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剧音乐中的板式及其组织手法
2018-03-30蔡馥坤晋中学院
蔡馥坤 晋中学院
中国戏曲因为有着极强的综合性和传承性,被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华夏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晋剧艺术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冠上的宝贵明珠,有着独立完整的发展脉络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同其他省份的地方戏曲艺术一样,是综合了歌、舞、剧等舞台艺术形式而成的。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有“乱弹”、“腔儿”和“曲子”三大类;曲牌有“丝弦牌子”、“苦相思”和“唢呐牌子”三种;传统乐队叫文武场,文场指弦管乐器部分,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伴奏唱腔的乐器主要有:胡呼(中音板胡)、二股弦(高音板胡)、小三弦、四股弦,俗称四大件。
晋剧艺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艺术,突出特点就是由各种板式区分核心唱腔,即板腔体,不同板式的运用和转换赋予了晋剧音乐性极强的活力,晋剧艺术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研究其内核——板式,只有充分把握好每个板式的基本特点、各板式之间的转换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才可能从本质上掌握晋剧音乐中所蕴含的奥妙和规律;只有先对本土晋剧音乐的内核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才可能结合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对晋剧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转化。
一、晋剧音乐概述
晋剧是源于山陕梆子,受到蒲州梆子的直接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剧种。关于晋剧(中路梆子)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蒲州梆子北上后,经过晋中时,受到当地方言、土戏、秧歌、民歌的影响,日积月累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中路梆子——晋剧;一种说法是,蒲州梆子在向北流传时,路过中路未留下遗响,直接到达晋北,形成了北路梆子,后来几位艺人因嗓音欠佳,无法适应北路梆子的高调,返回了晋中,在一些名家和富商的支持下,经过不断研究和演出,降了调门,最终形成了比较温婉柔和的中路梆子,即现在的晋剧。晋剧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板腔体,运用各种板式区分核心唱腔,其板式分类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等,下文将会对晋剧板式的基本特点、组织形态及功能意义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探析。
二、晋剧板式的分类
(一)四股眼
“平板”和“慢板”是四股眼的另外两个说法,其主要形式为一板三眼,记作4/4拍,速度多为40-70,是一种非常慢速舒缓的唱腔。四股眼唱腔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因为唱腔本身不可以收板,但是可以和夹板连在一起;有时也可以利用二性转入流水板,这也是戏曲艺术中难得的综合性特征。四股眼多用于悠闲安静的场景,人物在抒情、独白时也较多使用,适用的行当以须生、青衣、小生、小旦为主。
(二)夹板
夹板,一板三眼唱腔,相比较于四股眼的舒缓,它在音乐结构上则更加紧凑,速度在=60-80之间,相当于京剧的“紧三眼”,记作2/4拍。夹板唱腔由于音乐结构的多变性,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板式融合使用,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了行云流水的效果。夹板一般用于剧情比较平和、情绪不太激动的场景,在可以使用平板的时候,若唱词不多则可用较慢的夹板代替;在使用二性的地方,为了避免板式的单调性,也可以由夹板起板,再转入二性;夹板也可以用于表现激动地情绪和冲突性的剧情,唱腔此时往往比平时更快,过门亦可省略作垛板。夹板的感情亦悲亦喜、速度宜快宜慢,适用于大多数行当。
(三)二性
二性,是晋剧中最为灵活多变、适用性最广的板式,通常记作1/4或2/4拍。二性的速度可以依剧情、场景的需要作很大的变化:在悠闲、宁静的场景,二性可以唱得像平板一样舒缓;在戏剧冲突剧烈的时候,又可以像流水板一样激越。二性可独立使用,也可同其他板式相连,前可接夹板,后可转流水、滚白或介板,是剧目唱腔完整性的重要保障。由于二性在声腔、速度等方面有着如此多样变幻的可能,因此既可抒情,又能叙事,适用于大多数场景和行当。
(四)流水
流水,是晋剧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促的板式,常被记作1/4拍或散板,其特点是慷慨激烈、强劲有力,多用于表现激愤的情绪和冲突强烈的剧情。流水唱腔速度的伸缩性非常大,最慢有=100-132,中速=140-180,最快可达=180-200以上,视剧情的需要,几种不同的速度可以互相转换、融合使用。流水依伴奏乐器类型和速度特征,又细分做四种: “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和“紧流水”。“大流水”用大家具——马锣、铙钹等伴奏,“小流水”用小家具——手锣、铰子伴奏,“二流水”是慢速的唱法,“紧流水”是最快速的唱法。流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板式连接。前面通常从二性或介板转来,其后若加导板即可转入任何板式。在晋剧中,流水的运用非常普遍,不论哪个行当,都可单独使用。
(五)介板
介板,是散板唱腔,相当于京剧中常用的摇板。散板唱腔,顾名思义就是在速度、声腔和节奏的安排上,十分自由;唱词也不像其他板式那么规整严密;介板唱腔分上下句,依据剧情和感情的需要,唱得长短皆宜。过门很独特,一般不用弦乐,而是使用打击乐,通常会在唱句后面垫两声锣。介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板式,如夹板、四股眼、二性前面的引句使用等前面的引句使用。
(六)滚白
滚白,是晋剧中用来表现极度悲恸感情的板式,也是晋剧中唯一不用梆子击打节奏的散板唱腔。在速度、节奏、声腔等方面,都比介板更加自由,其演唱形式非常类似歌剧中的宣叙调,带有朗诵音调,半说半唱、声泪俱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感染力很强的哭板唱腔。滚白的唱词同介板一样,无固定的格式,分句亦不甚分明,每句的字数、韵辙都很自由,多为散句,常有白话杂糅期间。滚白可以单独使用,但大多要与其他板式相连使用:其前面多由介板、流水而来,后面可转入平板。滚白唱腔一般不限定男女角色,任何行当皆适用,但唯净、丑角不能使用。
(七)导板
导板,也作倒板,唱腔只有一句(上句),唱词多为七到十字。导板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板式的引子,即唱于夹板、二性、四股眼前,作为引子,称作硬安导板;另一个作用是过渡的桥梁,即比较快速的板式,如二性、流水板,通过导板可以过渡到比较慢的板式去,称作自咬导板。在具体的剧目中,导板因为只有上句一句,所以在随后接入的板式中,都只唱该板式的下句。因导板特有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使得各板式起板方式和各板式之间的衔接有了新的可能。
三、结束语
本文对晋剧音乐中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术——板式及其组织手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探析,通过对七种主要板式的基本特点、组织形态和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把握晋剧音乐的基本特点,也是研究晋剧音乐中声腔、曲牌、打击乐等其他创作技术的前提。与其他省份的剧种研究类似,晋剧艺术在表演、声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于戏曲音乐设计内核的关注较少,笔者希望通过回归晋剧音乐本体的研究,提高自己对于晋剧音乐元素的提炼能力、转换能力和创新性探索的能力,进而充分地做好准备,积极地参与到,新时代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晋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宏伟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