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暴露法的互动式教学有效激发探究*

2018-03-30毛高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动式基础师生

毛高仙

“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需坚持“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就必然要聚焦并致力于解决学生面对的真实问题。因此,探究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激发,是提升“基础”课育人实效的关键。

一、“基础”课互动式教学的问题

“基础”课教学中,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往往被视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对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思政课的互动式教学研究形成了很多共识,如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师生双主体,积极构建思政课互动交往的语境以及话语体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参与意识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力图发现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以开启更为有效的教学互动,然而围绕问题展开的交流探究总存在似有教育实效、却难收真情回应的嫌疑。到底这些问题是不是学生的真实困惑?如何把握学生需要探讨的真实问题?其实,互动教学的关键起始点是力争掌握具有客观真实性的问题。这就有赖于对学生真正关注、关心问题的发现。正如斯腾伯格等在思维心理学研究中所表明的,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面对的真实问题能被及时发掘是问题解决的首要一步。若无法抓准学生的真正问题、不能触及学生的真实世界,就谈不上真正打动学生。“基础”课要入脑又入心,才能引领学生成长。

二、问题暴露法的内涵

问题,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需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对每个学生在成长发展中所暴露出的单个、微观问题,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问题、从思维上梳理和把握问题,并勇敢地用语言加以表达,使问题从隐藏的状态逐步显现,引起师生共同的关注和探讨。

问题暴露法主要着眼于互动式教学的起始阶段——问题情境的创设,指通过学生围绕一定对象的语言表达,促使其存在的疑问和矛盾直接地、无遮蔽地、敞开地得以暴露,以供师生交流,发现、聚焦“基础”课教学有针对性解析真实问题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课堂上师生充分开放自我、表达自我的各种具体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不自觉地暴露思维认知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有效的教学互动生成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及至开拓思维、提升自我。在“基础”课的互动式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起始点是每个学生自然、本能地释放出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反应和困惑,即所谓的问题。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感受自己和身边的现实社会,进行自我对话和反思,并通过语言表达个人的思考,进而形成师生的对话主题,在共同探讨中走向新的思索和自我提升。这种问题的暴露与教师单向地从学生身上进行调查、观察所形成的认识不同,而是基于教师营造的平等宽容的交往环境,学生暴露自我的真实问题和困惑,最终形成互动教学真正需要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样的问题暴露可以真正激发有效的教学互动。

三、基于问题暴露法的课堂互动教学激发探索

教学问题源自学生。问题暴露法要嵌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暴露的初始问题出发,以学生的自我发现、体验,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聚焦问题、激发新问题的暴露、分析问题实质,在此基础上反思、选择和判断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基础”课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全体学生参与的、主题宽泛的限时课堂小演讲,提供学生暴露真实问题的平台。

(一)关注表达自我,启发问题暴露

当下,“基础”课大班教学普遍存在。这不利于互动教学的开展,很难走近学生,尤其是对学习习惯欠缺、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基础知识更为薄弱的高职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政课又必须努力关照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因此应设法让学生“开口”,让学生在感受到被尊重、有共情的情境中表达自我,为其提供自我发现及师生共同发现的机会,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基于问题暴露法的互动教学中,要在梳理课程目标和具体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供学生表达自我感受和认知的活动环节。“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道德和法治观教育都要建立在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感受、认识、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只有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和社会有观察、体验、思考和探索,并通过一定途径促使他们尝试公开表达和探讨自己体察到的问题,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即使是大班课的教学,面向所有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活动也是承担育人主要任务的“基础”课必须努力实现的。

实践证明,“小演讲”是“基础”课大班教学活动中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方式。首先要对上课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便于课堂的教学管理和交流评价;其次,提前布置小演讲任务,虽不限定具体演讲题目,但要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我分享”为主题,分享对自我和社会现实的个人感悟、体验、发现、思考等,可以是对自己深有启发的书籍、影视作品的解读,也可以是自己的某个特殊经历,还可以是对他人的真实事件或社会新闻的感思等,时限2-3分钟,鼓励学生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充分地表达自我,这很具有挑战性。但是实践中也恰恰促使学生本能地选择了表达自己最熟悉的内心世界———对自我、他人或社会的思考。这是真实问题暴露的关键之处。

