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以《灰椋鸟》为例
2018-03-30
自主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一堂课是否高效、优质,不单单是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教师的教授是否生动、流畅,师生配合是否自然、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多大的提升。在一定的教学时空里,学生的提升越多,进步越大,课堂的效率就越高。
笔者本学期深入参与了《灰椋鸟》一课的教研,同样的教学设计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学情的时候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样的教师执教,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时空,当学生的学情低于预估值的时候,教师通过有效的策略带领学生学习,学习的效果远远超出最初的效果,可谓高效;而当学生的情况比想象中的好得多,所有的学习活动学生都轻松而精彩的时候,课堂看似顺畅圆满,可是学生的提升幅度太小,教师指导的作用却反而不显著,课堂的效率也大打折扣。那么,当学情高于预估值的时候,教师该如何灵活调整才能做到因材而教,顺学而导,使学生学的效果最大化呢?
一、板块内学习目标的灵活调整
在《灰椋鸟》一课教学中,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部分时,学生用“有的……”的句式说自己看到的视频中鸟儿归林的场景。这里的目标有二:一是通过看视频进一步感受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文中表达的精妙;二是将感受内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一定的句式将自己的感受有序地表达出来。当面对的学生情况不易达到目标时,电教手段的渲染,教师的引导点拨乃至示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达成目标。但是,当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表达能力也很好,轻轻松松就说出了如“有的像波浪一样汹涌澎湃”“有的像一个巨大的棚顶,遮天蔽日”等许多精彩的答案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按原定计划走流程吗?如何提高门槛,激励学生进一步提升呢?
在此处可以进行目标的调整,提高原定第二个目标的坡度。一是:在原定目标说一句“有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宽思路一口气说两个或者三个这种句式,如果仍然说得很好,可以鼓励在前面加上一句总起句,让表达更加完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更进一步的机会。二是:让自己说得更有“情”和“态”,鼓励学生在说出自己感受的时候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感情的诵读;还可以根据所说的内容带上表情和手势等对应的神态、体态,让自己说得更生动。
围绕着板块整体的大目标,灵活调整版块内的小目标。遇到学生情况好的时候,教师不妨提升目标的坡度,凸显目标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挑战自我中,踮起脚够到成功的果实。
二、教与学时空分配的灵活调整
传统课堂的“填鸭”模式下,教师教的多,学生检验、训练少,教的针对性不强因而效率低下;在自主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理念引领下,教师少出场,学生多出彩。当学生的情况高于预估值的时候,教师更要灵活地调整时空的分配,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足时空。原先预设要讲的,如果学生明白了,便可不讲,多留时间给学生讲;原先预设要渲染的,如果学生的感情到位了,便可不渲染,多留时间给学生读。
在《灰椋鸟》一课中,品读鸟儿刚刚归林时的场景时,笔者采用的是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林中的灰椋鸟,通过想象补白鸟儿之间倾诉、应和的内容来感受鸟儿刚刚归林时的温馨场景。不仅在情境中理解“倾诉”“应和”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体会字里行间作者对灰椋鸟感情态度的微妙变化。当学生的整体情况高于预期,教师只负责营造情境,而不必去讲解这里是多么的温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可以自行将当时的温馨场景演绎出来。老师只需要给足学生自主品悟和碰撞交流的时空:一是情境的营造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适应和想象,而不是急着提问;二是交流与互动的时空要留足,让全员参与其中,营造整体的氛围。教师创造条件,给足时空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在说的过程中达到品悟文字内容的目的。而到后面突出作者感情变化的部分更是无需多讲,将两个重点句子拎出来,“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与前文的“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相比,情感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当学生理解不足的时候需要教师点明,对比突出,而当学生理解高于预期,不需要老师的点拨就能理解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就显得多余了,此时可以灵活调整老师的讲为学生的读,给足学生时空,读出对灰椋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训练中学习方式的灵活调整
笔者执教《灰椋鸟》一课时,在鸟儿刚刚归林互相倾诉和应和的部分,设计的是指名学生想象地说自己的见闻和收获,最后通过指名读和齐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训练学生说的过程中,全班指名交流的方式便于老师集中指导,对其他学生的示范作用比较明确。但是当学生情况较好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想象地说,还说得不错,此时相比于示范引领,他们更需要调整学习方式获得充分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去互相启迪和练习说的能力。
自主学习中,独学、互学、群学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依据文本特点,更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他们的能力和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关联时,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高于预期值时,原先适用的学习方式不见得适应新的情况,所以要顺应新的学情进行灵活调整。
以上借《灰椋鸟》一课为例从三方面阐明了当学情高于预期时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习效率。当然,这里的预期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假象的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此外教师还会对较之更差和较之更好的情况进行设想,提前想好引导的对策,各种设想和对策的整合即是教师的充分预设。
教师的预设要充分,除了备课中对文本的预设要充分,对学生学情的预设也要充分,与此同时还要预留出富有弹性和开放性的学生自主构建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整合预设,教师才能够在面临各种学情时应对自如,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鲜活有生气,学生也才能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机智生成,获得更大的发展。