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研究综述
2017-02-23吴钰
吴钰
摘 要: 曹学佺作为晚明诗坛大家,编修了我国古代诗歌编纂史上内容最丰富的诗歌总集——《石仓十二代诗选》。其著作种类众多,涉及范围广,但今人对其研究并不全面。通过对今人整理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归纳,可以发现关于曹学佺的研究现状及脉络。
关键词: 曹学佺 研究综述 生平事迹 诗文集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号石仓,又号雁泽、雁泽居士、西峰居士。福建侯官县洪塘乡(今福州)人。生平好交游、爱山水、嗜书籍。不仅博闻广识、藏书众多,而且著作盈箧,涵盖经学、史地、诗文、杂说等各方面,“时人称为艺林渊薮”。曹学佺乃晚明杰出的政治家、藏书家、文学家。关于他的研究可分为生平事迹、著述文献、思想研究三个方面。
1.生平事迹研究,主要考证曹学佺的生平交游行状。萨兆寅先生撰有《曹学佺生卒年岁考证》(《大公报史地周刊》1937年132期)一文,确定曹氏生卒年份,为后人研究奠定基础。其后有廖天敏《曹学佺的生平及其著作书目简介》(《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0年第3期)。李梅《曹学佺生平研究》(《时代文学》2007年第1期)简要叙述了曹学佺生平的重要事件。对入门者了解曹学佺其人有所助益。陈超《曹学佺和闽中才子交游考》(《东南学术》2009年第6期)考察曹学佺与闽中才子邓原岳、徐熥、谢肇淛和徐的交游活动,具体介绍曹学佺与这四人的交往及诗歌唱和,对闽中风雅复振的贡献和他们的共同点,为进一步了解晚明闽派诗风新变提供新视角。冯保善《曹学佺与冯梦龙及凌濛初交游考》(《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根据曹学佺赠冯梦龙诗《赠别冯犹龙大令》与和凌濛初诗《酬凌初成见赠之什》,考察曹氏与冯、凌二人交游的史实,略补冯、凌生平记载中的空白。孙文秀《曹学佺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北京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即个人著述活动,引领“金陵之极盛”的文人雅集活动,以及振兴晚明闽诗派的文学活动:关于著述部分,分别对中国大陆图书馆藏本和海外日本图书馆藏本进行论述;对金陵文人雅集,著录“金陵之极盛”相关文献考和成员考,分析其兴盛的原因;叙述了曹学佺复振风雅的诗学理想。本文论说翔实,逻辑严密,证据充实。温晓旭《士女交游与晚明闽中文学》(西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二章阐述曹学佺与歌伎的交游及相关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晚明闽地的社会风气及文人的生活状态。
陈庆元《曹学佺年表》(《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详细叙述曹学佺生平事迹,体例严密。因作者编有《曹学佺年谱》一书,所以文中各条未注明出处,亦未作考证。李梅《曹学佺和竟陵派的渊源》(《短篇小说》2013年第34期)一文论述钟惺的一些诗歌理论得益于曹学佺,且钟惺和谭元春在与曹学佺交往的同时,也和以曹学佺为中心的闽地诗坛人物交往,扩大了竟陵派诗歌的影响,分化了曹氏周围的闽地诗人,使得曹氏及其创作最终没有产生“靡天下以从之”的效应。孙文秀《晚明诗坛“金陵之极盛”雅集考论》(《中国文學研究》2014年第1期)对当时参与雅集活动的成员进行较全面的考察,讨论曹氏在晚明诗坛的意义。但选取人数太多以致叙述简略。虽叙述了各区域诗坛的时彦人物均与曹学佺交游往来,但对于曹学佺在诗坛的地位意义没有明确结论。其《曹学佺与万历丁酉科举案关系考论》(《北方论丛》2014年第3期)通过考察曹学佺与丁酉科举案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考辨丁酉科举案相关事件及《万历野获编》等文献的真伪实情,试图再现晚明士人生存状态之一隅。
这些研究论述介绍了曹学佺的生平事迹,反映了曹学佺交游范围广泛,不拘于高官显宦或布衣平民。其人格高尚、性情真挚,不因歌伎地位卑下而蔑视。
2.著述文献研究,主要研究曹学佺的诗文和编修作品。李伟《曹学佺及其著述论考》(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即关于曹学佺的生平、曹学佺的著述及版刻与流传情况、对其评价的若干问题。孙文秀《曹学佺著述及中国大陆相关藏本考述》按经史子集分类介绍曹学佺著述作品、编选作品、评点作品的版本和馆藏,已并入其博士论文。陈明利《著名藏书家曹学佺著述考略》(《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1期)简叙曹学佺生平及其藏书活动,着重叙述曹学佺著述情况,现存著述版本、馆藏地。别出心裁地著录了反映收藏情况的藏印信息。三者均论及曹学佺著作的版本情况。
