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彭城和事佬》论电视艺术的雅俗共赏
2018-03-30邢晓媛徐州广播电视台
邢晓媛 徐州广播电视台
一、从“俗”人中找寻“俗”文化的内涵:探究受众的心理需求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正是因为这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而成就了和事佬这么一个说大不大说小的人物。和事佬并非高大上的专业人士,也并非是满腹学识的文化人,他们往往是生活在群众中有着较高威望,经验丰富的普通人,那为什么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节目的灵魂人物呢?又为什么这样的人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的信任呢?从受众心理来分析,“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关键。专家知识是丰富,明星是好看,但是都远远不及这张普通面孔来的真实可信。如今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各类专家,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作为老百姓,有的时候很难分辨哪个说的是对的,哪个说的是可信的,往往是这种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的人,更能获得信任和支持。
一是探求人性的丑恶。从婚姻家庭,到邻里矛盾;从遗产继承,到赡养纠纷;从婆媳之争,到兄弟反目等等,任何一个家庭矛盾的产生都离不开一个“钱”字,而这也是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彭城和事佬》从最原生态的老百姓中选材,酸甜苦辣咸,在这五味人生中加以采集,整理,编辑,最后做出一份适合众百姓口味的家常菜,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喜欢,是因为大家在看到人性丑陋面的同时,也在反省自己,镜子的作用就是可以更清楚的面对生活,而和事佬的作用就是在挖掘人物内心活动的同时,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二是刻画人物的性格。《彭城和事佬》的大部分素材都是取材于农村,虽然都是家常琐事,但是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调解、拍摄到制作,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画家”,摄像画出人物的轮廓,和事佬画出人物的特征,编导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节目呈现给大家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式虽称不上高大上,却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表现。虽然都是一些“俗”人,“俗”事,但是也正是这些最普通的人物,让观众看到了人性最本质的一面。
三是打破传统的观念。《彭城和事佬》不是空乏的新闻,也不是枯燥的报道,它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反映生活,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愿望与要求,用雅的创意,俗的表达,共同构建出一个雅俗共赏的电视文化,节目是人民的代言人,也是抑恶扬善,弘扬正气,扶危济困,排忧解难的场所,是普通人说话的地方。经过斟酌、排练、加工,表现出来的东西会让人感到精美、细致,但是会少了一些真实。而《彭城和事佬》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把原生态的生活带到了屏幕中,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还原到生活中。
二、从“俗”事中找寻“俗“文化的发展方向
虽然很多的节目定位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群众,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口味,但是“满足”并不是一味地、无度地、不加选择地迎合观众趣味,“满足”不等于媚俗,更不是迎合部分观众不文雅甚至低俗的欣赏趣味。
(一)隐私的保护
《彭城和事佬》节目中,涉及到很多当事人的隐私,这不仅是观众最想窥探到的部分,也是提高收视率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即使收效再大,栏目的编导们也不会出卖当事人对栏目最基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法律手段帮助当事人得到最大的帮助,这才是节目发展的生存之本,长久之道。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记者,作为一名具有专业水平的记者,更应该从人性的本身出发。
(二)法律知识的深层渗透
《彭城和事佬》的受众,从一开始的老年团队,农村团队,逐步受到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个文化水平的观众的追捧,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关注“俗”文化的内容,这就与“雅”文化密不可分。在和事佬帮助当事人分析情感问题的同时,还有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随行律师。虽然都是一些家庭琐事,但是却牵扯到很多的法律问题,如果单纯从情感去劝说,不足以有足够的说服力。法律的介入,使整个节目从内容上更加丰满,更加有知识性。
(三)矛盾冲突的多手法表现
每一个家庭矛盾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或悲或伤,或苦或痛,如何把整个故事和人性展现出来,这就需要编导花一番功夫,既不能平铺直叙,按俗的套路编辑,也不能过于雅道,语言太书面话,从大众的语言中去粗取精,在矛盾冲突里舍得放弃,在整篇稿件中张弛有力,俗中带雅,雅中不俗。
三、结束语
文艺作品的引领作用不应是僵化的、苍白的、呆板的,而应是生动的、艺术的、灌注生命意识与充盈真情实感的。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运用打动人心的艺术方式,对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困惑、新迷惘、新疑虑、新纠结进行敏锐捕捉、客观梳理、用心关照、理性回应,从个体到整体、从历史到当下、从物质到精神地实现思想范本的形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