢邵精思,如隙窥日。金银准别,无专辄改定之嫌;纣红许绿,矫望文生训之陋。而犹毫露漱润,墨烟洒芳。继铅椠以咏歌,资典籍为缀述。横舍月朗,落叶助其秋衷;江渚霞明,渔唱答其异响。凡夫元规之所啸咏,简栖之所探张,靡不瀹彼幽衿,摅兹蓄念。局之偏为正觉禅寺,兵燹颓废,君为集资重葺。假道林之宇,充羽陵之藏。西湖僧莲衣雅耽讽咏,君招与俱,使卓溪斯寺。香火结其灵缘,花水证乎禅悦。莲社雅集,从慧远而寻盟;京兆宦游,引岛佛为同志。悟衷敬赏,于斯独远。君于诸体,尤多叠韵,再接逾厉,累丸不坠。花下飞简,疲奚奴之往来;盘中走珠,成牟尼之贯串。唱和多于皮陆,酬复拟之刘白,可谓往匏协响,縚绳合涂者矣。抑愿函此雅故,勉为远谟。擢采于神涂,铭绩于镂管,而后婆娑余兴,铺棻藻咏。名山无恙,有等身之传;故人相逢,寄流水之赏。则芥之扣舷,惜别操觚,缀言特其嚆矢云尔。南皮张之洞。
按:文载胡凤丹《退补斋诗存》卷首[11]137-138。胡凤丹(1823—1890),字月樵,浙江永康(今浙江金华)人。清末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生平著述甚丰,据《永康县志》所载,其著述计有《退补斋诗文存》四十四卷、《识字一隅》十卷、《退补斋藏书志》、《殉鄂浙宦录》、《金华乡贤录》、《刑案汇要》、《疑狱汇编》、《永康十孝廉诗钞》十四卷、《金华文征续编》《续金华诗录》、《诗话正轨汇编》[12]643-644。此外,另撰《金华文萃书提要》八卷,并刊刻其中一部分,成《金华丛书》[13]458。其中,《退补斋诗文存》四十四卷,分《退补斋诗存》十六卷卷首一卷、《退补斋文存》十二卷卷首一卷、《退补斋诗存二编》十卷、《退补斋文存二编》五卷,并载于《续修四库全书》1552册、《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3册。
寻绎张之洞序,对胡凤丹诗评价颇高。今检李慈铭《桃花圣解盫日记》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己酉,云:
赵心泉招吟广和居。心泉长者,而所交多市侩及满洲人。予作书辞之。心泉必欲致予往,不得已赴之,则湖南人李篁轩、直隶人魏某、樊某、杨某,皆伧楚也。李、樊、魏、杨皆同司。李,丙辰庶常,今以主事捐升湖北候补道。不识文理,而自命名士风流,狂傲之甚。亦喜学北魏碑书,今日在座,乱涂纸片。且谓予曰:“汉碑甚工,惜少楷书。”又极叹金华人胡凤丹诗之佳。胡凤丹者,监生赀郎,今亦为湖北候补道,卑鄙龌龊,目不识丁,而喜作诗者也。[14]6271
李慈铭之言,又转载于金梁所辑《近世人物志》,文字略有不同:
李记(同,一三,九,十。)金华人胡凤丹者,监生赀郎,今为湖北候补道,蚩鄙之甚。向在京师,目不识丁。近日闻其好吟诗,与人唱和,刻以诘人,见者无不失笑,而香涛且为之序。今日此人遂为予言:香涛湖北举政任满时,耗费甚巨,非伊振恤之不得归。小人不可与作缘,可以为戒矣。[15]208-209
李慈铭平生好臧否人物,且目中无人,已为学界公认。然此处对胡凤丹之评价,确为公允。袁行云称胡凤丹“于学根植未深”,故其诗“不求甚工”[4]2581,张舜徽亦谓其文“所入不深”“自得之语不多”[13]459,其诗文水平由此可窥一斑。张之洞所言,不免有过誉之嫌。
(二)《墨花轩诗词删存》评语
五七律警句林立,古风工力甚深,已臻能品,绝句乐府时造阃奥,非筝琶俗工之所识也。同治改元六月十八日重读一过,之洞记。
按:文载张葆谦《墨花轩诗词删存》卷首[16]1530。该书前有陆宪曾、张之洞、王熙湘、张其昆、瞿承吉、路璜、王家勤、左智、周家樾评语,另有程庭桂题词二绝、郑鸿题词二绝、李梅基五律一首,及《自序》。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墨花轩诗词删存》二卷,称“前有自序,又陆宪曾、张之洞、王熙湘、张其昆、路璜、王家勤、左智等人序”[17]1530,所载不全,并且张之洞所作乃评语,并非序。
(三)题《庐山诗》手书三则
此卷诗瑰玮绝特,如神龙金翅,光彩飞腾,而复有深湛之思,佛法所谓真实不虚而神通具足者也。有数首颇似杜韩,抑或似苏,较作者以前诗境,益臻超诣,信乎才过万人者矣。光绪癸巳五月壶公题记。
作者才思学力无不沛然有余,若肯割爱,二十年后海内言诗者,紧要诀义,唯在“割爱”二字,不复道着他人矣。
凡卷中未加评识者,似可不存稿。在他人则金玉,在作者则土苴耳,何为存之以自掩其精英哉?此时作者意未必以为然,十年后当味鄙言也。
按:文载易顺鼎《易顺鼎诗文集》卷首[18]7,题为《张文襄师题〈庐山诗〉手书三则》②。钱仲联《清诗纪事》“光宣朝卷”著录易顺鼎,小传中曾援引此评语,题为《庐山集评识》[19]3084。
五、李鸿章《澄怀园文存序》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鉴于其在近代史上的显赫地位,其作品被屡加整理,汇为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先后出版。虽然卷帙浩繁,然尚有遗漏,学界对此时有补苴③。今检得其序一篇,为诸本全集所未收。
桐城张文和公以硕学巨材,历事三朝,为国宗臣,而中更世宗皇帝御政一十三年,辅相德业,冠绝百僚,至于配食大烝,颁诸遗诏,盖千古明良遭际所未尝有。论者谓汉之萧张,唐之房杜,得君抑云专矣,视公犹其末焉。鸿章往历史馆征求故事,为钦仰者久之。
乃者公来孙绍文、绍华复刊公《澄怀园文存》,乞为一言。鸿章受而卒读,以为古今文章之变,万有不齐,要以经世实用为贵。公平生不以文名,而国家政典所关,非公固莫与。属终明之史,纂修数十年矣,至公受命总裁,始有成书,颁之学宫。军机处政本所出,犹古之中书门下也。公创定其制,上契宸忠,亿万世奉为程法。此其荦荦大者,无知愚知之矣。至其《文存》一编,上焉宣德纪恩,以匡赞庙谟,开太平无疆之业;下焉抒情述事,以扶翼贤杰,见师济盈庭之美。沨沨乎盛代之元音,斯文之正轨也。读者至是弥以见重熙累洽之世,敦大成裕之俗,庶几旦暮遇之。彼憔悴单一之士,摛笔骋辞,求为玮丽巨观,卒无异荣华飘,好音悦耳,非所论于公矣。孟子诵诗读书,终以知人论世,有味乎其言也。公精力绝人,未爽趋朝,逮暮归第,举竟日闻见,细书秘册,无稍遗讹,至耄年犹是。礼亲王《萧亭杂录》述其概,以为才不可及。圣君贤相,一德相孚,夫岂偶然也哉!
鸿章以七十之年,宣力中外,昕夕未遑,读公之文,思公之遇,盖有邈然不可及之慕。用徇公来孙所请,粗发其凡,冀与知言君子共商榷焉。
光绪十七年秋九月,合肥后学李鸿章序。