对曹氏诗文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有:王士昌《曹学佺诗文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简介其生平交游,着重叙述诗歌理论、诗歌创作及艺术风格——温婉清丽、浅淡情至。散文题材多样,包括杂记体散文、序类散文、碑祭传状类散文等,各有特色。最后论述其在晚明文坛的地位与影响。安晓婧《曹学佺小品文探幽》(《中国商界》2008年第7期)认为序跋小品、山水小品和传记小品集中地体现曹学佺求新求变、追求自然的文学观和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以及清丽雅致的小品文风。反映曹氏认同“情感论”,尊古友今才是诗“道”。吴可文《曹学佺〈湘西纪行〉与〈桂林集〉重出篇目考论——兼及日本内阁文库本与曹岱华刻本〈桂林集〉之异同》(《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考论两集重出篇目的四点差异,同时比较了目前所见两种版本《桂林集》之异同。得出结论是目前整理《桂林集》,应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曹岱华刻本为校本,并以《湘西纪行》为《桂林集》卷上的参校本。陈庆元《日本内阁文库藏曹学佺〈石仓全集〉编年考证》(《文献》2013年第2期)主要论及三部分:诗集考、文集考、集内集和佚集考。文章主要通过诗集的内容及曹学佺的生平纪年确定诗歌创作年代,而文集又与诗集相对应,从而得以确定其编年。其次,根据《石仓全集》的内容查考散佚的文集,如《定义》《古文》《短启》等。文末推测了《石仓》现存分编方式的原因。卢贵灵《曹学佺巴蜀诗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立足于曹学佺巴蜀诗歌作品《巴草》和《蜀草》,从巴蜀地域文化的视角介入,探索曹学佺巴蜀诗与巴蜀地域文化的关系。按题材内容将其分为六类,分析各类题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归纳其诗学观,总结其诗艺术特色。
具体篇目研究有:诸天寅《一幅玲珑剔透的风景小品——说曹学佺〈春风楼记〉》(《名作欣赏》1989年第4期)从写作手法、历史典故等多方面逐段点评赏析《春风楼记》,引人入胜。同时,简要介绍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的起伏际遇。方宝川《新见六首曹学佺题赠册封琉球使诗》(《文献》2004年第4期)介绍六首曹学佺题赠册封琉球使及其从客的诗作,对研究杜三策、杨抡及其从客胡靖赴琉册封史事,尤其是他们在闽期间的活动情况,具有新的史料价值。
《石仓十二代诗选》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编纂史上收集起讫时间最长、卷数最多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地位不言而喻,单独予以叙述。郑玉堂《曹学佺和他的煌煌巨著〈石仓十二代诗选〉》(《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9年第4期)简介曹学佺坎坷仕途,考证此书卷数,分析其史料价值。朱伟东《〈石仓十二代诗选〉全帙探考》(《文献》2000年第3期)叙其所收朝代,根据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目录和《西谛书目》《嘯亭杂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善本书目》等藏书目录确定此书子目及卷数。许建昆《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再探》(《励耘学刊》2013年第2期)述及历代诗选的编选缘由、各诗选的特点,并探讨其出版体例和价值。虽体例不严,卷数重复,然明诗多赖此而存。介绍《石仓十二代诗选》作为诗史,传达了分体、分代“多视角观照”的诗学史观,以“全景式的视野看世界”,保留了可以验证的文本。文末附有《石仓历代诗选》与《唐诗品汇》所收唐代诗人作品前30名比较表、《石仓历代诗选》所收明诗人举人出身分布表等,研究细致深入。张波《明末学风与士风管窥——以曹学佺〈石仓宋诗选〉为中心》(《北方论丛》2013年第3期)认为与明中期李蓘编选的《宋艺圃集》相比,《石仓宋诗选》对宋代遗民、理学、名臣三个群体的作品有显著增益,考察士风与学风对诗歌选本的影响,反映出宋诗所蕴含的重节尚义的内容特质成为明末诗歌接受的新维度,为理解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心态提供解读空间。
《蜀中广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巴蜀地方文献巨著,共计一百零八卷,十二记,涉及古代巴蜀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宗教、传说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文献价值。宋建昃《曹学佺和他的〈蜀中著作记〉》(《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6期)简要论述了曹学佺的生平、人格及著述,着重介绍了《蜀中著作记》的版本、内容、特点、价值,对了解、研究四川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作用。严正道《曹学佺〈蜀中诗话记〉辩正》(《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2期)选取书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辨,力图匡正。