(二)引导问题聚焦,激发全员交流

面对多元化、快节奏的社会,成长中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会有意回避涉及自我反思的探问,不愿真实表露自我。在网络行为的包围和网络思维方式的浸润中,学生都有意无意回避着面对面的坦诚交流,也不擅长线下的课堂交流。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诸多不利。

结合小演讲,在课堂实行以小组点评和教师点评结合的方式推进互动,聚焦问题。

教师要鼓励和动员听讲的同学针对小演讲积极提问,请演讲同学给予回应,为此,教师应做好平时考核的加分记载以激励学生的参与;师生要交流演讲学生的话题,并就言语的流畅度、姿态的自然度、意思的真实度及对人的启示方面给出评价。在评价中,主要强调演讲内容应为个人创作,而不是向网络“借鉴”,同时对学生的勇敢表达给予肯定,对提出的问题开放探讨并逐步引导到对个体健康全面成长所涉及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聚焦。

其实,不仅演讲的同学在向师生抛出现实问题,同学的提问、被问的反馈以及在问题的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观点,无不在向教师传递着学生的真实信息。这种信息就是教师在头脑中进行即时思考的现实问题。对于学生通过演讲及交流互动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判断其真实性。因为有些学生出于某种特定原因会避免暴露真实的自我,演讲的内容或者是泛泛而谈,或者是不知所云,欲盖弥彰,此时提问就很有必要,比如,为什么今天想到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或者就具体的内容提问,使其在回应中再次暴露问题。有的同学往往会在表象下隐藏自己的纠结——爱情的、学业的、同学关系的等等。若及时跟课堂内容相结合,可以就此引入课题展开学习和讨论;如果与已授课内容相关或后续的教学主题则可以作为内容回顾,也可埋下伏笔。

(三)问题融入课程,深化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开展专题教学,根据前期对学情的摸底,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突出历年本校学生较为突出的、普遍关注的问题,形成相应的专题,课程组教师分工负责设计由问题意识引导的专题。但是课堂教学仅有这些远远不够,因为矛盾和问题时时处处在发生着、演变着,因此,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授课专题,随机融入新提出和聚焦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课堂小演讲,即时发现新呈现的问题以及原有问题的新表现,将学生对现实的困惑和遇到的疑问融入课堂,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展开生动的交锋和深入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现实的具体反思,展开由知而行的探讨,并走向知行合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备课中分析的问题,而是要在对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随时观察学生具体问题的演变,抓住其实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将学生暴露的问题在交流、争论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判断。比如,学生在课堂小演讲中分享过一篇对“南京南站一男子被卡死在站台的事件”跟进的不实网络文章,并阐述自己对人情冷漠的看法。在座的同学马上就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展开了讨论。教师就从大家的争论中提取出两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关于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以及对男子死亡与规则遵守的关系,聚焦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提出社会公德中从知到行的转化困境,引导学生认识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生活中都需要遵守公德。但是,如何实现呢?由此展开的与教材体系相扣的互动交流就有积极的共鸣,寻求实现知行合一的探讨就不再是一厢情愿的讲授,而是自我反思和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

(四)优化课堂考评,激励自我提升

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逐步调整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但突出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比例占60%,包括平时学习表现和课内外实践活动考核),小组考核和个人加分相结合,实行对学生整体学习活动的评价激励。因此平时的课堂参与交流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在大班教学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要相互探讨,互动交流,分析问题,提出观点;每个参与演讲的同学及自主思考提问的同学都可以获得积极评价和加分,每次的课堂小演讲都是个人演讲和小组提问相结合的互动过程,有分享有反思。这样既可以较好地暴露真实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探讨的内在动机,又可以用外部肯定的力量激励、推动学生关注自己、他人和社会,启动思考和探究行动。

从问题暴露法在“基础”课互动教学中的运用来看,在互联网中浸润着的学生特别需要有现实的交流和互动,面对成长他们有话要说,他们有问题需要得到真正的了解和帮助。教师除了课堂之外,还要借助自媒体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让他们愿意不断地暴露自己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随时交流和回应,让积极互动的教育和影响始终存在。

[1]张掌然.问题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孙兰英.研究型互动式教学与自我教育的理念及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3]邱仁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J].前沿,2012(19).

[4]石俊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3(8).

[5]薛焱,朱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构建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

猜你喜欢

互动式基础师生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麻辣师生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