按:文载《张廷玉全集·附录》[20]560-561。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又号澄怀主人,谥文和。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乾时期的重臣。《澄怀园文存》是张廷玉的文集,此序乃李鸿章应张廷玉来孙所请而作,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始终处于政治的风口浪尖,“四十年来,中国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不与李鸿章有关系”[21]3。因此,经世致用是贯穿李鸿章一生的理念。面对“历事三朝,为国宗臣”的张英文集,李鸿章首先想到的是文学“要以经世实用为贵”,这和他的政治家身份是相吻合的。而对于“摛笔骋辞,求为玮丽巨观”的文章,则坚决予以否定,亦是其一贯之举。因此,本文集中阐发了李鸿章的文章观念,极有文献价值。
黄宗羲、顾炎武、周亮工、张之洞、李鸿章均为清代名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作品均已汇编成集,并整理刊行。本文辑补的数篇佚文,一方面可以使诸人的作品集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为清代文章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以便推进相关的研究。
注释:
①陈圣宇《评朱天曙编校整理〈周亮丁全集〉》称:“明清文献浩如烟海,资料辑佚实难求全责备,《全集》虽已竭力网罗,但缺漏也在所难免。何大复《何大复先生诗集》、白愚《汴围湿襟录》、释戒显《现果随录》、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沈荀蔚《蜀难叙略》、盛于斯《休庵影语》均有周亮工序或跋,此外周氏尚有《请禁苛派铺户状》(见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23)、《情话轩近诗》长跋(见广西美术出版社《清·周亮工情话轩近诗》)、《江宁府志序》与《(金陵四十景图)跋》(均见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重修颜文姜灵泉庙碑记》(国家图书馆藏《灵泉庙碑》拓片)、《父母其顺矣乎》(见金圣叹《小题才子书》)、佚札一则(见《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简编本]),另许友《米友堂集》中周亮工多有评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中《米友堂集》民国20年连江刘氏影印本),均可辑入诗文补编。”见曹虹、蒋寅、张宏生主编《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五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页。
②按:脚注称“据《张文襄公评点易哭盒先生庐山诗录》光绪间石印本(即《庐山诗录》《琴志楼丛钞本》)张之洞的手迹,其题辞的第二、三则是接连书写,没作提行的,但《琴志楼游山诗集》卷四《庐山集》却分成三则,今从之,以与篇题相符。”钱仲联《清诗纪事》亦是第二、三则合并。
③敖聪、张立胜《〈李鸿章全集·信函〉补充一则》,《兰台世界》2012年第9期上,第6—7页;徐世中《〈李鸿章全集〉漏收文稿一篇及其文献价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6期,第72—73页;徐世中《李鸿章集外文考论》,《安徽史学》2015年第2期,第125—129页;李永泉《李鸿章集外文补遗》,《安徽史学》2016年第2期,第144—146页;徐世中《新见李鸿章集外诗文辑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7期,第90—99页 。
参考文献:
[1]陈开林.清代名家佚文辑考——以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为中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2):63-69.
[2]张永铨.闲存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4]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5]颜光敏.乐圃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中国书店,1988.
[7]李式玉.巴鱼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8]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9]周金然.饮醇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0]徐侠.清代松江府文学世家述考[M].北京:三联书店,2013.
[11]胡凤丹.退补斋诗存[M]∥续修四库全书:第15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2]李汝为等修,潘树棠等纂.永康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68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3]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9册[M].扬州:广陵书社,2004.
[15]金梁.近世人物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6]张葆谦.墨花轩诗词删存[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7]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18]易顺鼎.易顺鼎诗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19]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20]张廷玉.张廷玉全集[M].江小角,杨怀志,点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
[21]梁启超.李鸿章传[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