严氏《曹学佺及其〈蜀中名胜记〉》(《唐山学院学报》2012第5期)介绍此书的编撰背景、编撰过程及其文献价值。但过多着墨于曹学佺蜀中任职的政绩。严正道《曹学佺〈蜀中广记〉的成书及版本略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一文主要考证此书的成书过程和成书时间——大概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明刻本是曹氏或其他人单独刻印的版本。曹氏唯一的手抄定稿于乾隆间为扬州盐商马曰琯兄弟所得,后清廷修四库全书,由其子马裕将此本呈送,也就是今天的四库本,有删改。严氏另一篇姊妹文——《明刊本〈蜀中广记〉的文献价值》(《图书馆杂志》2015年第8期)在上文的基础上阐述《蜀中广记》的明刊本,反映了《蜀中广记》成书时的最初形态。它保存了两篇序文和部分校定者姓名及四库本缺漏内容和删改的文献,因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其《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辨误》(《西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介绍曹学佺由于编撰时间仓促,材料审核不够精细以致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此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人物、地理位置的讹误进行辨正。王斌和艾茂莉《〈蜀中广记〉中的曹学佺诗文辑考》(《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主要据其保存的曹学佺诗文补正《石仓诗稿》《曹学佺集》之缺失,亦可据其记载的曹氏行迹辨正别集编年之误,更可与别集对勘,研究价值重大。
3.思想研究,除研究曹学佺的民本思想、佛教思想外,还研究曹学佺的藏书思想、途径、特色及藏书利用。陈超《曹学佺民本思想初探》(《东南学术》2007年第4期)阐述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曹学佺在政治实践与文学实践两方面对儒家仁政爱民思想进行发展创新。其论文《曹学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对曹学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包含曹学佺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行状、著作与藏书、文学成就、民本思想、佛教思想及曹学佺的交游和结社活动。结语部分对曹学佺的气节、事功、学问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予以肯定性的评价,是较早的对曹学佺的综合研究,具有开创之功。他的《曹学佺的佛教情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一文分析了曹学佺佛教情结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其信佛的表现,揭示了曹学佛教情结的特质。曹学佺对儒、佛二教染濡均深,能将二者融会贯通、兼采并用。研究细致,另辟蹊径。
关于其藏书思想,来新夏《曹学佺与儒藏》(《炎黄纵横》2006年第1期)叙述曹学佺与儒藏之间的关系。曹学佺欲修儒藏未成,清乾隆时学者周永年为便于典籍的集中公开,曾以曹氏儒藏思想为据而著《儒藏说》,对《四库全书》有启示作用,而后人只知周永年。刘松岭《曹学佺的图书情结》(《炎黄纵横》2009年第3期)介绍曹学佺买书、抄书、读书和藏书的事迹。收藏途径:一是购买,二是手抄。收藏原因:一是为读书,二是为流布。林静的《曹学佺藏书研究》全面论述了曹学佺藏书来源、藏书特色、藏书思想、藏书利用及其散佚,内容翔实,研究细致。文末通过借鉴梳理各家研究,整理出曹学佺与藏书家交游一览表,曹学佺著述汇编、编选作品、校订作品、散篇及刊刻作品表,十分全面详细。但因未经严密考证核查,书名卷数等方面略有疏漏之处。
除上述论文期刊之外,尚有今人集成的曹学佺诗文集专著两种:一是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辑的《曹学佺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一是庄可庭、高祥杰、潘群辑注的《曹学佺诗文集》,由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于2013年出版。二书内容大致相同,可互相参见。但曹学佺生平所著诗文早已在流传中有所遗佚,今人难见全篇。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副对联广为流传,却鲜有人知是出于曹学佺之手。明清易代之际,曹学佺不做二臣,以身殉国,为清帝所忌讳。文人不敢多加评议,《四库全书》亦不载其书,以致湮没无闻。今人关于他的研究也不多,主要集中于他的生平交游状况和诗文集方面。至于其经学论著,只是稍列其条目版本,无人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曹学佺.曹学佺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